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1月24日星期六

林鷺靜: 十三點 畫到老




香港人怕悶,生活在此彈丸之地,總是想盡方法要逃離,去旅行是短暫離開現實世界的方法,不管上深圳買買A貨、上書城好,到澳門吃個天翻地覆也好,總比留在香港好。原因不一定代表這地方沒趣,而是對地方甚至生活失去了熱情——這可能是一個無形愈趨嚴重的都市病。

六七十年代瘋魔萬千讀者的《13點》少女漫畫家李惠珍,貪玩好奇,對樣樣事八卦,年屆退休之齡依然對生活點滴充滿熱情,難得。

百變型女 鋤強扶弱

年屆六十,梳着一頭相當有造型的微曲短髮的李惠珍,花裙飄逸的。「13點」是上海俚語,意指一個時鐘只有十二小時,13點在十二小時制的表達中,即為「打錯鐘」之意,主要形容六七十年代貪玩的女生。13點原來是李惠珍從小被母親喚慣的名字。「貪玩並不算壞,沒有太大貶義吧?」她以此為筆下女主角命名,似是為這封號作個平反。女主角被設計為前衛、見義勇為、鋤強扶弱,時尚摩登的富家女,其美貌和百變服裝造型,視覺上即時吸引了一班讀者,男女通殺。13點在一班裙下之神的圍繞下大顯女性的矜貴,為當時的女性吐口污氣,書迷看得痛快,更在當年以男性主導的漫畫市場,創下兩日售過六萬本的紀錄。「這個成績當然叫人鼓舞,但我也非大女性主義的人,只提倡男女平等,男女出外用餐,大家同拿一份人工,AA制便可,近來的同性戀議題我也是十分贊同,兩個人的事就交由他們自己決定好了。」看來13點想法依然瀟灑前衛。

紙上設計師 創出四千套衫

13點》其中一樣令人津津樂道的地方是其前衛百變的衣服造型,28期的連載中13點小姐足足換過四千套衣服,件件如設計師手筆,所以李惠珍又被稱為「紙上的設計師」。大大話話畫了同一個人物四十年,除了故事要有張力,多變的衣衫也是讀者追看的原因,如此多元化的設計,李惠珍的靈感從街道上市民穿衣的細節、 二手時裝雜誌,以至一家有趣的家品店,基本上身邊任何事也可以是她的靈感來源!「起筆時,我不會翻開時裝雜誌作服裝參考,這樣畫一整天也未能完工,反而將平日的觀察即時拿起來,着墨一刻才隨筆想要著咩衫,一本漫畫咁多格要重複畫同一套衫太多次會好悶,於是便設計到13點要成日換衫,漸漸更加成為漫畫的重要標誌!」李惠珍帶點調皮地說。這些造型到今時今日,也未見過時,而且甚具參考性。她為女兒到現在為孫兒親手做衣服,再寫入漫畫,把興趣、工作融入生活,甚至影響到兩位女兒也成了設計師。

八卦女偵探 愛看城市變化

說李惠珍八卦,聽來似帶貶義,但八卦來自好奇心,對細節的尋根究柢,令她每每對生活充滿幻想、期待。原來她第一本漫畫叫《花花小姐》,「角色正是一位女偵探,同樣靚人靚衫,只因最後覺得角色設計太成熟了,將其換上13點的活潑性格。」雖然如此,女偵探特質依然沒有離開李惠珍。「呢個咁得意,是什麼來?」走到西餐廳內,她看見櫥窗的小包子立即如孩子般好奇發問。到點菜選薄餅口味時,我只保守選了番茄芝士味,李惠珍忽然細細聲的跟我說﹕「之前在這兒吃過北京填鴨Pizza好好味,中西合敻很有意思!」她大膽且愛嘗新,不單只限於設計紙上的公仔人物,對日常生活的探索,絕對勝於不少年輕人。

學單車游水未太遲

她的半退休生活,活動之一是通街逛,住港島區卻走到元朗錦田吃私房菜,發掘新店,「香港潮流來得快去的快,今天賣法式西餅的店子下個月換來日系時裝雜貨店,好不有趣!香港街道日新月異,當中有趣之處必定令人有所得着,來自別人的智慧,要去學,也發掘一下自己潛在的,不然天天待在家中很悶的。」李惠珍更是中年才的起心肝學踩單車和游水,她說要比年輕人付出十倍多的努力,但當成功一刻感覺相當奇妙,滿足感難以言喻。當大家在抱怨生活乏味枯燥,覺得所有事來得太理所當然的時候,其實只是缺少了一份如李惠珍的童心和主動吧。

