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10月23日星期三

黃偉豪﹕愛國從未如此困難




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的講座教授鄭宇碩在一次傳媒訪問中曾經說過,中央一直未能給與港人真正的普選,是因為始終放不下自己的心魔,沒有信心港人會選出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特首。換句話說,在中央的角度,香港仍沒有普選,港人必須承擔責任,為自己的「不夠愛國」、「不夠服從」付出代價,亦從而可以得出「港人先愛國,後才有普選」的中央思維邏輯。

愛國這種原本是出於自然、發自內心,甚至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感覺,為何現在竟然變成如斯困難?不夠愛國的現象,是由於香港人情感出現了問題的不正常現象,還是現有制度不公下所產生的正常現象?要去真正徹底反思的,會不會不是香港人,而是中央自己?

港人之所以被視為「不夠愛國」,全因中央及本地的左派,一直用一種扭曲的定義和本末倒置的角度,來建構和討論「愛國」這一個概念。

國家的定義,本是十分之廣泛,除了一個國家的政府外,也包括了它的文化、土地與人民等種種元素。可是,由於中國仍然是一黨專政的黨國(party state),愛國被收窄至等同愛黨,因此,不止是香港人,甚至是內地同胞,也不能接受中央所提出的「愛國」理念,不能逃出愛國等同愛黨的陰影。在今年的六四晚會,便正正因為這原因,在天安門母親發起人丁子霖的要求下,支聯會把燭光晚會的主題由原本的「愛國愛民,香港精神」,轉回「平反六四,永不放棄」。

制度缺陷問題   多於情感問題

在中央的字典裏,愛國的定義不但十分狹窄,也不能給與人一個愛它的理由。在中國仍沒有民主下,政府和人民,仍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二元對立和割裂的身分。人民在封閉的政制下,又如何可以對一個只有服從,而自己沒有參與的外在及冰冷的政體,產生愛與認同?中國人不夠愛國,香港人不夠愛國,從來是一個制度缺陷的問題,多於情感的問題!

若愛國便等同愛黨,以及絕對服從中央,那麼為何任何重視自由和權利的人,仍有動機去「愛國」,甘心一世做他人的奴隸。在「絕對愛國」及思想統一下進行的普選,除了是一種向外美化預定結果的包裝與形式外,又有何意義?

由今日開始,希望中央在批評港人不夠愛國的同時,亦認真地客觀思考,為何愛國會變得如此困難,自己為何如此難為港人所愛?

作者是香港民主發展網絡成員,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