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2月31日星期一

Obama says fiscal cliff deal is 'within sight' as Congress continues to haggle

President says deal is close but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to let midnight fiscal cliff deadline pass without a vote

Monday 31 December 2012 19.54 GMT

obama fiscal cliff
 President Barack Obama, surrounded by 'middle-class Americans', said it appears that an agreement to avoid the fiscal cliff is 'in sight'. Photograph: Carolyn Kaster/AP

The White House and Congress were close to reaching a deal Monday to resolve the fiscal cliff crisis that threatens the fragile US economic recovery.

With only hours left until a midnight deadline for automatic tax rises and spending cuts, Barack Obama said agreement was within sight but discussions were continuing.

If no deal was concluded, every taxpayer in America would be hit with steep rises from Tuesday. These would be accompanied by deep cuts in federal spending programmes, ranging from defence to welfare, in particular unemployment benefits.

Obama, who flew back from holiday in Hawaii to deal with the crisis, told a press conference at the White House: "Today it appears that an agreement to prevent this New Year's Eve hike is within sight, but it is not done. There are still issues left to resolve but we are hopeful that Congress can get it done. But it is not done."

It appeared that the midnight deadline would pass without a vote on any deal: a Republican leadership aide said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would not consider a bill until Tuesday. "We still don't have a bill from the Senate and we want members to read it before they vote on it," the aide told Reuters.

Earlier on Monday, surrounded by what the White House described as ordinary Americans, Obama said such people could not afford the tax rises – an average of about $2,000 for every US taxpayer – that would result if a deal was not reached. "The economy can't afford it," he added.

Obama said the framework of the deal was that tax would not go up for most Americans. Unemployment benefits, help with university tuition and tax credits for clean energy companies would all be protected.

Tax rises would be imposed only on those earning $450,000 a year or more. The Democrats had been pushing for $250,000 while the Republicans had wanted the limit set at those earning $1m or more.  

The Democrats appear to have secured protection for continued payments of unemployment benefits, which the Republicans had wanted cut. Democrats were pushing for the automatic cuts on spending across the board be postponed for at least a few months.

Obama said his preference would have been for a bigger deal, what he termed a "grand bargain" that would have dealt more broadly with America's economic problems, especially its huge deficit. But, showing his exasperation with Republicans who control the House, he said this was not possible with this Congress.

The Democratic leader in the Senate, Harry Reid, said negotiations were continuing to protect working-class families from tax increases. Addressing the Senate when it opened on Monday morning, he said: "There are a number of issues on which the two sides are still apart but negotiations  are continuing as I speak. We really are running out of time. Americans are still threatened with tax hike in just a few hours," Reid said.

It is the first time Congress has met on New Year's Eve since 1995 when Washington was confronted by another Democratic-Republican economic showdown.

Obama, in spite of having won a second term, desperately needs this victory over the Republicans to prevent that second term being destroyed by repeated stand-offs with Republicans in Congress.

The danger for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in the present showdown is that a combination of sudden tax rises and government spending cuts would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country's sluggish rise out of recession. Countries that rely on trade with America could also potentially suffer.

If a deal is reached, there will be a push to have legislation rushed through the House and the Senate before Wall Street reopens on Wednesday.

The Democrats should have little problem getting a bill through the Senate where they have a majority but the House is much more difficult, given the size of the Republican majority.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hopes that a combination of Democrats and moderate Republicans will see it pass.

The Republicans and Democrats have been struggling since Obama's re-election in early November to find a compromise. The Democrats want to see tax rises only for the wealthiest, which the Republicans have resisted. The Democrats want to see the Defense Department take the brunt of the spending cuts while the Republicans have pressed for the onus to be shifted to welfare spending.

Obama and the Republican leader in the House, John Boehner, came close to reaching a "grand bargain" in the run-up to Christmas but the talks collapsed. The Democrats blamed Boehner for being unable to secure the support of Tea Party-backed Republicans in the House, while Boehner blamed Obama for failing to give him enough concessions on tax and spending.

The baton after Christmas was passed to Reid in the Senate, and his Republican counterpart Mitch McConnell. But talks between them broke down over the weekend.
Next up were talks between McConnell and vice-president Joe Biden who negotiated throughout Sunday and into the early hours of Monday morning, resuming again at dawn.
Reid, speaking in the Senate, said: "Whether or not we reach an agreement in the short time we have left will need co-operation on both sides to protect taxes going up tomorrow for every family in America. I repeat there are still some issues that  need to be resolve before we can bring legislation to the floor."

If no deal is in place on January 1, a single person earning $100,000 a year will face a $5,314 rise in taxes, and draconian spending cuts will be imposed across the board, in particular military spending and welfare benefits.

With the war in Iraq over and US combat involvement in Afghanistan winding down, the Pentagon is vulnerable to spending cuts, in particular expensive equipment programmes.  If no deal is in place on January 1, the Pentagon, as a first step, will have to inform its 800,000 civilian employees to prepare to take mandatory leave to save money.

陶傑: 老壽星




全世界最長壽的人在日本,今年一百一十五歲,名叫木村次郎右衞門。

日本有了冠軍,中國不服氣,聲稱廣西有一個女人更長壽,今年一百二十四歲。但木村次郎有國際認可的出生證明,中國的那位壽星婆沒有,所以只好對不起,日本的老壽星贏。

由於有許多人造假,又是三聚氰胺,又是地溝油,所以凡報稱一百一二十歲的人,都由健力士紀錄大全派專人去面試,除了查出生證,還要問一問老壽星講不講得出他小時候的事。

出生證造假不難,中國不知有多少大學文憑造假,說出小時候的事,因為有書籍、互聯網,更加容易。譬如一個說:我今年六百七十歲,小時候,住在明朝的北京。我六歲那年,一個炎熱的夏天,我爸爸帶我上街市,我看見一個又髒又臭的瘋子,穿着三件棉襖,倒在地上,抓狗屎來吃,觀者人山人海,哈哈大笑。原來那是燕王朱棣,他裝瘋,為了哄騙南京明惠帝派來的探子,表達並無謀反之心。

另一個說:你六百歲就叫老?我有一千歲了。五歲那年,我住在開封府,市中心有一條龍津橋,橋南有一家賣油條的,姓張,他的老婆,常常穿一件碎花小紅褂,跟對面姓耿的鐵匠,有一眼沒一腮的暗送媚情。

西邊的一條街,叫大巷口,有一家酒店叫清風樓,對面有一家商行,是賣薑的,北面的一條街,通去東華門,門內有一家道觀,叫寶籙宮。你小時見過明成祖裝瘋?我小時,還見過宋徽宗帶着文武百官去那家道觀上香聽經呢。

如果健力士的洋人來考察,中國可以派幾個老人瑞,通過翻譯,跟洋人這樣講──我五歲見到皇帝那年,你們英國人的祖宗在哪裏?在北海披着牛角熊皮,擂着金毛的胸膛,向着太陽,像猩猩一樣嚎叫呢,對哇?

一九九七年去世的一個法國老婦,聲稱生於一八七五年。十三歲那年,她在父親開的雜貨店幫家,親眼見到大畫家梵高上門來買顏料。健力士的人問她:梵高是怎樣的?老太太說:那個霉鬼呀?醜得不得了,身上還有股臭味道呢。

日本的木村次郎說:他六歲那年,懷特兄弟造飛機,第一次飛行。當然,老人家沒說過見到宮本武藏、德川家康,甚至與徐福派來的童男童女一起玩過打彈子。世上有這般高壽的人,可是個寶呵,可以聽他說不完的故事。但對於政府,只有「老人問題」,該派幾多生果金,花多少錢建多少座老人院,老人只是數字,不是一卷天方夜譚的回憶錄,活到百歲,看見這等官僚,又有什麼意思?

古德明: 再談轉述句的動詞




問:《時代週刊》有以下一句:We wanted to find out how computers are changing the world(我們要研究電腦怎樣改變着世界)。句中的are可不可改為were

答:這一句可以算是轉述問句(indirect question),直述問句(direct question)是:How are computers changing the world?

轉述句一般須把直述句的現在式、過去式動詞等,改為過去式、過去完成式等。不過,讀者應該還記得文法書上常見的一個例子:"Water turns into ice at 0 degrees Celsius," he said(他說:「水在攝氏零度會結成冰。」)這一句,轉述時,動詞用turnsturned都可以。假如用turned,那是和said的時式一致;用turns,則是表示「水在攝氏零度會結冰」的現象,至今不變。

同樣道理,「電腦改變着世界」這事實,至今未變,《時代週刊》那一句,動詞也因此用了現在式are changing;改用過去式were changing也可以,但這可能是說過去的事,即「我們要研究當時電腦怎樣改變着世界」,或會引起誤會,所以,報刊報道「現在仍然如此」的事,轉述句的動詞,往往和直述句一樣,用現在式。當然,用過去式也絕對正確,例如《每日電信報》以下一句:The detailed study found that wives or girlfriends were pleased when their partner showed emotion(根據這詳細的研究,做妻子或女朋友的,都喜歡其伴侶顯示強烈的情緒)。

何清漣: 零和博弈 - 現存利益結構的必然結局




20121226日,美國彭博社推出一組中國紅色家族的財富故事,其中一個數據讓我省悟:中國已進入零和博弈階段。

零和遊戲:贏者所得即敗者所失

這組數據是:“王震之子王軍、鄧小平女婿賀平和陳雲之子陳元三人領導的公司2011年總市值為1.6萬億美元,相當於中國年度經濟產出的五分之一強”。所謂“年度經濟產出”即GDP。中國的GDP總量居世界第二,這個數據顯示這幾家公司對中國經濟的操控能力已超出人們的想象力。這個數字還揭示了一個我以前未曾深入思考的真相:所謂4%的人擁有75%的財富模糊了一個事實,即極少數紅色家族的後裔已經掌控中國的經濟命脈。

這種畸型的利益結構,早已構成了“零和博弈”之局,中國社會成員之間已經不可能形成任何合作。

所謂“零和博弈”(Zero-Sum Game)是博弈論的一個概念,又稱零和賽局或零和遊戲。指參與博弈的各方,在競爭狀態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損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因此,雙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一黨專制是贏者通吃的制度保障

一旦社會進入零和博弈狀態,社會某一階層的幸福,就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因而雙方都想盡一切辦法以“損人利己”。中國人近十餘年經歷了拆遷、征地、房價瘋狂上漲、生產者為了牟利不再注重食品安全,生態環境毀壞嚴重。房地產開發商、食品生產商及各種污染企業的廠主,其所得就是建立在購房者付出的超高房價,食品消費者與所有中國人付出的健康損失與壽命減少之上。為什麼蜂湧而起的群體性反抗無法阻止這些既得利益者的掠奪之手?那是因為這些“精英”與中共政權之間結成的共生關係,中共掌控的組織資源,是掠奪得以順利進行的制度保障。