13點穿梭中環

說到漫畫,「漫畫在藝術層面看來總是較低層!」李惠珍有點妄自菲薄地說。對比一些純藝術的畫作、藝術品,漫畫的確是飾演着一個較親民的角色,加插生活化的話題以輕鬆方式跟讀者對話,她愛留意時事強調生活取材,總愛加入自己的有趣角度放進漫畫中!「如以前制水、選美等,甚至世界盃,雖然唔識睇波,但對世界盃獎座卻充滿幻想,如獎座內暗地藏着寶藏,大家千方百計要去搶奪……」這便是漫畫家的魔力,攝影、文字有時就是比不起天馬行空的筆墨。

花甲之年創作巨型壁畫

正如今次李惠珍在中環街市所繪畫的中環故事,便以最真切的情感和觀察,畫公仔畫出腸,將這個地方每秒鐘交織着不同頻率的脈搏呈現﹕上班族的急促身影、蘭桂坊的豪情暢飲、連鎖健身店所展示的高透視健身空間、自由行的進佔和中環街坊的相處都一一展現。她更不受限制,將不同的空間連接,以其節奏明快的畫風展示出這豐富跳躍的畫面。

當中的一些細節,如補鞋佬為小妹妹修補毛公仔,令我們看到平日不一樣的中環街頭,她甚至以野貓貫穿一條馬路、天橋、電梯和角落,新舊時空巧妙地交錯 ,編織不同的故事,說這是低層次也太高要求了吧!

而且今次要創作巨大的壁畫,除了要配合本身外牆的建構,畫作還需要很大的解像度,完成手稿後要放大上色卻遇上電腦記憶體不足,臨危不亂找朋友求救終於完成巨型壁畫,對婆婆級的李惠珍來說又有來人生另一次大滿足!

情迷科技 帶13點遊花都

李惠珍對科技從不抗拒,反而顯得非常熱中,如當年成功研發成複製羊,她說自己興奮得如自己的BB一樣,對於人類科技上的一大步她由衷的充滿喜悅,「人的潛能到死一刻,仍有很多未被發掘,看到其他人的智慧好像自己也有份兒一樣,所以每每有新科技或醫學方面等有新發現,我都會十分雀躍。」她與時並進努力學習新科技,如學用photoshop,慣用筆的老一輩漫畫家,要由photoshop1.0開始學,去電腦商場買,被店主嘲笑說她想買的版本已經out。但她始終堅持起手稿再用電腦填色,因為手稿比起電腦始終更有味道。

年前李惠珍帶着《13點》重出江湖,將巴黎實景以電腦拼貼(Collage)的方式與其13點手稿來次破天荒合作《13點戀戀巴黎》,與法國旅遊局的合作同樣是因為好玩有趣所帶動, 大膽且充滿新鮮感,誰還敢說傳統漫畫家跟不上科技!

讚後輩 重視漫畫發展

五十年裏,她作為香港女性獨立漫畫家,順着自己的個性、理念走過來,但她認為﹕「今天香港的獨立漫畫家們面對可能更大的挑戰,政府支持不足而市場又不景氣,要本着自己對生活的理念,為漫畫賦予生命不是易事。」她結識不少後輩,一起去法國的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時她感慨的說道﹕「還記得大會要求各個漫畫家即席揮毫,一班年輕的後輩如李香蘭等都二話不說大顯身手,而我卻不慣當着人面前作畫有感慚愧,只因小時候沒有寫生課的訓練,幸好現時部分中、小學偶然也有寫生課,增加下一代對外在環境的立體思維力和創作力,小時候的栽培很影響隨後的個人發展。另外,法國政府也十分重視當地漫畫的發展,將其當作一個產業。在這裏漫畫被視為藝術觀賞的一種,大人細路都對藝術十分投入,隨意畫畫,氣氛相當好。」在香港寫生,依然會被人側目,或許我們就是缺少這種自由的藝術大環境,也一直缺乏政府的認真重視。

現時為孫兒做衣服,也為自己改改衣服,聽聽自己喜愛的古典音樂,在家中隨筆畫一畫13點也是樂事,甚至放低手上工作享受空白的腦袋。她說會一直作畫直到自己手震不能畫為止。香港走得太快,隔天回頭再看,潮流熱話已過時,但其實過時與否非重要,只要本着自己的節奏觀察細味,過自己覺得有趣的生活,如今時今日放在桌上的《13點》,不同時候、年齡翻看也要看出不一樣的味道。或許活出真我、活在當下才最重要。

《13點》漫畫家李惠珍(李澤彤攝)



李惠珍以最真切的情感和觀察,在中環街市畫中環故事,織成一道流動風景。(李澤彤攝)

作者李惠珍與牆上的《十三點》人物相遇。(李澤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