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1月20日星期二

明報社評: 變好變壞是後話 請先交代求變理據




按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的說法,中策組有兩項新職能,一是中策組全職顧問高靜芝將統籌約400個諮詢委員會的公職任命,二是中策組開展民意、輿論及新興媒體的政策研究,為此要新增一名全職顧問。中策組介入公職人事和輿論工作,這是一項改變,由於政府未提出完整理據,現階段難以研判這項改變會變好還是變壞,政府有責任拿出具說服力的理據,讓社會知道政府的想法與意圖,避免不必要的誤解或猜疑。

高靜芝統籌公職人事  根據什麼準則運作?

政府部門的職能隨工作或實際需要增減,原本不稀奇,行政長官、政務司長和財政司長對中策組提出工作要求,增加其職能,那是體現政府領導和管治的一部分,中策組過去不問津的事,不等於現在不可以做,問題是政府要清晰交代,中策組擴大職能,為何對管治和香港有利。

中策組擴大職能後,增加了培養人才一項,具體就是把約400個諮詢委員會約3700個公職任命,由高靜芝統籌。就這個轉變,特首梁振英表示,過去在沒有統籌情況下,往往不同政府部門邀請同一個人同時出任多項公職,要看新做法應該怎樣做。按這個說法,新做法是要杜絕政府部門之間重複招攬人才,若只為這個目的,應該有不止一個選擇,然則為什麼認為由中策組一名顧問負責統籌,就可以解決問題?

邵善波說高靜芝並無任命權,她只會提供意見。然則,日後若有不同政府部門,提名同一個人出任公職,則做統籌的高靜芝憑什麼準則提供意見,認為這個人適合在哪一個公職崗位貢獻社會?若高靜芝「召見」這個人,了解其能力意向,或要求部門提供原因、理據,甚或乾脆「召來」相關部門首長,向他們了解為何一同屬意招攬這個人,則高靜芝與部門之間,算是哪門子關係?

要解決梁振英所說的問題,在政務系統設立一個協調機制,效果可能較佳。例如由涉及公職任命較多的民政事務局統籌,遇有重複提名,則由部門之間協調或交由政務司長定奪。從可以想像的情況,經由政務系統處理重複提名,有更客觀準則檢驗,可以避免出現主觀好惡和以政治傾向劃線的後果。

歷來諮委會公職任命,或多或少脫不了酬庸性質,政府藉此籠絡社會精英,尋求在各個階層支持政府施政。這類公職雖然缺乏實際利益,但是因為掌握政策方向,在地區管理上擁有一定實權,對極欲晉身建制陣營的人士,任命成為重要的政治資產。正因為諮委會公職任命是培養政治人才的平台,由高靜芝統籌,實際上她向梁振英負責,難怪有人聯想到新做法是一項政治工程,目的在進一步壯大建制陣營,擠壓泛民陣營的空間。因此,若政府未能清晰交代「公職人事任命」由高靜芝女士統籌的理據,則陰謀詭計的聯想就會揮之不去。

至於中策組開展民意、輿論及新興媒體的政策研究,按邵善波的說法,政府日後不但參與政策討論、辯論,還會打「輿論戰」,以改變捱打的局面。近期,政府不但動用兩家免費電視台的「免費公共資訊時段」宣傳具爭議政策,爭取市民支持,教育局也就中學每班減人頭的政府方案,在5份報章刊登廣告,用以抗衡教學界的訴求。上述做法,若是為了讓政府的理據更有系統地向公眾表述,有一定道理;但若另有所圖,如像邵善波所描述的新文宣政策,是否恰當,值得商榷。

首先,政府資源龐大,以媒體廣告方式打輿論戰,肯定有優勢,因為在資源方面,無人可與政府匹敵,不過,政府的資源本是民脂民膏,若不加節制的用來打輿論戰,難言恰當。其次,政府推出政策,若遇反對意見,就埋首「打仗」,盲目捍衛政策方案,不願接受箇中可能錯失或不足之處,則與整體社會利益扞格。另外,政府打輿論戰,必然激化社會的對抗氣氛,屆時政府日日與反對派開戰,硝煙四起,鬥字當頭的社會,哪有和諧可言?

政府的新文宣政策將如何體現和推行,尚待觀察,不知道邵善波在箇中擔任什麼角色,若以他前日在立法會的表現,不但無助改善行政與立法關係,政策辯論質素也有每況愈下之虞。

擺事實講道理是上策  鬥爭豈能解決問題?