只要真正理解零和博弈的涵義以及中國的現狀,人們就會明白,當局為何拒絕一切政改建議,包括最近張千帆等70餘人聯署的《改革共識倡議書》。儘管這份倡議書只是希望當局在一黨主導下實施開明專制,但當局者卻清楚其結果最後是結束黑暗專制,結束統治集團享有許多特權、掠奪公共資源與民財以自肥的局面。突尼斯本•阿里上世紀90年代初實施開明專制,以及穆巴拉克自2005年在美國壓力下修改憲法,允許多黨制存在並放棄新聞管制,一直被中共視為發生茉莉花革命的前車之鑒。

習近平不可能政改的兩大原因

自從習近平登基之後,世人看到他一直在走秀,從反腐、南巡,一直到所謂“親民秀”,卻找不到任何可以與政改相聯繫的信息。於是有人又開始了怪罪遊戲:“習近平想改,但他受到黨內老人如江澤民等人的掣肘,無法施展。”

我認為,所謂元老對習近平的制約基本屬於扯淡,因為胡錦濤“裸退”就證明他在權力鬥爭中處於下風。江澤民的影響更是“強弩之末”。真正制約習近平的是兩點,一是他自己的執政理念;二是中國現在已經定型的利益架構。

對西方民主政治,習近平至今所表現出來的不是愛好與嚮往,而是防範與排斥的態度。習之所以被選中做中共掌門人,首先就是他在政治上的可靠,即他不可能成為“戈爾巴喬夫”式人物;其次還因為他與這個政權血濃於水的關係。在這兩層牽絆之下,習已經變成拒絕政改的套中人,他就算是看到了中國目前這種嚴重失衡的財富分配格局,他也無法改變這種獲利者所得來自受損者所失的局面。

中共元老陳雲和王震都講過,“自己的孩子接班最可靠”。這句話的內涵直到今天方充分顯現出來。中國官場貪腐確實不限於高層,連村官都能貪污上億。但2010年阿拉伯之春發生後,中共很清楚地看到一點:獨裁國家的政治上層與中下層官吏的下場卻有可能不同。那一年1月份突尼斯開始爆發革命,2月份正逢瑞士《獨裁者資產法》生效,從瑞士到美、英等國,都一律宣布將幾位獨裁者及其家族成員聚斂的財富沒收並歸還該國人民。獨裁者及其家族成員陷入無處可去的境地。但西方各國並未宣布沒收各國中高級官員存放在海外的財產,原因雖然不清楚,但估計是信息搜集難度較大,各國未能建立中高級官員及其親屬的檔案。

今年中國因權力鬥爭的原因,中共高層從習、溫到“八老”的家族財富相繼曝光。據彭博社說,這是國際媒體採用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Woodward-and-Bernstein,他們是跟蹤美國水門事件的兩名記者)模式,即跟蹤資金流動。

財富保險箱已經不再安全,寶藏的數量與藏寶之地也隨時可能露餡,這使得中國的紅色家族必須重新考慮自身與北京政權那種休戚與共的關係,他們意識到中國已進入零和博弈階段:一旦失去政權,他們不僅會失去在中國的權勢,還會陷入世界雖大難覓藏身之地的困境。但省、市一級的官員則因目標不大,其家屬子弟的情況不透明,西方世界難於全面掌握信息,反而可能隱身西方繼續過好日子。
我相信中共高層已經形成共識:只有盡全力保住政權,生命與財產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才永遠是安全的;後退一步則可能導致陣腳鬆動,直至滿盤皆輸。

一旦社會進入零和博弈階段,這種利益結構固化的狀態已經很難改變。掌握資源的一方因其利益基本依靠掠奪另一方,因此不可能改革;利益受損方既無足夠的資源,也缺乏自組織化能力,因此也不可能革命。這種情況下,居於弱勢的一方由於生存艱難,一般都會選擇各種方式獲得一些稀缺資源,包括出賣人格、肉體等向掌握資源方靠攏,以圖獲得各種機會與資源。中央編譯局女博士後常艷使盡渾身解數,用“金錢+性賄賂”,其實就是為了獲得一個在北京的工作機會。可惜大多數中國人從中只看到故事主角人格的墮落與色情,忽視了這個故事其實是中國進入零和遊戲的一個可悲標本。

這種零和博弈狀態,是贏者通吃的叢林狀態。這種叢林狀態在中國的表現是:上層只想着掠奪錢財及放縱性慾;下層則成天夢想打土豪分田地;中間階層既害怕社會底層因無路可走而釀成暴力革命,因此希望上層改革。但又害怕失去中共政權之後,社會陷入無秩序狀態,因此極力反對暴力革命,成了兩頭受擠壓的夾心階層。

這種狀態將是習李十年的基調.

李純恩: 「挺梁」害死梁




元旦會有「倒梁」大遊行,同時,據說也會有「挺梁」集會。

「倒梁」的當然是反對派,「挺梁」的是保皇派。但是,一個人如果強大的話,可以有人反對,但不需要人去「挺」的,尤其是組織了人去「挺」。

行得正,立得正,何須什麼「挺」不「挺」?做特首,一定要態度鮮明,立場堅定,要有大將之風,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不一定要老實,但要有「吉士」,一夫當關,不須閒雜人等幫手,要能運籌添馬艦,決戰於黃大仙之外。做得到以上這些,才算是個香江人物。

反之,態度曖昧,閃閃縮縮,船頭驚賊,船尾找奶媽,稍有點事,便組織雜牌軍保護,除了不老實,什麼都沒有,無智無勇,更遑論仁和義,這樣的人,是我們梁特首嗎?

我也不大相信是他,所以,什麼「挺梁遊行」,必是沒有經過梁特首同意,下面一班擦鞋仔自把自為,以為這樣可以立功受賞,卻想不到此舉正好在原本梁特首得以表現英勇,揚名立萬之際,一下子就滅了他的威風,令他由一個「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的神武大丈夫,變成了一個驚慌失措躲在雜牌「挺梁大軍」背後的受保護小動物。

這一鑊害得他呀,以後還怎麼出來見人!

蔡英文: 寫給2013的台灣




2012年的最後一天,許多民眾在等著今晚的倒數計時。回顧這一年,世界末日當然沒有來,但是台灣每下愈況的諸多困境,人民面對未來的徬徨和焦慮,卻是一波一波接踵而來。新年將始,我的心情跟很多人一樣,內心思索的是,如果政府難以仰賴與期待,如何靠自己、靠人民的力量,讓生活度過難關,讓台灣走出困局。
卸下政治的職務後,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和不同的視野,來感受、領會人民與土地的聲音,思考台灣社會所追求的核心價值。我認為,人民、土地與我們共同追求的核心價值,這是一切政治的基礎,如果脫離了這些,政治只會是令人厭倦的權力競逐。

台灣這一塊土地上的人民原本充滿韌性,不畏艱難,樂觀、勇敢、堅強,相信憑著自己的雙手就能打造未來。世世代代以來,我們是不曾被逆境打倒的福爾摩沙之子。父祖的世代靠著這股衝勁,創造了經濟奇蹟;接下來的世代,靠著這種毅力,找到了民主的出路和歸屬於台灣的自我認同。如今,我們下一個世代所面對的,卻是一個不敢有夢想的未來。

靠教育,他們無法獲得更好的生活。靠工作,他們連安身立命的房子也買不起。靠民主,他們卻找不出一個好的政府來幫他們解決問題。焦慮與不安正在這個國家蔓延,面面相覷的年輕人內心懷疑著:是時代變了?還是自己不夠努力?這個國家中最不該認命的世代已經被環境壓得不得不低頭。2012這一年,台灣流失的不只是幾個世代累積下來的樂觀希望,我們失去的還有隱藏在每個台灣人血液裡頭的從容、自信、與光榮。

過去有人說,政黨的對立讓台灣無法前進。如今,一黨完全執政的結果,卻演變成為政府與人民的對立,因為,執政者完全聽不見人民的聲音。不久前「全國產業發產會議」中發生的場景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民間社團受邀參加,意見卻沒有獲得重視,政府也無法理解和溝通,總結報告時,部長在一片抗議聲中,完全不知如何反應,只能照本宣科尷尬的繼續唸著稿子。這幅景象就是當前台灣的寫照。執政者不理會人民的聲音,不知如何跟社會溝通,只是一意孤行、閉門造車,把脫離人民感受的施政自稱為「改革」,這正是台灣困頓不前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相對於一個沒感覺、沒反應、沒動能的政府,近來公民社會的力量正在重新崛起。從大埔農田、國光石化、文林苑、到反媒體壟斷,每一波公民運動的興起都讓台灣社會更加成熟,更有思考力和行動力。越來越多的年輕學生、文化工作者、以及沒有政治屬性的民眾挺身而出,不再對公共議題保持沉默或置身事外。我們會對怪手入侵農田義憤填膺,我們會對建商強拆民宅無法坐視,我們也會對公共媒體被資本家把持而憂心忡忡,最重要的是,我們會付諸行動。「公平正義」不只是政治的口號,而是你我都可以親身投入、攜手捍衛的價值。

這是台灣社會共同參與、表達意見的新模式,也是凝聚公民力量推動改革的新契機。重大的政治與社會改革,不僅需要朝野政黨坐下來談,更重要的,是要援引公民社會的力量,才能協助並且督促政府落實,「國是會議」即是過去成功的方式。如果政府一直不願意採納一個共同參與的機制,讓大家坐下來一起為台灣想一條出路,那麼,政府與公民社會的距離將會越來越大。

面對即將到來的2013年,除了靠自己的力量謀求溫飽,除了繼續忍受一個無感、無力、跟人民有著遙遠距離的政府,除了向執政者嗆聲之外,我們要底還能為台灣、為下一代追求什麼?這個問題,可能存在許多人心中。

不久之前,我參加「紙風車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的啟動儀式,在那個場合,我看到了企業界、藝文界、社會團體,以及不同政黨的人齊聚一堂,出錢出力,為的是要帶給各地的小朋友一個燦爛的笑容,一個晚上的感動。他們曾經用六年的時間,走完台灣每一個鄉鎮,沒有跟政府要過一毛錢,完全靠著民間匯聚的力量。這證明了台灣豐沛的社會力,也證明了,還是有一些事情、有一些方法可以讓不同立場的人凝聚在一起。

所以,如果有人問我,2013年除了為自己打拼,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我想我會說:如果孩子的笑容可以讓台灣凝聚在一起,那麼,一定有更多的事情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新的一年,讓我們一起投入,把這些事情找出來,從關心周遭的社區開始,到更多的公共議題,每一個人的行動參與,匯聚的力量就可能改變台灣。

