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全面接班,表面形勢比十年前的胡錦濤好得多。但在江澤民勢力回朝、胡錦濤餘威猶在的情況下,即使他不被趕下台,也會受到很多掣肘,要實現他的政治抱負(如有),也將困難重重。他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由習總書記,變身成為「第五代領導核心」,否則一切免談。
胡錦濤在位十年,被迫活在政治老人們、特別是江澤民的巨大陰影下(從十八大的人事佈局中,處處可見江澤民、朱鎔基、李瑞環等人的影響力),一直無法有所作為,結果浪擲十年,最後更落到失去政權及軍權的「雙失」境地,這是對習近平的極大教訓。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固然是胡錦濤性格缺陷、能力不足所致,但更重要還是政制設計將他徹底綁死。甚麼樣的制度設計令胡錦濤庸碌無為呢?
其一,政治局常委會的人數及組成不合理。從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一九八二年)開始,政治常委的人數一直維持五或六名,直至九二年鄧小平隔代指定胡錦濤為接班人、把他安排進政治局常委,才在十四屆增至七名,然後在○二年中共十六屆一中會,即胡錦濤接任總書記時,常委就增至九人,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最多常委的十年。
人多好辦事嗎?剛好相反!人多本來就口雜,那九人又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團,經常出現利益不一致情況,胡錦濤更不具備說一不二的權威,沒有鄧、江的無上權力,以致任何改革措施、政策交到政治局常委會,只能拖拖拉拉的議而不決,決策效率極低。這是過去十年無法推行真正改革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其二,這個設計進一步分掉胡錦濤的權力,淡化胡的領袖角色。胡時代的政治局常委,各自為政,各管一個山頭,其他人不便也不能插手。結果胡錦濤被完全架空,名為總書記,實際只是政治局常委會的班長,地位比其他八人高不了多少。
事實上,過去十年的官方宣傳都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胡定位為「胡總」。相反,鄧小平是中共的「第二代領導核心」,江澤民則是「第三代領導核心」,從這個微小的分別已可看出,胡錦濤一直沒法掌握真正的黨權,他並非「胡核心」,而只是「胡總書記」或「胡班長」,兩者地位有天淵之別。
今屆常委會減至七人,且由江澤民人馬主導,對各項政策取得共識可能性大增。但對習近平而言,更重要的是何時由「習總」變成「習核心」,那時才能斷定他已獨當一面,否則他只是活在江澤民和其他中共元老的巨大陰影下的兒皇帝,不足言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