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2月8日星期六

心雪:釋放莫言!假如莫言因“蛙”被捕……




編按:本文有關莫言被捕情節純屬虛構

習近平總書記:

我想,總書記您也喜歡小孩。在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裏,有誰不喜歡孩子呢?孩子是我們的歡笑,孩子是一整個家庭的福氣;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孩子長大了是國家的力量與寄望。倘若一個作家,為着我們的孩子而翻閱、懺悔,憐憫着這個歷史一路走來的悲喜與苦難,希望除了國家的出路外,可以容納對人民的心靈的安撫、諒解與寬恕,我們真的應該在這個受難的心靈上,再加上懲罰嗎?當一個勇敢面對歷史苦於尋找出路的故事,被誤解成一種背叛、挑戰國家政策的文字,那將是最大的錯誤,使人心碎的事情。莫言的《蛙》絕對不是立於反悖我國「一孩政策」的小說,任何一個有用心看完這小說的人都知道,他們不是掩卷嘆息,就是身同感受的默默流淚(那也絕不是怨恨的眼淚)。總書記,在誤解以前,就不能翻開這本書,重新審閱一次?

一生為這國家「生育」鞠躬盡瘁的人

《蛙》的故事以做婦產科醫生的姑姑萬心作為做主軸說起──從引入新式生產和接生技術擊倒舊時不科學的接生方式,使母嬰的存活率大大提高而被崇拜成送子觀音一樣受歡迎的年輕姑姑;到作為生育政策的執行官而被人痛恨、咒罵唾棄,被指摘成兇手、惡魔的中年姑姑;直至老來時,心裏面對為當時斷送那麼多的生命而罪疚的姑姑,我們看到的是什麼呢?從最簡單看故事的角度說,她只是個一生為這國家「生育」鞠躬盡瘁的人,六十多年的生涯裏,在那個大家都喻為波瀾壯闊的生育史裏,年輕時的她代表了國家的進步;中年時的她了解國家前途的需要,化身為國家「理性」的一面的代理人(當然我們知道她不是唯一),成為了情理之間、人與自然及傳統之間衝突的丑角,甚至面對至親也鐵面無私而造成了傷害。如此一個故事人物,您能忍心說她是一個背叛國家政策的人嗎?甚至小說中的主人公,也為此斷送了他的第一任妻子和腹中兒子的性命,您能忍心說他們都不是依着國家需要前進的方向而犧牲的嗎?如果一切的答案是正面的,這小說何處有力量抵制所謂國家的進步和發展?即使故事的最後,人物背後有各自的辛酸,當真有一位的悲傷是直指和怨懟國家的?我想,他們的悲傷,還是來自憐憫那些犧牲了的孩子和母親,來自面對自己雙手沾滿歷史所不能洗清的鮮血。我們看到的,是歷史帶來的傷痕,而我們無不明白或拒絕國家在那個時期的政策仍是迫不得已,個人的願望或私慾是那麼的渺小而不能夠成全,個人是無力的,如您說「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又怎麼不明白,箇中的磨難並不該成為任何一個人的罪名呢?

「負起對民族的責任」

故事來到了現代,生育政策時期過去,一孩政策的推行尚有漏洞。小說中寫到富人有富人超生的方法,大不了罰款;農村的窮人有他們逃生的方法,仍遊走在為生產力而走危險的路途。要是這也被誤解作鼓勵超生,用以對抗生育制度的命令,就只能說看得太過片面了。您要看到,雖然制度來說看似是「公平」的,但實地裏這是富人與窮人之間所需的不公平分配──富人即便生男還是生女,生育的延續更側重知識的繼承;農戶需要生有男丁,才能有生產力承托上層發展仍是未能改變的現實,他們各自在生育下一代方面,就有本質的不同需要,不能夠一刀切,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要「成全人民的期望,負起對民族的責任,開創美好的生活」,那麼我們先要解決的是這面前不合公平原則的情,而不是指摘一個舉起並提示如此反思的一個人。當我們的民族經歷過如此一場使人傷痛的生育史,我們更要從中學習如何平衡好國家發展與人民的需要、情感的保護的天秤。在現今我國崛起與強大的年代,強大就該更有能力、更有文明地解決問題,就該更有人文精神去關懷人民又不影響國家的發展,這才是國家文明和進步的表現。人民生活快樂、各得所需,國家又得以穩步前進發展,這才是雙贏和健康的局面。

「其實有許多假話」

總書記,讀一個小說,尤其是《蛙》,我們都不能妄下判斷。故事既分為兩大部分,首部分由前四章的書信組成,第二部分由第五章的戲劇代表,寫的雖然還是同一幫人物的故事,但明顯兩個故事之間有所出入,莫言解釋過:「最後的章節變成了一個話劇,徹底的虛構,又推翻了前四章的真實性,是為了跟前面形成一個互相補充、互相完善的互文關係……話劇部分看似說的是假話,但其實裏邊有很多真話,而書信體那部分,看似都是真話,但其實有許多假話。」那麼究竟前面部分是真的,還是後面部分才是真的,真真假假的自我批判之間,真意的對錯判斷難分。假若只從故事的任何一部分,斷定這個作品是一部煽動的作品,恐怕說服力不足,就像在雞蛋上指着一點說「這就是起點」一樣說不通。但有一點毫無疑問的是,在第二部分的戲劇裏,莫言把小說完滿了,也就是令讀者能夠從小說中反映的歷史裏得到一點洗滌和救贖的部分──人文關懷。來到這裏,雖然仍有如陳眉這樣的母親失去了孩兒,國家應當努力執法避免這類黑暗的事情發生,但該生下來的小孩都「轉世」了,姑姑上吊自殺不遂成為她面對自我後的重生,讓過去終於過去,主人公和她的第二妻小獅子老來得子,故事結尾呈現出對前路的一片希望和新生,就如小獅子的奶水一樣「猶如噴泉」。那些過去受到傷害的人都得到救贖和癒合,同樣給予了經歷過又身同感受的讀者們一種心靈的安慰,或在虛擬中稍稍滿足一下人民小小的私願,同時又反思生命的可貴,一切都是善意的。

假如國家因此受傷

如果國家無法彌補歷史殘留的瘀痛,何以還憑着錯誤的判斷,去抹殺那些願意站出來以愛來撫平大家心裏哀傷和對受傷的心靈的施捨呢?而大家也不會願意讓一個善人,因着善而失去生命和自由,因為生命和她的枝葉是那麼需要珍而重之,現實裏都只可一、不可再。如果我們中失去了義人的榜樣,又有誰願意成為義人呢?

總書記,莫言和他的小說《蛙》,都是站在祈願我國民族踏着和展現「生」的力量,自然而強大的奔流、傳承下去,是旺盛的象徵。總書記,如您說:「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種接力和努力使我國繁盛,何不是出自同一番心情?故冒必明瞭,還莫言一個公道與自由,讓他成為榜樣,鼓勵更多人為國家的進步提點和發聲,更承如您所說的:「期盼着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國泰民安,豐調順治!

心雪 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