明報社評: 不肖港人配合中聯辦干政 背信棄諾破壞高度自治




立法會議員謝偉俊接受無铫電視《講清講楚》訪問,暢談中聯辦在新一屆立法會選舉中,協助他拉票的情況,這是首次有當事人證實中聯辦介入選舉,干預本港內部事務,違反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的規定,性質極其嚴重。謝偉俊坦白披露競選實情,值得肯定;然而,他夸夸其談接受中聯辦協助拉票,完全沒有從損害高度自治的角度審視他和中聯辦的所作所為,從近年政壇所見,謝偉俊的情況絕非個別個案,顯示在權力面前,一些港人已經異化得為了一己榮華富貴而損害香港的根本利益。

立會選舉干預港內部事務  中聯辦違聯合聲明基本法

近年,每逢選舉,特別是立法會選舉,一些以所謂「獨立」身分參選的人,不少被認為獲得中聯辦祝福、配票,但是傳聞歸傳聞,在選舉期間,這些人都支吾以對,既不否認也不承認。以本屆立法會選舉為例,類如謝偉俊的情況,至少還有兩人,他們都當選,而在選舉期間,謝偉俊對傳媒問到「中聯辦是否協助拉票」,都迴避答覆。所以,今次謝偉俊接受傳媒訪問,直言不諱中聯辦的角色,這是歷來首次有當事人證實中聯辦介入選舉,干預香港內部事務。

香港特別行政區除了外交和國防,「享有高度的自治權」,這在中英聯合聲明第3條第2款有明確規定;聯合聲明附件1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進一步明確這一點。聯合聲明正文、3個附件與中英雙方交換的備忘錄,都是中英談判和達致成果的一部分,實際是中英達成的國際協議,具有約束力,事實上,聯合聲明亦已向聯合國備案。所以,中聯辦干預了香港內部事務,就是違反了中英聯合聲明,使國家背棄了對國際的承諾。

另外,基本法按中英聯合聲明的精神,在第22條規定得更具體:「中央人民政府所屬各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不得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根據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務」。立法會選舉是香港自行管理的事務,中聯辦協助謝偉俊拉票,就違背了這條的規定,背離了國家對港人的承諾。

就謝偉俊的說法,中通社引述中聯辦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有關說法是毫無根據的」。謝偉俊言之鑿鑿,講得具體,「中聯辦有關部門負責人」則籠統否認,除非中聯辦提出更具體反駁,否則難以推翻謝偉俊的直言不諱。謝偉俊揭開了中聯辦介入選舉的面紗,說得理直氣壯,例如說「幫助、賞識建基於獨立的身分」,也指出「連地區屋鸷也請中聯辦官員主禮,更在特區官員之上,令人覺得香港似足內地,有政府、有書記,相信香港人也覺得不太舒服」云云。

謝偉俊透露選舉過程與中聯辦的關係,他起碼是配合中聯辦介入選舉,干預香港內部事務,損害了香港的高度自治。另外,他認為「中聯辦官員不適宜太多出現在公泷面前」,這個說法,莫非只要中聯辦官員不出面,在幕後扯線控制好特區政府這個傀儡就可以?所以,謝偉俊這類人的心態,並非反對中聯辦干政,他們根本在「鼓勵」中聯辦干政,損害了香港的利益。當年,若中央說中聯辦會介入香港的立法會選舉、干預香港內部事務,港人會接受嗎?香港可以順利回歸嗎?當年不接受,為什麼現在卻講得那麼順理成章?可見,在權力和榮華富貴面前,許多人都異化得忘乎所以,不知所云!

港情獨特竟搬內地一套  習近平須撥亂反正

如果國家對港政策背信棄諾,在國際間,將損害中國信守承諾的形象;在香港,也會損害港人對中央的信任,這在近年的民調中已經露出端倪。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中聯辦介入香港內部事務,香港事態不僅未見好轉,反而挑起港人拒共的情意結,香港社會不和諧、政事蜩螗,治絲益棼的局面與此有關。若認為目前的狀況,是介入和干預不夠的結果,只要加強控制,就可以營造穩定局面,若中央接受這樣的判斷與做法,那是錯上加錯,因為換來的必然會激發更強烈反彈,屆時局面更難收拾。

駐港部隊演習,以香港街道為背景,從片段所見,似乎不是抗敵衛港,而是在平亂。中央對香港事態作怎樣的最壞估計,無從得知,但是駐港部隊為香港出亂子作準備,這個思維本身已經使人不安。現在對港方針政策,從體現黨的領導、干預香港內部事務、到維穩的最終手段,都把內地的一套搬來香港,而處理香港事務恰恰不能採用內地那一套,這是香港問題、香港事務本質所決定的,當年鄧小平看到這一點,制訂順應港情的方針政策,香港才得以順利回歸,現在對港政策卻朝覑相反方向走,懂得「香港這本書」的人,都會知道大事不妙。

習近平接任總書記之後,作風有新意,思維理路也有使人多所憧憬之處,我們期望他責成有關部門,重新審視香港現狀和應對之法,而恪守承諾,不干預香港內部事務,應該是解決香港亂局,把香港納入正軌的第一條。只要港人認識到中央放手讓港人自行管理內部事務,則一些矛盾和對立就會自然消失和理順。否則,香港真的有可能走向駐港部隊變身為駐港戒嚴部隊的局面。

盧峯: 守護香港 不能沉默




也許有市民覺得,梁振英僭建問題不算嚴重,「罪不至死」,不必發動大遊行要他下台。也許有市民認為,梁振英上台不過半年,即使犯錯也可給他機會改正,不必立時要他引咎辭職。也許有人擔心,動輒上街要求政府高層下台會影響政治社會穩定。我們很明白這些良好的願望,也明白部份市民的憂慮,但梁振英的錯絕不僅僅是僭建,也不僅是謊話連篇,而是對市民與立法會的蔑視,而是對香港核心價值的肆意攻擊侵蝕,而是對香港獨特制度與文化的損害。不盡快逼他下台的話,香港將會迅速面目全非,成為另一個中國城市,失去原本的光采與特色。

是的,住宅有僭建物本身不算是甚麼十惡不赦的罪行。若果梁振英早早開誠布公,承認大宅有多項僭建及懇求市民原諒的話,政團及市民肯定不會糾纏不休,不斷追究,更不致於要求他引咎下台。問題是梁振英由始至終都沒有開誠布公交代僭建醜聞,反而在對手唐英年爆出僭建醜聞時大加鞭韃,以爭取民意支持及上位機會。到正式當選特首,傳媒揭發他的山頂大宅同樣有多項僭建,梁振英立時採取拖字訣,拒絕交代詳情,置立法會及市民的強烈意見於不顧。直至上月底,僭建醜聞已拖無可拖,梁振英才抖出一份不盡不實、錯漏百出的所謂解釋聲明,其後更在立法會特別答問大會上以「我冇講過我冇僭建」為自己開脫。這種種推諉狡賴的做法清楚說明,梁振英根本視立法會及市民如無物,根本不知道問責是甚麼一回事。像這樣的人有甚麼資格當特首呢?

此外,梁振英在僭建醜聞上一而再、再而三以語言偽術及謊言欺騙市民,隱瞞事實,推卸責任;甚至在立法會議事堂的答問會上也顧左右而言他,不願承認事實,不肯承擔僭建的責任。梁振英這種意圖以謊言掩飾一切的做法已令僭建醜聞變成信任危機、信心危機,已令他個人誠信破產,市民怎麼能忍受一個誠信破產的人繼續當特首呢?

僭建醜聞,誠信破產已大大削弱梁振英的公信力及認受性,他過去半年來的倒行逆施更足以證明他根本不適合當特首,根本沒有資格及能力管治香港。首先是意圖強推國民教育科。儘管有近十萬家長、學生冒着酷暑反對強制開辦國教科,梁振英起初仍然寸步不讓,堅持開科。直到數以十萬計市民連日包圍政府總部,又採取絕食行動,梁振英才不情不願的擱置計劃。這番折騰不但令學校弄的人仰馬翻,更令社會躁動與不安。以加快建立土地儲備為由全力推展新界東北發展區計劃同樣引發重大爭議,多年來在當地居住、生活的農民固然憂慮村毀家破;其他市民則擔心計劃是為了配合內地的發展,是要加快深港同城化進程。

更教人憤怒的是梁振英為了盡攬大權而肆意破壞行之有效的體制,包括把人事任命權、學術研究經費審批權收歸中央政策組,包括大量起用「自己友」出任要職,放棄用人唯才原則。這一切一切將令特區政府變成「梁粉俱樂部」,將令特區政府政策變得一面倒,而不同聲音及意見則完全被排擠。結果,香港逐步從一個多元化社會變成一言堂,變成跟內地城市沒有甚麼分別!

為了反對謊言治港,為了表達我們對誠信的重視,為了守護我們心愛的城市,我們別無選擇,只能用清晰的行動,堅定的腳步,響亮的聲音,向「大話精」梁振英說不,要他立即引咎下台!

Naomi Wolf: Ending India’s Rape Culture




NEW YORK – The crime seems incomprehensible. A 23-year-old physiotherapy student is dead, 12 days after having been raped for more than an hour by six men in a bus traveling on main roads in the Indian capital. Her internal injuries from the iron rod that her attackers used were so severe that doctors had to remove her intestines in their effort to save her life.

Indians, it seems, have had enough. Dozens of large and increasingly angry demonstrations have been held to demand that the government ensure women’s security and stop treating rapists with impunity. While the authorities have sought to quell the protests – cordoning off central New Delhi and subjecting the rest of the city to traffic restrictions – violence has escalated. After a policeman died, live ammunition was fired into the crowds – killing a journalist, Bwizamani Singh, and provoking a rebuke from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It is not simply the high rate of rape in India that is driving the protests’ virulence. In a passionate speech, Kavita Krishnan, Secretary of the All India Progressive Women’s Association, spoke to the deeper issue behind the protests: the blame-the-victim culture in India around sex crimes. She notes that government and police officials recently insisted that most rapists cannot be prosecuted in India, because, as one official put it, they are known to the women attacked. Other officials have publicly suggested that victims themselves are “asking for it” by their use of freedom of movement.

This return to pre-feminist discourse is not confined to India. Italy is having a similar debate about whether women’s clothes and behavior invite rape. Even in Sweden, activists complain, rapes in which the men know their assailants go unprosecuted, because the victims are not seen as “good girls.”

Krishnan assailed the fact that the conviction rate for rape prosecutions in India has fallen from 46% in 1971 to just 26% today (which, it should be noted, is higher than the conviction rat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Sweden,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deed, the fact that most rapes are committed by men who are known to the victim should “only make it easier to apprehend the rapist.” Instead, women who go to the police are urged not to file a complaint. “Strange people will begin to assemble at the station out of nowhere to ‘explain’ to you” why that advice is correct.

