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1月25日星期日

徐家健:「鬧爆文化」與傳媒競爭的後果前因




昨天跟一位在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工作的經濟學家晚膳,討論到「財政懸崖」(Fiscal Cliff)的問題,其中有同意有不同意;同意的,正如我上周所料,選舉結果並沒有減低因兩黨分歧而導致的政策風險,這談不上是什麼內幕消息吧?不同意的 是,我認為CBO及傳媒普遍誇大了財政懸崖的影響。財政懸崖除了加稅,亦會削減政府開支,這些開支的其中一部分,正是推高就業市場「隱性稅率」 (implicit tax rate)的元兇。姑勿論你是凱恩斯還是供應學派的信徒,要知道財政懸崖對整體經濟的影響,並非是一面倒的。

美 國首都Washington DC一向是一面倒票投民主黨的,為政府工作的人當然喜歡大政府,在CBO工作的朋友亦十分「凱恩斯」,幸好當天晚飯吃不出火藥味來。近年美國社會愈趨兩極 化,香港讀者可從網上看看經濟學家Brad Delong和我老師莫里根(Casey Mulligan)的言論,莫里根曾在他的blog打趣地說:When Professors Krugman and Delong came to agree with me, I immediately realized that I was likely wrong!如果老師是「兜口兜面」向兩位說出這番話,定會更有趣。

互聯網的興起有否加劇了社會兩極分化?香港近年的所謂「鬧爆文化」,跟傳媒的運作又有什麼關係呢?

Web 2.0時代百花齊放

互 聯網對唱片及電影業的影響,同欄的天卓已剖析入微。在Web 2.0時代,人人都可以唱歌拍片放上網,實現了Andy Warhol所說的everyone will be world-famous for 15 minutes。「長尾效應」(long tail effect)是指各行各業隨着互聯網普及,生產及經銷成本大大降低,消費者於是較從前容易接觸到不被主流市場重視的小眾產品,繼而打破了傳統八成生意來 自二成主流產品的「八二定律」(80/20 rule)。過往那八成的非主流的小眾品味,在互聯網普及下得以百花齊放。

不過,當年芝大法律 學者Cass Sunstein認為,互聯網帶來的百花齊放,對政治或有不良影響。引用Sunstein的說法:「People restrict themselves to their own points of view? liberals watching and reading mostly or only liberals; moderates, moderates; conservatives, conservatives; Neo-Nazis, Neo-Nazis.【註1】」其大意是互聯網帶來的選擇,令各人只看或關心與自己想法一致的東西,社會於是變得兩極分化。如網民對經濟分析有興趣,「自 由主義者」(liberals)只會瀏覽delong.typepad.com,只有「保守派人士」(conservatives)才會到 caseymulligan.blogspot.com

網絡導致群體兩極化?

在最近芝大商學院 Matthew GentzkowJesse Shapiro發表的實證研究中指出,Sunstein所憂慮的「互聯網導致群體兩極化」是杞人憂天:美國網友的消費模式,並不是完全各自歸邊。一般網民 在網上接收到的資訊,比讀報和人與人之間的日常接觸,都更多元化。網上和非網上的言論主流,都是質素高和走中間路線的居多。愈是多花時間上網的「網精」, 愈是喜歡到不同網站接收資訊;至於偶爾上網的人,則多瀏覽主流網站。這樣的消費模式並非新鮮事,跟聽音樂看電影的習慣一樣,大眾主流始終是主流;小眾「發 燒友」還是什麼音樂都聽、什麼電影都看的【註2】。

想深一層,要「鬧爆」先得到「對家」的網頁看看有什麼「抵鬧」。我不得不同意凱恩斯的名 言:Practical men, who believe themselves to be quite exempt from any intellectual influences, are usually the slaves of some defunct economist。寫文章,不怕你鬧,只怕你不看,看完同意與否,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影響。

傳媒壟斷的副作用

我不是說社會沒有分化,美國有,香港亦有。說過了,大選結果顯示美國今天的分化跟人口的組成有關,互聯網和其他傳統媒體一樣,只反映了社會的不同意見。但香港的情況可能有點不同,網上的「鬧爆文化」,似乎不如受發牌監管的廣播傳媒般和諧。這是互聯網惹的禍嗎?

香港跟美國的情況當然不同,但不同的並非因為美國沒有「高登仔」或「人網精」,而是廣播傳媒在美國競爭較激烈。香港網民高度關注無綫電視《新聞透視》早前一集「鬧爆文化」,又嚴厲批評亞視直播的《關注香港未來》,而剛巧兩家都是受發牌監管的廣播傳媒。

天卓上周已解釋過壟斷免費電視的禍害,港式的網上「鬧爆文化」,不是因為向下沉淪式競爭(race to the bottom);相反,「鬧爆文化」正正是在廣播傳媒缺乏競爭下孕育出來的。

註1:Sunstein, Cass. Republic.com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

註 2:Gentzkow, Matthew AND Jesse M. Shapiro. Ideological Segragation Online and Offlin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26, 2011: 1799-1839.

壞文化與市場競爭的經濟分析.五之一

作者為克萊姆森大學經濟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