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1月18日星期日

陶傑: 喜宴五百




港女結婚,「五百元」事件,慘遭網民憤怒聲討。

香港的喜宴制度,魚肉百姓,掠奪賓客,比中國大陸的政治體制更落後而反動,早就要改革。放一段新郎新娘的傳記錄影帶,從嬰兒講起,小學做童軍、中學當風紀,一直做到穿西裝試婚紗,豬朋狗友一起幫做「戥穿石」這一日,故事千篇一律,節奏冗長沉悶,做主人家的,只要在台上掃視一眼,就會感受到台下賓客都像北京開「兩會」時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的畫面表情,不知何故幾十年全香港都一樣。

擺酒的如果是中產小資階級,星光熠熠的當然不忘還邀請一兩個洋人。洋人賓客可慘了,一夕僵笑,巴巴的坐着,大螢幕上做到新郎哥當年如何去澳洲留學時,洋人已經開始悄悄地瞄一下腕錶。酒席是燒乳豬、白切雞、雙菇扒菜膽,你問洋人朋友好不好吃?他輕咳一聲,當然說Delicious,加一句你們中國人的婚禮非常的Interesting──貴國的外匯儲備全球數一數二,時代不同了,他當然不會拂袖而去的。

這就是在戰狼三十之外,「喜宴五百」的文化背景。人人都知道是一台戲,偏要不情願的出錢投資,若是拍3D肉蒲團,必樂於打本,因為有回報,五百元人情做了,這位港女新娘,又不會把新婚蜜月之夜,過程拍成光碟,回贈給人家──雖然看了或許要洗眼,但畢竟是一份心意──還要在facebook上這樣罵人,實在有點過份。

沒錢擺酒,不必公眾集資上市,可以學學七十年代鄰近地區的革命婚禮的,新房裏開一個茶會,一碟花生、幾塊餅乾,牆上掛着毛主席像,新婚禮物,一套毛主席著作,綑條紅絲帶,也蠻幸福的嘛,今日大陸有一套講知識青年下鄉的劇集,就是懷念那樣的好日子。

至於新娘這樣子有沒有家教,倒是難講。做她家姑的,應該好開心,難得新媳婦如此懂得精算,量入為出,做兒子的千挑萬選,揀對了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