The problem, Krishnan points out, starts at the top. In the midst of the protests, Delhi Police Commissioner Neeraj Kumar sparked further outrage by suggesting that women carry chili powder to deter would-be rapists. And, at a press conference, he said that women should not roam around without male escorts. Otherwise, whatever happens to them is their own fault.

Now, with the protests continuing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victim’s death, officials are emphasizing the need for measures to guarantee the “safety and security” of women. But, as Krishnan notes, “the word ‘safety’ with regard to women has been used far too much.” Indian women have heard it all their lives. “It means,” she says, “You behave yourself. You get back into the house. You don’t dress in a particular way. Do not live by your freedom…. A whole range of patriarchal laws and institutions tell us what to do in the guise of keeping us ‘safe.’”
The six men accused of the bus attack have been arrested and charged with murder, and the government has ordered an inquiry into how rape cases are handled. But the government’s critics remain skeptical of official intentions, noting that only 600 rapes per year are reported in the capital, despite the thousands that are estimated to occur annually.
The deeper truth underlying the protests can be found on blogs, where young Indian men and women bemoan the fact that travel guidebooks routinely warn women about pervasive sexual harassment in India, and advise them to move around in groups. Movies, religion, music, and women themselves are all blamed for male sexual violence against women, but rapists are not held responsible. A “male-cosseting culture,” as one blogger put it, in turn supports a rape cultur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rape, male privilege, and female sexual vilification was one of the key insights of feminists in the 1970’s – an insight that they thought had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cultural debate about rape, and to law. In India – as in Italy, Sweden, and around the world – women and men who support freedom of movement and safety from sex crimes are being forced to refight that battle. One hopes that the protests in India will inspire the West to emulate the protesters’ lack of complacenc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women are in special jeopardy. Their embrace of autonomy and mobility risks putting them in conflict with a law-enforcement establishment and media that still view women through a pre-feminist lens: “good girls” who stay at home should not be raped, while “bad girls” who stake a claim to public space are fair game.


Naomi Wolf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so-called “third-wave” feminism and as an advocate of “power feminism,” which holds that women must assert themselves politicall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ir goals. She advised the presidential campaigns of Bill Clinton and Al Gore. Her books include The Beauty Myth, The End of America and, most recently, Vagina: A Biography.

不要行騙長官 為公義今上街

【本報訊】2012年,隨着中央操控的特首選舉誕生「689」大話精梁振英,香港即揭開末日序幕:一國兩制被粗暴踐踏、梁班子管治劣迹斑斑;中策組淪為政 治工具,劉江華輸了選舉卻高薪厚祿。民怨、樓價齊飆升;上水、鬧市失守;釋法、惡法重臨,慣玩語言偽術的梁振英呃盡全港市民。新年新希望,今天就用雙腳, 上街踢走行騙長官,為香港爭取公義。
記者:姚國雄  陳凱迎  梁德倫 

繼2004年後,民間人權陣線集結60個團體,再次舉辦元旦大遊行。遊行於下午2時半在維園草坪集合,3時出發 遊行至添馬艦政府總部,要求梁振英下台,要求香港立即普選。民陣預計有五萬人參加,呼籲市民穿黑衣出席,並要保持和平理性,切勿如挺梁的「遊行惡霸」,隨 街打人打記者。


■梁振英

梁振英睇煙火兩度被噓

踏入2013年,梁振英昨晚到尖沙嘴出席倒數煙火活動時,最少兩度被市民報以噓聲。

梁振英治下,特區民怨沸騰。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昨公佈逾千名市民的調查,發現對比2011年,市民對香港2012年整體發展表示不滿的比率大幅上升11個百 分點,高達46%,滿意率則顯著下跌8個百分點,僅得25%。18至29歲的年輕人,對香港未來發展最悲觀。41%市民覺得政府來年最需要處理房屋問 題,13%市民覺得政改問題最需要處理,比率在一眾項目升幅最大,較2011年增加8個百分點。

梁振英執政不足一年,施政失誤日日新鮮、梁粉官員其身不正,市民天天長嗟短嘆。昨晚外出倒數的小市民中,不少盼望梁振英「新年快落」。從事貿易的市民張先 生批評梁振英「零誠信」,且不滿警方近年動輒「郁手郁腳」,胡亂使用胡椒噴霧對付示威者:「我覺得香港唔再係以前嘅香港,希望中央唔好再干預香港內部事 務。」尚在讀書的張先生和歐小姐也齊指,僭建一事反映梁大話連篇,硬推洗腦教育最為反感。
立法會將於本月啟動彈劾梁振英的程序,負責草擬彈劾議案的香港民主之父、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昨在電台稱,今日帶病也要上街,高呼梁振英下台:「2012年 對香港嚟講係好重要一年,係變得好緊要,2013年會變得更緊要……2012年,樣樣都嚟,國民教育、郁傳媒、郁電台、郁法治,𠵱家係共產黨治港,我哋 嘅核心價值,對佢哋(共產黨)嚟講,係阻手阻腳,令到佢哋唔能夠控制香港,所以佢哋要鏟除我哋嘅核心價值,一個一個價值,係咁俾佢哋鏟起。」他強調市民上 街遊行才有望改變現況:「我哋一定要個個企出來先得,唔可以單靠學生、家長、政黨,你自己唔出嚟,第二啲人幫唔到你,我哋就係力量!但唔上街,將來啲嘢一 路發生,就唔好怪人,要怪自己!」


■學聯成員昨連夜趕製大遊行橫額,希望藉群眾力量踢走狼英。 黎樹雄攝

站出來才可令中央讓步

同樣會走上街頭的公民黨主席余若薇亦呼籲,市民切勿小看上街遊行的威力:「上街遊行始終係最有效,當年23條、曾蔭權要審查發生果金、替補機制,全都是因為 有足夠人數上街,先至可以令政府同中央讓步!」她指出,梁振英已習慣「𢱑爛塊面」與民為敵,甚麼也明刀明槍挑戰港人底線,所以市民若要捍衞香港的公義, 一定要上街保着香港市民僅餘的尊嚴。支聯會昨在尖沙嘴舉行「愛自由、反洗腦、爭民主」除夕晚會,呼籲市民今天用腳,為香港的公義發聲;保住自由與人權,續 聲援內地異見人士,要求釋放劉曉波。
本報記者昨晚在金鐘港麗酒店香港醫學會除夕晚會遇到梁振英,問他為何來支持醫學會時,他表示「年年都有嚟」。不過,被問及今日元旦倒梁遊行,則不作回應並即時進場,其後更有保安人員要求記者離場。



全城炮轟暴力梁粉 今倒梁遊行隨時受惡人挑釁

【本報訊】挺梁示威者前日上街打記者、襲反梁人士,破壞香港人和平表達意見的核心價值,惹來全城憤怒。多名市民昨致電電 台炮轟左派搞亂香港,令香港變得大陸化。挺梁示威者則諉過傳媒,聲稱「就算當時有人打死人,都係嗰個人嘅事」。民間人權陣線擔心今日會有搞事分子混入元旦 倒梁大遊行隊伍,呼籲市民要克制,免受挑釁,堅持和平抗爭。
記者:王家文 林偉聰 彭美芳

多名市民昨致電電台炮轟左派搞亂香港。聽眾鄧先生說:「50萬人上街、12萬人圍政府總部都係好和平,我哋自由民主法治喺呢度」。

他續稱,梁振英上場,步步脅迫香港人的核心價值,「聽日(今日)一定要畀香港政府、畀共產黨睇吓,我哋民意係乜嘢」。石先生說,香港人絕不容許暴力事件,「我兩個膝頭痛,行得幾多得幾多。升斗市民真係要出嚟盡自己一分力」。
03年7.1 冇爛過一塊玻璃

聽眾黃小姐亦說,前日看見記者遇襲的電視畫面,想起共產黨利用群眾無知的手法,「呢啲就係共產黨力量,用人民力量反人民,真係大陸化」。年屆83 歲的鄭婆婆年年參加7.1遊行,她直言「好滾」,決定今天上街,「家等唔到7.1」。不過,有參與愛港力遊行的市民將暴力事件歸咎傳媒造成,更稱「一人 做事一人當,就算當時有人打死人,都係嗰個人嘅事」。

民間人權陣線副召集人王浩賢對事件「非常訝異」,批評打人行為破壞了香港人一直引以為傲的和平理性示威。他擔心今日會有搞事分子混入遊行隊伍,呼籲市民要克制,免受挑釁。

公民黨主席余若薇也譴責有市民用武力對待傳媒,「03年7.1大遊行,玻璃都冇爛過一塊,今次愛港力一搞遊行就有人打人,反映佢哋係咩質素」。

親梁組織「愛護香港力量」前日發起挺梁遊行,now TV記者仇志榮和攝影師劉家禾採訪期間遇襲。仇志榮昨接受商台節目訪問時憶述,當日在維園採訪一名遊行人士,問到對梁振英提過「政策成熟一項推一項」的意見時,即被打斷及反問:「你又質疑梁振英誠信有問題呀?」
遇襲記者:入行最激烈情況

仇志榮說,當時突然有人從後拉扯攝影機和咪線,在旁十多人用粗言穢語辱罵,眼鏡被扯甩,眼角受損,有人更伸腳欲踩爛其眼鏡,他喝止但反被指打人,當時攝影師劉家禾已被人揮拳擊中後腦。入行僅半年的仇說,前日的遊行「係我見過最混亂最激烈情況」。

民建聯葉國謙稱,絕不贊成遊行人士以暴力對待傳媒,主辦單位愛港力有責任控制現場秩序。

工聯會黃國健則指,香港人遊行鮮有出手打人的情況,今次雖屬個別事件,但動武就是錯:「任何情況都不容許用暴力解決問題」。


社協跪低 收巨款拒遊行

http://14.136.202.1/images/apple-photos/apple/20130101/large/01la2p4.jpg
■遊行常客社協,今年只向梁振英提出兒童權利建議,不參加元旦遊行。

【本報訊】近年每逢七一、元旦都上街為基層發聲的社區組織協會,今年元旦大遊行決定不上街。社協解釋因為已在除夕舉行記者會,並大讚梁振英上任後逐步推出扶貧措施,昨日更安排受助的基層兒童受訪,表示「特首誠信唔重要」、「唔介意梁振英講大話」,只求上樓住公屋。

受助兒童:梁講大話冇所謂

社協昨日發表「2012年民間兒童權利專員報告」,協會幹事施麗珊同時宣佈,不會參加元旦倒梁大遊行,理由是除夕已舉行記者會,但下周日(6日)會繼續有施政報告請願行動,並強調爭取普選特首立場不變。