前日,邵善波到立法會向議員交代中策組增設一名全職顧問的理據,這類解畫,議員不乏刁鑽問題,官員一貫以擺事實、講道理態度,耐心解釋,以理服人,而要說服的人絕對不止是議員,還有新聞界和公眾,很多時候,公道自在人心;但是,邵善波抵不住議員的言辭挑釁,針鋒相對地回應,解畫變成駁火,不論孰是孰非,起碼邵善波未能藉覑這個場合,全面完整地交代新文宣政策和公職任命由高靜芝統籌的理據,殊為可惜。

經此一役,政府解釋新政策未收到效果,反而使人有更多疑慮。若這就是埋首鬥爭的結果,則邵善波當日的表現就值得商榷。因為若輿論戰就是要與反對派鬥個你死我活,當日會議的成效不彰和衍生更多猜疑,就是鬥爭誤事的最好寫照。

政府用什麼手法爭取政策得到支持,涉及政治生態的良窳,期望特首梁振英在變與不變之間,拿難準確,例如他叫停「雙非」,就變得好,公眾廣泛認同;至於涉及中策組的兩個改變,是否恰當,政府應該提出理據說服議員與公眾。政府應該以理服人,而非以力壓人。

余錦賢: 高靜芝另有真正任務

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高靜芝加入中策組,不作任何研究,只繼續做人事顧問,為特區政府三千多個公職 尋找合適人才,雖說最後的決策權在局長手上,但高顧問既然獲得特首授權,對公職人事任命至少有話語權,是想做公職人員的敲門磚,她的政治能量可說是頃刻升價十倍;難怪她昨天出席酒會,既受傳媒包圍之餘,亦受到不少與會人士歡迎。

高靜芝以資深人事顧問身份幫政府揀選合適的公職人員,可見梁政府對現時的人事任命安排很有保留。

行政長官梁振英昨天強調,委任高靜芝有此職權,是由於不同政府部門都去邀請同一個人出任多項公職,所以要以新機制來解決問題。

不過,政府其實早已引入「六六制」,即是某人即使是「公職王」,也不能同時身兼六項政府公職,而且每項公職的任期也不得超過六年;如果政府嚴格執行「六六制」,特首所關心的問題應該可以解決。所以,委派高靜芝任公職人事顧問,箇中可能另有更重要的原因。

據了解,特首特別委派高靜芝負責揀人,主要目的是希望可以揀到一些並非沽名釣譽的人出任公職,能在政府每次「出事」或遇上批評時,可以願意站出來說句話。有政府中人指出,即使這些公職人員未必站出來替政府說好話,但也應該有點承擔,願意說句「公道」話。因此,高靜芝的工作,不單是要揀背景和公職合適的人選, 讓各個局長選擇,而且更要揀一些有「政治承擔」的人,願意在政府勢孤力弱之時,願意站出來發聲;當然,站出來「撐」政府就更是政府樂見的效果。

如此一來,政府日後要找人出任公職會否更難?畢竟肯閉門給意見總較公開說話的人多,而且還要「撐政府」的話,相信更是愈加少見。

是以,高靜芝最終可以揀選的,來來去去可能又是一眾「梁粉」;屆時一眾司局長會否願意照單全收,還是一如副局長與政助遴選中拒要「梁粉」,還得看看高靜芝的能力了!

黎則奮: 中策組用人唯親形同虛設

出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後一直違反常態、保持低調的邵善波,在十八大後,終於按捺不住,露出真面 目,在接受無綫《講清講楚》節目訪問時,高調宣稱中央政策組未來扮演的角色,並非政策研究,而是充當政府的政治宣傳工具,準備大打輿論戰——除了針對傳統 傳媒組織文宣工作外,更準備向近年動員年輕一代成績顯著的新媒體網絡宣戰,意味將仿效內地盛行的職業「五毛黨」網絡打手,一旦反對聲音湧現,便會以「洗版」形式圍剿,從而佔領輿論高地。

市民付鈔、政府豢養的智囊組織為政府政治服務,理所當然,全世界都是一樣,不足為怪;但傳媒輿論倘若只以此針對中策組,只會失諸交臂。真正的問題是,邵善波個人本來已經材料有限,學術水平欠奉,招攬的人才,除了學者王卓祺算是有政策研究經驗外,其餘高靜芝、 關永圻,以及新聘任而傳媒陌生的何燕飛,都可說是濫竽充數,學術和研究能力皆成疑,反映邵善波用人唯親;而梁振英政權聲名狼籍,亦無法吸引真才實學的有能之士為政府服務。

