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1月20日星期二

盧峯: 打破壟斷讓電視業走出死胡同




單單看兩家免費電視台如何奇招百出反對政府增發免費電視牌照就可以明白,增發牌照肯定可以令整個行業活躍起來,肯定可以令經營者不再故步自封,這對電視觀眾及一般市民而言實在百利而無一害。
以長期積弱、收視率低處未算低的亞洲電視來說,近一、兩個星期為了向政府施壓就一再出奇招,包括發動藝員、職員到政府總部集會,並全程直播活動以示反對發牌。

獨霸市場的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綫電視)同樣沒有手軟。在星期一慶祝四十五周年台慶的時候連發三招,包括在多份報章刊登全版廣告,要求政府維持穩定的經營環境;包括透過司儀在台慶節目公開發出同樣的訊息;包括向全體立法會議員發出信件質疑增發新牌照的理據等。先不說兩家電視台的做法是否恰當,是否合理,只要看到他們的積極回應,看到原本死水一潭的電視業忽然生氣勃勃,就不難明白引入新經營者的好處。

開放市場,引入競爭是提升市場活力,增加消費者及市民選擇,降低服務或貨品價格的不二法門。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政府開放電訊市場,打破香港電訊壟斷,引入多個新經營者就令整個電訊市場脫胎換骨,令各項電訊服務包括本地及長途電話費大幅下降,令流動電話服務不斷改善。香港的電訊服務能與時並進,迅速從2G3G4G,成為全球通訊最便捷廉宜的城市,實在全賴打破壟斷開放市場所致。假若電訊服務仍由一家公司壟斷,情況肯定截然不同。

免費電視市場的情況跟電訊市場剛剛相反。雖然有兩個持牌人經營,但由於亞洲電視長期積弱,股權不斷轉變之餘經營者又不肯增加投資,令節目質素不斷下跌,令競爭力越來越弱,根本無法挑戰無綫電視的主導地位。在一台獨大及變相壟斷下,免費電視市場自九十年代中開始幾乎毫無寸進,節目的創作、製作水平跟發達國家的電視製作相距越來越遠,甚至被曾落後一大截的內地電視台迎頭趕上。更糟的是,市民的選擇越來越少,只能被迫接受無綫電視的節目又或是放棄收看免費電視。要是這樣的壟斷情況繼續下去,不但免費電視行業會奄奄一息,香港作為電視節目製作中心的位置也肯定會消失。

無綫電視在發給立法會議員的信件中說,過往長期保持兩個營辦商是行之有效的做法,電視台可避免因惡性競爭而採取譁眾取寵、不擇手段的營商手法。這樣的說法不但站不住腳,更只是從無綫電視作為市場主導者的利益出發。首先,兩個營辦商中有一個長期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根本不構成有效競爭。至於所謂惡性競爭若果指的是要營辦商增加投資,改善節目質素對觀眾其實是好事,根本不是否定引入新經營者的理由。此外,免費電視節目受到廣播法例及節目守則規管,在取材、尺度及表達方式有一定限制,不可能出現甚麼譁眾取寵的情況。

毫無疑問,增發免費電視牌照會對現有的兩家免費電視台特別是佔主導地位的無綫電視有影響,甚至可能令公司短期內盈利倒退。但對觀眾、公眾及整體經濟而言,開放免費電視市場帶來的是更多選擇,更多投資,更多發展機會。我們希望特區政府不要被似是而非的理由蒙蔽,不要被政治壓力嚇倒,拿出勇氣及決心發出新的免費電視牌照,令電視業像開放後的電訊業那樣飛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