施 麗珊讚揚梁振英上任後,把前特首曾蔭權有利富人的政策,轉向窮人,又指梁上任半年來續步施行扶貧措施,會待施政報告出爐時,才評估其表現。標榜關心基層的 梁振英,競選特首期間刻意拉攏社協,社協主任何喜華也曾為梁振英站台拉票。梁當選後,社協即獲「梁粉」新世界集團主席鄭家純,在去年10月大手捐獻 1,200萬元開設社區服務中心。
社協兒童權利大使昨受訪時也表態挺梁,指特首誠信不重要。中三的伍嘉龍說:「會放長雙眼睇吓佢(梁振英)做唔做到,佢僭建唔影響施政。」另一小六女生盧玥珊等待分配公屋已九年,期望早日上樓,坦言不介意梁振英說謊,「我唔係睇佢為人,就算講大話都冇所謂」。


左報一折吸納挺梁廣告

【本報訊】元旦日成為挺梁、倒梁交鋒之日,為對抗倒梁陣營的大遊行,挺梁團體於今日上下午分別發動遊行集 會,並於昨日開始在多份報章刊登挺梁全版廣告。另本報得悉,《文匯報》亦積極吸納挺梁廣告,只收正價的12.5%廣告費(即約一折),唯屬期間限定,只限 元旦一天,並提供10項挺梁廣告標題供選擇。
《文匯報》元旦日以低價吸納挺梁廣告,為行騙長官造勢,收費僅為該報一般商業廣告的12.5%,優惠 期只此一天,更附10項廣告標題供客戶選擇,包括矛頭直指倒梁遊行的「倒梁遊行逆民意,挺梁施政利香江」,亦有「萬能key」的「顧全大局,挺梁施政」, 由特首梁振英以至公民黨黨魁梁家傑均適用!
本報收到有關的廣告招收文件,其引言為:「各位朋友,一月一日如需刊登廣告,請打電話:文匯報溫XX電 話:2873XXXX傳真:2873XXXX」並附10項廣告標題供參考,包括:「倒梁實倒香港米,挺梁實為挺市民」、「支持特首施政,抵制倒梁逆流」, 和「支持梁振英集中精力為民謀福」等。

10標題任揀

本報記者以客戶身份致電溫小姐查詢,對方表示優惠期只此一天,四分一版收費2,500元,半版5,000元,標題可從10句中任揀,但如自創則要經他們過目。
刊登者可具名或以「市民」署名,亦可大堆頭聯署。她表示:「平時全版要7萬,四分一版要兩萬,不過呢啲稿同商業廣告有區別」。

另外,元旦日多個團體舉辦遊行集會,除下午3時由民陣舉辦、在維園起步的倒梁爭取民主遊行外,挺梁團體的活動則有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於上午舉辦「新年新希望」元旦大遊行,和下午「愛港之聲」在中環添馬公園舉行的挺梁集會。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昨日在多份報章刊登全版廣告,宣傳其主辦的遊行,並詳列約400個支持團體,當中包括多個各鄉聯誼會和本港各區的居民協會等。

無懼濫權打壓  抗命擺17街站

http://14.136.202.1/images/apple-photos/apple/20130101/large/1356970246_7cf2.jpg
【本報訊】梁粉犯法毆打記者,警方濫權打壓街站。民間人權陣線今日發起元旦倒梁大遊行,堅持公民抗命照擺街站,包括公民黨、學民思潮、東北三區居民等11個組 織,沿途設立至少17個街站,宣傳組織理念以外,也擔當糾察角色。多個政黨和團體強調擺街站是行使公民權利,警告警方切勿以武力清場,肆意踐踏香港人的示 威空間。

警方近日不斷高調抹黑街站阻礙遊行,揚言會強硬執法。民陣召集人孔令瑜批評,近年警方不斷干預「反政府」的遊行示威,以07年七一 為例,當年警方以遷就回歸10周年煙花表演為由,限令民陣要在指定時間完成遊行,否則會強制結束。今次竟向街站埋手,施加阻街罪名,欲予以取締,「可見警 方對示威容忍度不斷下降」。

孔令瑜直言,以往只感到中央以「溫水煮蛙」式干預,現在是變本加厲,明目張膽收窄香港人的自由空間。她認為,現時社會民怨與03年相若,經反國教一役,香港不斷努力捍衞自身權力,「如果再放棄權力,七一遊行隨時唔能夠再舉行,元旦日一定要『大晒冷』」。

誓捍衞公民權利

今日堅持擺設街站的公民黨,已取得地政總署和食環署批准。黨魁梁家傑批評,警方指摘街站阻街,理由無稽,以往警方也會借用街站的擴音器維持秩序。
他認為,街站是糾察一部份,也是讓市民接觸政黨和議員的好機會。另一設街站的保衞香港自由聯盟,召集人何芝君表示,按過往經驗,街站不會阻街,「警方嘅講法有問題」。
她認為,民間團體可藉街站向市民宣傳理念,「係一種公民權利」,屆時會派出十多名義工駐守街站,會向市民講解「不合作運動」,呼籲向政府施壓,「我哋會見機行事,如果警方真係武力驅趕,係好離譜」。

民間人權陣線元旦大遊行資料

主 題:「民怨大爆炸行騙長官下台不要騙子政府立即普選」
時 間:下午2時半集合;3時起步
集合地點:銅鑼灣維園中央草坪
遊行路線:維園至添馬艦政府總部
建議服飾:黑色衣服
資料來源:民間人權陣線
 

禍港殃民庸官滾蛋  舊街坊怒斥劉江華忘恩負義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Singing a song of angry men?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你可聽到人民的歌聲?哼唱出怒民之歌。這是人民誓不再為奴的樂章!)〞歌劇電影《孤星淚》的名曲,句句打進香港人的心坎。討厭庸官禍港、不 要法治倒退、不容香港赤化,元旦日,他們要讓《人民之歌》的怒火,響徹門常開,誓要「行騙長官」梁振英下台!

記者:呂浩然 白 琳 陳雪玲 馬志剛 鄭啟源


【反骨無恥】
■劉江華落選立法會選舉後,竟獲政府委任為副局長,激發民怨,昔日街坊指證他見利忘義;後排左為曾鈺成。

往事並不如煙。談起劉江華的「反骨」往事,事隔20年,一群乙明邨舊街坊仍歷歷在目,大家同聲怒斥,為何忘恩負義的立會落敗者會獲委任為副局長,直指此舉侮辱全港反劉人士。他們不忿被侮辱,今天上街「洩憤」!

見風駛惹反感

今年67歲的林福成,現仍居於劉江華住過的乙明邨。記者相約他在互委會外的空地訪問劉江華往事,他找來六位同樣認識劉的街坊加入,讓記者更了解劉的真面目。

訪問未開始,圍坐一起的街坊你一言、我一語,大數劉的臭史;有剛巧回家的街坊得悉訪問內容,即二話不說加入狠批劉江華行列。

林福成80年代初認識劉江華,當時覺得劉「幾斯文、幾做得嘢」,因而支持他擔任互委會秘書、繼而參選區議會和區域市政局。豈料91年劉夥拍黃匡忠角逐立法局議席,劉竟臨陣甩掉拍檔拉票。

94年區議會選舉,劉江華更倒戈派人硬撼其恩師繆綿濤,甚至人身攻擊繆綿濤的殘疾,林福成指劉江華是見風駛的表表者,他表示:「食政治飯無可厚非,邊度 有利我就去邊度,呢個好正常,全世界啲政客都係咁,但問題係佢對繆叔一個咁亦師亦友嘅人,都做出啲咁嘅嘢,我係極之反感、極之唔認同。」

爭名逐利面皮厚

記者問林福成,劉江華是否不懂飲水思源,街坊們搶着回應:「係啦,直頭係忘恩負義」。

另一舊街坊鄧廣源憶述指,劉江華初次當選區域市政局議員後,曾經向他展示一個新買的公事包,包上大剌剌印有區域市政局的徽號,「個袋有logo,可能係身價嘅代表啩」。

鄧又列舉另一軼事,揭穿劉江華是爭名逐利之輩。他指邨民某次力促房協降低加租幅度,鄧身為發言人之一,曾代表居民接受傳媒訪問,劉江華知道後即大為緊張,多次追問他訪問內容,顯然對錯失接受訪問機會感可惜。

劉江華獲委任為副局長,有街坊稱他會「墊梁振英屍底」、有的則揶揄劉江華「面皮厚」;林福成認為,「搵一個咁嘅……我唔敢話佢係過街老鼠,但係出嚟做個咁嘅位,你估啲人有乜感受?」

林福成和街坊們均認為,梁振英有否委任劉江華,都應該參加元旦倒梁大遊行;但多了劉江華這名副局長,肯定會鼓動更多人上街抗爭。



好友衝破攔阻探劉霞  逗留3分鐘 胡佳﹕她已經要絕望了

【明報專訊】繼美聯社記者上月初突破封鎖,探訪被軟禁逾兩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妻子劉霞之後,劉曉波的一批好友,上周五(1228日)即劉曉波57歲生日當晚,再突破多名保安攔阻,進入劉家探望劉霞。他們向劉霞轉達緬甸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姬的問候口信,劉霞則表示自己和家人受到當局無窮壓力,對未來已產生絕望。眾人逗留了3分鐘就被當局派人驅離。劉家樓下昨晚加強保安,記者上前即被驅趕。

闖關者包括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徐友漁,北京電視學院教授郝建,維權人士胡佳、劉荻、杜冠宇等,全是劉曉波夫婦的好友。胡佳透露,行動謀劃了數個月,一行人在上周五晚上9時左右,去到北京玉淵南路9號院劉家樓下。劉荻稱,大家一開始先是向樓上叫「劉霞」,劉霞來到窗前,表現得很激動,隔覑窗口大聲叫大家的名字。「由於擔心上不去,大家都希望馬上把想說的都說出來。」但眾人後來還是決定直接從大門闖進去。

上周五晚曉波生日闖關

根據胡佳昨日上載至YouTube的短片,屋苑內一片漆黑,眾人掀起門簾,在對講機閘門前遭遇保安。一名保安斥問「你們幹什麼?」闖關人士反問「你幹什麼?」保安回應說「我是值班的」。郝建說,「我找人,找劉霞」,保安說「找劉霞?不行不行」。郝建說,「你是誰?你憑什麼管不行?」此時,劉霞從內打開鐵閘,其中兩名闖關者抱住保安,其他人一擁而入,保安大叫「不行!不行!」但已無法阻止。劉霞高興地上前擁抱朋友,帶覑大家上樓入屋。

擁抱耳語 劉霞眼泛淚光

短片中的劉霞很激動,與徐友漁擁抱時眼泛淚光,又多次與他耳語。有朋友問劉霞,「我們上來會不會對你有不好?」劉霞沒有回應,只是搖頭。徐友漁則再三說,探望時間要短,「我們進來了就夠了」,必須在當局干涉之前主動離開,「聽我的,這件事情聽我的」。劉霞雙手合十說「謝謝你們」,又說自己身體「剛好了一些」。她主動勸朋友們離開,「主動走,別等他們來又把我給弄得……」