招攬班底 全不合格

邵善波以為把中策組的角色重新釐定,只做輿論和政治宣傳工作,便可「合理 化」有關人事的聘用,殊不知卻進一步暴露中策組徒具虛名,只是一個混飯吃和不中用的衙門,教有識之士敬而遠之,更難吸納人才。那些一廂情願以為聲稱「穩中求變」的梁振英上台後可以帶來「新政」,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各個政策範疇上都會推出新思維和新政策的人,尤其是所謂知識分子,肯定只會失望,還不省悟,不單自欺,更會誤盡蒼生,遺害社會。

即使以打輿論戰和做政治宣傳工作而言,邵善波招攬的班底亦全不合格,只會楚材晉用,徒浪費人力資源。

王卓祺是學者,擅長社會政策、尤其福利政策研究,學術成就雖不突出,但至少就退休保障問題曾經建議政府向低收入人士強積金戶口注入六千元,作為縮減社會貧富懸殊差距措施。只是強積金計劃由一開始便先天不足,且有向商界、尤其是基金和保險公司利益輸送之嫌,故此一直為人詬病。

如果王卓祺真的履行中策組全職顧問的職責,目下在立法會引起爭議的所謂「特惠老人金」,以及民間和反對政黨普遍倡議的全民退休保障計劃,他身為政府政策的「理論權威」,理應站出台前排難解紛,舌戰群儒,犯不着由民主黨的羅致光,以及他一直不認同的自由經濟輿論來充當馬前卒。

很明顯,他既沒有做好自己應份的工作而打輿論戰,更非在六四前後早已脫離社運、與社工前線工作脫節、只長期在象牙塔內紙上談兵的王卓祺所擅長。他加入中策組,又非主導智囊的發展方向和政策目標,所為何事,實在令人費解。王卓祺並非尸位素餐的人,但空有報效社會國家之心,卻不帶眼識人,最終也是浪費自己時間、誤導社會大眾而已。

高靜芝是所謂「梁粉」,專業搞人力資源,與吳克儉一樣,都是學非所用,如果由她負責招賢納士的政治審查工作,不單招人話柄,更與過去政府行政吸納精英有規有矩的制度和正統的公務員系統直接衝突,未攘外,已先內亂,只能說明邵善波與梁振英一樣,都是共產黨的信徒,一切政治任務先行,完全罔顧既有的規章制度,能不撞板闖禍,幾稀矣!

拒絕撥款 立會有責

關永圻只在青年學生時期曾經「進步」過,算是接受過社運洗禮,其後一 生都在文化界打滾,平平無奇。邵善波主政「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時期,他也曾加入工作,但整個研究中心的所謂研究都是學術笑話,政治任務大於一切,例如勢必引起新界居民和全港市民反對的拓展新界東北和中港融合倡議,都出自「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屬於什麼貨色,不言而喻。

關永圻與社運界和政界完全脫節,更完全不諳八九十後的網絡文化,做研究固然不成,打輿論戰更屬外行,究竟在中策組可以起什麼作用,真是天曉得!

何燕飛亦是一樣,七十至九十年代香港社會政經變化最劇烈的時候,她根本仍在海外做寓公,社會人脈關係一片空白,回港後先後加入土地委員會和金管局工作,亦只是中層的管理人才,如果說熟悉土地發展和金融政策,根本就是謊話。與關永圻一樣,她完全不諳本港的政界和社會活動,連傳媒關係也欠奉,搞宣傳和打輿論戰, 有能力和經驗嗎?

上述種種,足證中策組不單不務正業,不做政策研究工作,連邵善波倡言要打輿論戰和進行政治宣傳工作的本領也沒有,卻與醜聞頻傳的三大庸官吳克儉、陳茂波和蘇錦樑一樣,浪費不少公帑。

須知道,中策組的全職顧問也是公務員,必須恪守政治中立原則,如今「黨棍」邵善波以為夠「左」便政治正確,可以挾此以令天下,立法會的財委會實有責任把關,拒絕批撥資源,把中策組全職顧問的職位常規化和增加職位,以免形同虛設的中策組淪為政治酬庸的庇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