胡佳上載的的短片共長412秒,尾段聽到有人敲門,郝建則用一部錄影機拍攝屋內情況。胡佳對本報憶述,他們轉達了昂山素姬的問候口信,以及13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為劉曉波夫婦的呼籲,劉霞則一再強調當局向她和家人施加了很大壓力,她已經要絕望了。胡佳又稱,劉霞現在靠藝術創作和讀書度日,「她在強迫自己不能倒下去」。

轉達素姬問候諾獎得主呼籲

一行人最後被追上來的保安人員驅趕,為免給劉霞帶來麻煩,他們離開劉家,一共只逗留了3分鐘,其間一直在樓下與保安糾纏理論的劉荻說,雙方不斷有肢體碰撞,有保安打電話請求增援。胡佳一行人下樓以後,已有多達10名保安到場,堵住屋苑的後門,拉扯他們的衣服不讓走,還抓他們的肩膀、手臂,語帶威脅「你們別想走了」。所有人在擾攘15分鐘後離開。

徐友漁事後在網上發表文章稱,「大家衷心希望這是一個好的開端,期望劉霞的處境和心情隨覑新年的到來變好。」

本報記者昨傍晚再到劉家,發現樓下門口有保安擺放的苐子,當記者要進入大門時,兩名便裝男子兇神惡煞衝上來,要記者馬上離開。

■短片地址﹕http://youtu.be/VJumioueaAo

胡佳﹕她很虛弱 走路像老太婆

【明報專訊】「看到她,感覺她很虛弱,走路就像是一個老太婆,眼睛裏全都是絕望和恐懼。」胡佳表示,他看到的劉霞是那麼無助,「一個女人長期要面對這些兇惡的保安,每次出門去錦州監獄看望丈夫、去探望父母,都要坐國保的車子才能出行。把一個中國女性公民逼害成這樣子,他們這是要承擔歷史和道義的責任的」。

胡佳說,行動前已預計到會有衝突,「我們去,就是為了闖關」,「我身經百戰了,幾個保安的暴力實在是小菜」。胡佳還表示,內地關心劉霞的人,相對於關心陳光誠的少,當年不少網友不遠千里到山東東師古村探望陳光誠,引起世界關注,可是劉霞身在大城市的北京,前來探望只有區區幾個人,他希望更多人以實際行動對劉霞表示支持。

參與者翌日遭國保調查

胡佳說,他在這次事件後沒有遇到什麼麻煩。另一參與者劉荻稱,翌日有國保人員上門調查,要求她把去劉霞家的情說一遍。郝建則表示,探望劉霞沒有任何違法的理由,當局現在要做的就是恢復劉霞的自由。他認為,目前對劉霞的監控沒有放鬆,「現在的情形和我過去探劉霞一樣,沒有任何的象顯示劉霞會獲得自由」

異見作家料更多人聯合行動

【明報專訊】現為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的徐友漁,是內地自由主義思想代表人物之一,曾多次參加聯署呼籲釋放劉曉波等政治犯及推動政改,但過往較少高調以實際行動表達維權訴求。有內地知識分子認為,聯合作實際行動才可展示公民的力量,長遠會看到更多人加這一行列。

「聯合行動才可展示公民力量」

「畢竟體制太龐大了,所以不能指望能馬上改變,但從方向上來說,聯合行動是唯一可以改變形勢的。」異見作家莫之許對本報表示,此前知識分子在網上呼籲與聯署,是大家意念的聯合,也是聯合行動的前奏和預演,為大家在心理及思想上相互認同作了準備。

莫之許指出,行動永遠是最有作用的,在現行體制之下,行動若沒有聯合是沒有力量的。從長遠趨勢來說,可以看到愈來愈多公民加入實際行動,例如多名公民曾前赴後繼去山東東師古村探望失明維權人士陳光誠。

被問及是否感覺到中共新領導層放鬆對維權人士的控制,莫之許表示,個案很難說明問題,「(原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的秘書)鮑彤都(被軟禁)這麼多年了,鬆一鬆,緊一緊,都不能代表改變,可能是短期的工作改變,作過多解讀沒有用」。他又說,觀察打壓是否放鬆的最簡單標準,就是看當局有沒有抓人判人,有沒有放人。





十八大後監控緊 馮正虎﹕探我更難

【明報專訊】去年11月中共十八大結束前,大批維權人士被軟禁、監控,不能與外界聯絡。有內地維權人士對本報說,十八大後監控手段雖然略有放鬆,但仍然非常嚴密,可能要到今年3月全國「兩會」後才有機會進一步紓緩。

禁出門 被抄兩次家

「來看我比看劉霞還更難。」上海維權人士馮正虎說,劉霞樓下只有1個保安,他樓下有45人,包括1名警察,阻止任何人探訪他。在「沒有狀」時,馮正虎可以自由出門,但早前一名北京律師到上海辦事,原本與他無關,國保卻以為兩人要見面,禁止他出門。雖然獲恢復使用電話,但馮正虎不認為監控有放鬆,「十八大後我還被抄了兩次家,拿走了兩台電腦、兩台手機和一台打印機」。

湖北武漢的「中國民主黨」創建人秦永敏從十八大前開始被關押44天,上月初才獲釋,他現時出門都會被人跟蹤,多年的老友上門探望,即被樓下的五六個看守威脅「不許來!再來就對你不客氣!」秦永敏認為,內地「非法治國」狀態一時難以改善。

此外,昨日在廣州有網友舉行迎新年聚餐,維權律師唐荊陵被黃花崗派出所傳喚,還有多人被帶走。

西環集中營: 特首辦假期真空 做死常秘 - 季陶

聖誕假期到沙巴旅行的梁振英,據說因施政報告已有初稿,所以放心外遊,但官場對此原來有微言。據知這份由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親自操刀的梁振英處女 作,儼如治港「宣言」多於施政「報告」,要改動的地方其多,但梁振英、邵善波甚至特首辦主任邱騰華竟然齊齊放假,結果「做死」特首辦常任秘書長劉焱。
施政報告初稿似份宣言
有官場中人指,邵善波確實為梁振英搞好施政報告初稿,但據知報告完全不似施政報 告,「如果照讀,一定俾人笑似份宣言」,因此很多地方,尤其字眼也要大執。但在此關鍵時刻,梁振英與邵善波竟然放聖誕假,該官場中人指,「如果有啲嘢要 改、要問,點算好?係咪下下騷擾放假中嘅老細先?定係膽粗粗改住先?」


最弊連本來可作中間人的邱騰華,都放聖誕,身為特首辦常秘嘅劉焱惟有「硬食」。據官場中人話,劉焱成個假期也為施政報告執手尾,「聖誕確實好快樂、不過係 落晒型個落!」查實施政報告16日才出爐,梁振英休假後才搞,應該也有足夠的時間。此官場中人即時攤大手板說,「嗱,當佢改好詳細敲定要幾日啦、繙譯又要 幾日,再審閱多次又幾日,印刷都要幾日啩,加加埋埋都成兩個禮拜啦」,強調若非聖誕假趕忙執漏,未必16日出爐,覺得梁振英與邵善波似乎將自己快樂,建築 在劉焱痛苦之上。



港人最想要廉潔香港  32萬人許願迎新年

【明報專訊】特首換屆觸發吊臂車湧現候選人大宅外、12萬人將新政府總部變成「公民廣場」拉倒國教科、升斗市民面對通脹升溫迎難而上等片段,在29年來最冷的除夕夜中統統走進歷史,迎接2013,維港兩岸逾32萬市民在「流星」煙火的夜空下為新一年許願。港大民意研究計劃調查顯示,最多人選「香港成為廉潔乾淨社會」為最大願望(逾三成人),比率是該民調1993年以來最高,較追逐繁榮香港的受訪者更多;而房屋繼續是市民認為政府最需要處理的問題。

廉潔乾淨追求者有紀錄最多

昨晚11時開始,「許願流星」每隔15分鐘擦過維港上空,銀色象徵事業、綠色象徵健康、金色是財富、紅色是愛。冷鋒未損市民興致,未到9時銅鑼灣時代廣場和維港兩岸海旁已人頭湧湧,不少人戴上特別頭飾,氣氛熱烈。

「……54321!」灣子會展背後的商業大廈樓頂逐一發放數字圖案煙花,踏入零時,「2013」在會展外牆「跳出」。長達8分鐘、歷年最大規模的除夕倒數煙花在上空迸發,主辦的旅發局首度引入會發出如爆竹和口哨聲的煙花,附近大廈燈光互相呼應。

46%受訪者不滿2012發展

香港人對過去一年有多不滿?香港大學上月1417日透過電話抽樣訪問1019名成年人,結果顯示,46%受訪者對香港過去一年的發展不滿意,較對上一年大升11個百分點,比率是2003年後最高;對過去一年滿意者下跌至25%,同樣是9年來最低。若以年齡層計算,不論是年輕一輩、3049歲抑或50歲以上,均有約五成人對過去一年發展感不滿意。展望2013年,則以1829歲組群最悲觀。

28歲的張先生和女友提及2012年滿腔激憤,批評特首梁振英當日在特首論壇上攻擊對手唐英年僭建問題,「賊喊捉賊,如何做好領導人!」二人又最不滿樓價仍高企,質疑梁振英「話求變,但未見到變了什麼」,期望政府今年在房屋、政制上加把勁。

30歲張先生最痛心的,是去年南丫海難,他期望港人警惕,日後有大型活動時做足安全措施,避免悲劇再生。

六成人去年感快樂 與以往相若

2012年不易過,慶幸港人仍保持樂觀,58%市民過去一年感到快樂,與前年相若;至於2013年,三成人預期香港整體發展會改善、三成人認為會惡化。經歷加薪難追通脹的2012年,港人並未因此金錢掛帥,若要在繁榮、廉潔、公平、自由和福利間作出選擇,最多人期望「香港成為廉潔乾淨社會」,達31%,是有紀錄以來最高;相反,追求繁榮社會者,過去10年不斷減少,至不足兩成。

對政府最大期望:處理房屋

樓價高企,四成人最期望政府處理房屋問題,續成為新年市民對政府最大期望。過去一年,市民經歷數個選舉、六四鐵漢李旺陽離奇上吊,以至國教科事件,港人對政制改革更渴求,13%市民認為政府今年最需要處理政制問題,較去年大增8個百分點,亦是自2005年以來最高。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分析,廉潔一向是香港核心價值,但前特首及高官涉貪,加上特首梁振英的僭建誠信問題,連串事件令港人對此有所警覺,「上屆(去年)特首選舉太烏煙瘴氣,香港市民對制度開始死心」。他又指知識分子和年輕一輩早對梁振英厭惡,梁要穩住忠實的長者支持者,今年施政報告至關重要。另外,本報上月25日至31日以音頻電話訪問1645名市民,逾四成人預期今年會更快樂;34%受訪者表示,新年願望是「通脹減」,26%受訪者則希望「樓價減」,17%受訪者期望「升職加薪」。

至於2012年最後一個六合彩攪珠日,頭獎無人中,新一年累積金多寶逾4230萬元,估計頭獎獎金5000萬元。2013年誰能成為首名橫財富翁,後日(3日)揭盅。另今凌晨零時25分,一名男嬰在九龍聖德肋撒醫院出世,可能是首名元旦嬰。

梁振英主禮倒數被喝倒采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昨晚出席尖沙嘴文化中心廣場的旅發局倒數儀式,擔任主禮嘉賓(右二),當他於晚上1145分現身,步上主禮台時,在場千計市民向他喝倒采,記者所見,噓聲夾雜覑「下台」的叫囂聲持續超過10秒,但梁振英仍保持笑容行上主禮台。

其後,當準備按掣啟動最後10秒倒數,大熒幕播出主禮台的梁振英影像時,部分台下市民手持演講用的「激光燈筆」在畫面上打圈,惹得部分人哄動。不過,梁振英無減興致,在8分鐘煙火中,他更隨覑大會播放的《友誼萬歲》歌曲和唱,狀甚興奮。左起為鄭家純、田北俊、梁振英及梁太唐青儀。

今年倒數由國金中心移師到灣仔會展舉行,踏入2013年的一刻,由尖沙嘴K11商場天台望去,會展頂部和維港海面躉船的煙火燦爛迸發,市民在新一年最大願望是香港成為廉潔乾淨的城市。(尹錦恩攝)

2012年最後一小時,會展上空每15分鐘出現一串煙火「流星」,讓市民許願。(余俊亮攝)




中聯辦否認為謝偉俊拉票  謝﹕個別中聯辦官員支持 非「制度性」助選

【明報專訊】以獨立身分出戰直選並贏得議席的立法會議員謝偉俊,前日承認中聯辦曾助拉票,言論引來爭議,民主黨認為謝偉俊言論證實中聯辦干預本港選舉,昨到廉政公署投訴;中聯辦則透過半官方媒體《中通社》與謝偉俊劃清界線,稱謝偉俊說法「毫無根據」。

謝偉俊昨澄清,他前日所指的拉票,未必是傳統上的拉票,認為只是個別中聯辦官員支持他,不等於中聯辦是有制度性地為他助選。

民主黨昨到廉署投訴

謝偉俊前日接受無铫電視《講清講楚》訪問時,承認中聯辦在立法會選舉為他拉票,民主黨昨到廉署投訴,副主席蔡耀昌表示,中聯辦為謝偉俊助選,赤裸裸介入香港內部事務,嚴重破壞「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原則,相信中聯辦幫助謝偉俊必然涉及龐大開支,但中聯辦無申報,懷疑已觸犯法例。

促謝偉俊公開助選細節

民主黨總幹事林卓廷要求中聯辦停止干預香港內部事務,又要求謝偉俊全面公開中聯辦助選細節,讓公眾了解中聯辦對港干預的程度。

《中通社》昨晚發稿表示,有傳媒報道謝偉俊稱中聯辦在他參加立法會選舉期間曾助拉票,中通社記者向中聯辦有關部門負責人查詢,「該負責人表示,有關說法是毫無根據的」。

謝偉俊昨接受傳媒訪問強調,選舉中得到中聯辦支持並不涉及開支,又補充中聯辦為其「拉票」的意思,是指介紹不同人給他認識:「在社交場合,無講得咁具體說你投佢一票,而係場合請埋我去,有機會交換卡片、握纒手,已是接受的表徵」,但他說未有見到中聯辦有否具體其他行為或操作。

謝偉俊對本報表示,中聯辦拉票「未必是傳統上的拉票」,他說「不想否認任何人的支持」,強調協助他的只是個別中聯辦官員,「我在訪問中說『相信有(拉票)』,但認知上中聯辦無說有名單要推薦我」。

謝:不想否認任何人的支持

他認為,過去接觸不少中方人士,部分中聯辦官員認同、支持他,但這不等於代表中聯辦制度性地為其助選:「例如有政府官員很支持我的立場,但不等於是整個特區政府為我助選」,他認為中聯辦個別官員協助他,只是「個人身分」,又認為「個別中聯辦官員、員工、親屬甚至其網絡的人支持我,他們是選民,有權這樣做,但不代表中聯辦干預選舉」。

對於民主黨向廉署投訴,謝偉俊說「若認為有足夠證據咪投訴」,但認為他沒必要就各細節,如中聯辦助選細節等接受公開質詢。


民主黨3名成員昨到廉署投訴中聯辦為謝偉俊助選,該黨副主席蔡耀昌(中)相信中聯辦幫助謝偉俊,必然涉及龐大開支,懷疑觸犯法例。(李澤彤攝)



紐時記者續證受阻 攜眷抵港過年

【明報專訊】繼半島電視台駐北京記者陳嘉韻因無法續簽記者簽證被迫離開中國後,《紐約時報》新入職記者儲百亮(圖)也因無法獲得記者證,昨日攜妻女抵達香港,等待審批,《紐時》對此表示遺憾。《紐時》在十八大召開前刊文報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家人擁有巨額財產後,有傳聞稱官方要求停辦新任《紐時》記者證件的消息,但撰寫溫家財產新聞的巴博薩等原已在內地工作的《紐時》記者,在這篇報道刊登後仍獲續簽簽證。

儲百亮(Chris Buckley)昨日向本報證實,由於他原有簽證過期,且官方遲遲未審批新的記者簽證,已經在中國報道新聞15年的他,昨日離開中國大陸到達香港。他的妻子、女兒的簽證都是依附於他的記者簽證,因此她們也必須隨儲一同離開。儲表示,他仍想留在中國工作,但拒絕透露更多信息。

曾向溫總提問王立軍事件

儲百亮自1997年開始在中國從事新聞工作,去年1015日加入《紐約時報》,此前供職於路透社。在十八大前夕的政治新聞報道中,路透社較為活躍,儲也參加其中。去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正是儲向總理溫家寶提問對王立軍事件後的重慶領導層是否還有信心,這一問題引出溫對薄熙來極為嚴厲的批評,薄在次日被撤去重慶市委書記一職。

《悉尼先驅晨報》報道稱,儲在行內以「視角平衡與有毅力」著稱。

總編表遺憾 促盡快審批

《紐時》執行總編艾布蘭森(Jill Abramson) 昨日回覆本報電郵查詢稱,《紐時》不止一次請求中國當局續簽儲百亮的記者簽證,但儲仍被迫離開中國大陸,報社對此表示遺憾。她希望當局能盡快給儲審批簽證。

她還希望當局盡快審批另一新入職記者潘公凱(Philip Pan)的簽證。原定接任《紐時》北京記者站站長的潘公凱(Philip Pan),約9個月前已提交記者證申請,但至今仍在香港等待審批。

《紐時》曾披露溫家財產

去年10月下旬,《紐時》記者巴博薩(David Barboza)出版長篇報道,披露溫家寶家人的財產狀,引來中方強烈不滿。有傳聞稱,潘、儲兩人簽證不獲批,是當局對《紐時》的報復。

外國駐華記者續簽記者簽證時,通常需要先獲發記者證以申請新簽證,全過程需時約兩周,若更換工作機構,簽證續簽則需時12個月。當局過往亦曾拖延審批記者簽證,並且不說明原因。去年5月,半島電視台駐京記者陳嘉韻(Melissa Chan)因為簽證無法續簽,被迫離開中國。無國界記者去年1月公布新聞自由指數,中國在179個國家與地區中排名174




陳良宇江澤民合照罕登官網

【明報專訊】兩大官方網站新華網、人民網前日發布江澤民、李鵬與朱鎔基的退休生活圖輯,其中人民網刊登了已落馬的上海前市委書記陳良宇陪同江澤民視察的照片,這一罕見做法引起外界猜疑。

新華網與人民網圖輯配文均取自20065月在《南方周末》刊登的「老常委的卸任生活」,原文講述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尉健行與李嵐清的退休生活,但兩官網只刊登江澤民、李鵬與朱鎔基的圖片,重點在江、李,每人至少有10張照片,但人民網只有1張朱鎔基的照片,新華網也只有3張。

不過,人民網圖輯中多了陳良宇在20064月,即他被撤職前5個月陪同江澤民到江的母校上海交大視察的照片。時事評論員潘洪其在微博轉發這張照片,指出「陳在十七大前倒台,現在其照片被人民網刊出,什麼意思?」

陳良宇在20069月涉嫌違紀被撤職,2008年因受賄濫權罪名判囚18年。

人民網刊登陳良宇(右二)在2006年陪江澤民(中)視察上海交大的照片。



臨崖急應變 美國防部謀放無薪假  參院今復會作最後談判

【明報專訊】美國參院領袖周末的談判無果,美國瀕墮落「財政懸崖」,華府急謀應變,削支重災區國防部計劃向80萬名員工提出今年放數周無薪假,另外又會減少戰機機師飛行訓練時數、減少演習次數和減少維修。民主黨參院多數黨領袖里德稱,雙方仍有很大分歧,參議院於香港時間今日凌晨復會,希望盡最後努力,避免美國經濟「墮崖」。

根據在20118月簽署的「預算控制法案」(Budget Control Act),在本月起,華府在未來9年,每年都要削減1100億美元開支,加上其他加稅措施,可以使美國未來10年的財赤減少2萬億美元。由於醫保及社會保障等開支屬「強制性」(mandatory )支出,故近一半削減開支的措施,都要集中在國防層面。

無共識則須表決奧巴馬方案

《華爾街日報》報道,為了節省開支,國防部計劃向轄下80萬名非軍人員工提出今年放數周無薪假,預計其他聯邦政府部門屆時亦會推出類似計劃,以削減薪金開支。國防部亦減少戰機機師飛行訓練時數、海軍演習次數,戰機、船隻及坦克等軍備的維修也會減少,令整體的軍費開支下降。雖然現時聯邦政府部門已知道一旦美國「墮崖」所需削減的開支金額,但白宮仍然未詳細指示部門如何削減開支,倘若美國正式「墮崖」,政府部門的運作將可能受到難以預計的影響。

《華盛頓郵報》引述消息人士稱,共和黨參院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對與民主黨參院多數黨領袖里德(Harry Reid)的周末談判感到「氣餒」,又抨擊里德不斷在搞「政治小動作」,令談判難有進展,最終要由副總統拜登介入雙方的談判,麥康奈爾與拜登一直通電話至周日深夜。若參議院於香港時間今日凌晨復會後,雙方仍然無法達成共識,里德將會表決由總統奧巴馬提出的「基本方案」,延長中產稅務優惠及失業救濟。

時間緊迫 難避技術性墮崖

不過,根據美國參議院的議事程序,除非獲得全體100名參議員同意,參議院方可以把辯論及投票時間壓縮至數小時,然後趕及在周一午夜前交予眾議院表決及奧巴馬簽署,由於時間極為緊迫,故即使兩黨在最後關頭能夠達成共識,美國很可能仍要「技術性」短暫「墮崖」。


共和黨的參議院少數派領袖麥康奈爾(中)周日離開議事廳時,仍面露笑容。(法新社)

民主黨參議院多數派領袖里德(圖中黃呔者)開會後步出議事廳,被記者重重包圍。(法新社)



抬走保安 胡佳成功探訪劉霞

12月28號是劉曉波的生日,當晚9點,內地維權人士胡佳一行四人,成功突破國安的守衞,探望被軟禁中的劉霞。

胡佳上傳的片段中,胡佳、郝建、劉荻、徐友漁四人來到劉霞家門前,保安阻止他們內進,他們旋即聯手架起保安,成功進入該棟大廈,劉霞下樓迎接。


胡佳在影片下轉載徐友漁的文字記錄,指當晚他們先在劉霞所居公寓的窗下呼喚劉霞,隨後再破門而入。
劉霞從房內出來迎接朋友們,進屋後,大家高興地握手、擁抱,千言萬語,都化成了哽咽和哭泣。
為了避免在劉霞的房間內與長期受命監守她的小區保安發生衝突,朋友們在室內待了三分鐘,在大批監守人員衝來之前主動與劉霞道別。 在樓下,有的人繼續與劉霞說話,接住劉霞拋送朋友的巧克力,有的面對氣勢洶洶的監守人員解釋說,我們只是作為朋友,在劉霞丈夫的生日趕來看望她,人之常 情,你們沒有理由亂來、耍蠻橫,那樣對大家都沒有好處。
胡佳同時在影片下留言,呼籲網友加入爭持釋放劉霞的行動。
2008年網友們攻破自由城(google: Hack into Freedom City),給軟禁中的金燕和寶寶送去奶粉、資訊、鼓舞和歡樂;2010年底至2012年一撥一撥網友進軍東師古村,給黑獄中的陳光誠一家增添希望;如今 劉霞的自由,依靠眾網友的行動突破。快閃:送卡片、送鮮花、送水果、送玩具、送微笑、送擁抱、送"加油!我們和你在一起!" 自由劉霞! Free Liu Xia!

港人對港發展不滿率增 青年對未來最悲觀

不少年輕人對來年香港發展,感到悲觀。(圖:Edward Ching)
不少年輕人對來年香港發展,感到悲觀。(圖:Edward Ching)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發放就市民對2012年回顧及2013年前瞻的民意調查,顯示對香港過去一年整體發展感到不滿的市民大幅上升11個百分點至46%,當中以30至49歲市民為主,而18至29歲市民就對未來一年香港發展最悲觀;滿意比率就明顯下跌8個百分點至25%,滿意淨值為負21個百分點。

此外,如果要在繁榮、廉潔、公平、自由、福利之間作出抉擇的話,最多巿民希望香港成為廉潔的社會,數字是1993年調查開展以來的歷史新高,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相信,或許因為前任特首、高官以至公職人員,都有涉嫌利益衝突或涉及利益輸送。
港大民研計劃在本月14至17日,透過真實訪員以隨機抽樣方式,成功以電話訪問1,019名香港巿民。民調報告指出,有46%市民不滿2012年香港發展,包括47%的18-29歲青年、50%的30-49歲中年人、42%的50歲以上人士。

房屋問題最需處理
報告又顯示,58%巿民表示在過去一年活得快樂,比率與去年同期相若,快樂淨值為正46個百分點。預期來年個人及社會發展較佳的比率,則分別上升4及3百分點,顯示巿民雖然對社會發展不太滿意,但仍然活得快樂,並對前景相對樂觀,或許認為情況已經不能再差。
鍾庭耀又分析,對2013年香港發展的預期,最多人的感覺是「差D」,佔32%,當中43%是18-29歲青年、30%是30-49歲的中年人、28%是逾50歲的市民。
展望將來,市民認為政府來年最需要處理房屋問題,佔41%,比去年同期明顯上升4個百分點。

黃楚標突提新條款 DBC回購股份未成事


數碼廣播(DBC)股權事件再現變數,DBC股東兼全國政協委員黃楚標原訂今日會簽署協議,回購鄭經翰、何國輝及夏佳理所持股份。不過DBC創辦人鄭經翰 表示,由於黃楚標臨時提出了額外條款,這些條款未曾出現在今月21日簽署的備忘錄,鄭經翰認為不可接受及感到失望,所以没有簽訂協議,需要諮詢法律意見, 不過他不願透露條款的實質內容,只說不涉及金錢問題。

若鄭經翰、何國輝及夏佳理所持股份能夠售出,根據原本的回購方案,可獲6000萬元的資金。22號《信報》報道有關黃楚標回購DBC股份的詳情,一度令曾停播2個月的DBC再現曙光,鄭經翰在同日發聲明公開證實,已與黃簽署有共識的備忘錄,落實先前雙方同意以價高者得方式競投其他股東股份之買賣交易,正式買賣合約訂於12月31日(即今天)簽署。他並在聲明中承諾,與何國輝在交易中所得的資金會投放在網上電台D100。

相關報道:
有線電視 數碼廣播電台轉讓股權再有變數
香港電台 鄭經翰:加入新條款未能與黃楚標簽訂協議
明報 鄭經翰證售DBC股份予黃楚標
信報 DBC復活在望 黃楚標擬購大班股權

麥燕庭:親中報章也問收錢遊行


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今早接受港台《千禧年代》訪問,再次譴責昨天有遊行人士對記者的襲擊行為,但節目中有市民致電批評,傳媒用字無文化,指責傳媒說遊行人士收錢,感到被侮辱。
昨天記協發聲明譴責對NOW電視台記者的襲擊行為,麥燕庭說記者的天職只是反映社會不同意見及求證,問遊行人士問題,是給予對方回應的權利,若不願回答, 只是自己放棄其權利。她又表示昨天也有親中報章記者向遊行人士求證,有否收錢去遊行,但也遭對方斥責,「做乜問埋啲咁嘅問題」。

對於愛護香港力量發言人陳淨心指部分傳媒不中立,麥燕庭回應不同人對不同報導的觀感相異,若要批評,應實質講出那一間機構和那一段報道不中立,讓大家去討論,如果訴諸空喊,不能接受。

不過有市民致電節目批評現在新聞報道用詞像小學生,根本不懂尊重人,指責傳媒無憑無據說遊行人士收人錢,「你地咁樣講好可恥!盡好大努力嚟侮辱我地呢班 人!」,他又指傳媒的形容詞無文化,例如用「中年」、「上咗年紀」等字眼,又表示「話梁振英係狼,咁我叫你係狗得唔得呀?」他又說一人做事一人當,「就算 有人打死人都係果個人嘅事。」

希拉莉入院被發現有血凝塊


早前在家中昏倒美國國務卿希拉莉,昨到醫院檢查,被發現體內有血凝塊,要留院觀察。
在今月13號,65歲的希拉莉因受腸胃病毒影響而出現嚴重脫水,在家中昏倒而導致腦震盪。昨天她到紐約長老會醫院接受檢查時,醫生便發現她體內有血凝塊。 希拉莉發言人Philippe Reines表示,她未來48小時會留院接受抗凝血劑治療,而發言人就没有透露,血凝塊到底存在希拉莉身體那個位置。

希拉莉接任人克里就向她送上祝福,而希拉莉本來要在20號出席有關利比亞班加西美國領事館早前的遇襲事件的聽證會,但因腦震盪而未能出席,並取消北非及中東外訪。

紐時:戴相龍女婿低位掃平保曾賺200億

戴相龍(社保基金照片)
戴相龍(社保基金照片)

繼揭發總理溫家寶親友投資平保(02318)獲得巨利。《紐約時報》再指出,時任人行行長、現任全國社保基金理事長戴相龍女婿有份投資的基金,與溫總親友同步在2002年平保上市前,低價投資平保,估計基金帳面一度勁賺233億港元。

紐約時報報道,在2002年,戴相龍時任人行行長期間,其親友有份投資的鼎和創業投資(Dinghe Venture Capital) 以極低價掃入平保股份,涉資5500萬美元(約4.3億港元)。在2007年的公開紀錄顯示,鼎和仍持有該批股份,當時股份的市值高達31億美元(約 241億港元)。
紐約時報表示,無證據顯示,戴相龍有參與平保的投資。但值得留意的是,1999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期間,平保面臨破產危機。中國保監會在同年公開平保分拆的計劃,指為了風險管理,要求平保出售經紀業務、信託業務,並且分拆壽險及地產保險業務,猶如要平保拆骨。
紐時指出,馬明哲風暴爆發後部署遊說工作,寫信向時任副總理溫家寶及時任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求情。在2002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平保分拆計劃被推翻,可保留原有業務之餘,還獲得銀行牌照,為平保上市鋪平大道。

報道指,外界無法得知溫家寶及戴相龍有否參與上述的決定。但在8個月後的敏感時段、即是在2002年的12月,戴相龍女婿車豐(譯音,Che Feng)成立鼎和投資,就從國企中遠集團手上買入約6650萬股平保,計及拆細股份後,每股作價大約4毫美仙。然而,同年10月,匯控(005)以6億 美元購入平保一成股份,每股作價1.6美元,是戴相龍女婿入股價的4倍。

巧合的是,紐時早前已揭發在2002年12月同一日,溫總親戚有份持股的泰鴻控股,也斥 6500萬美元(約5億港元),在國企中遠集團手上低價購入平保股份,每股作價同是4毫美仙。
根據紐約時報翻查文件,鼎和由多間投資公司組成,由戴相龍女婿車豐(Che Feng) 親友及生意伙伴共同控制。紐時發現,其中一間與鼎和關係密切的公司,曾提名車豐擔任平保的監事會成員。紐時引述馬明哲的前助理指出,馬明哲的電話簿上,載 有戴相龍、他太太及女婿的資料。
戴相龍在1995年至2002年期間,擔任人行行長。他早於1985年至1995年,先後出任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交通銀行總經理、副董事長、黨組書記,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黨組副書記等職位。2008年,國務院任命戴相龍出任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黨組書記,管理超過1.1萬港元的資產。

除了投資平保以外,紐約時報發現,鼎和亦於2002年11月大手認購海通證券(6837)股份。至2007年海通證券於上海A股上市時,相關股份估值高達約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 。
戴相龍及社保基金未有回應紐時的查詢。車豐發言人則透過電郵稱,從未有持有平保股份,又聲言有商人認購平保股份後,因其財政困難,故將股份售予包括車豐親友持有的公司,但車豐自己無持有平保股份。

相關報道:
NYtimes:Family of Chinese Regulator Profits in Insurance Firm’s 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