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2月4日星期二

黃以謙﹕再有多少傷亡政府才會關心?




天瑞鸷又發生了精神病患者傷人案,令人質疑為何每隔數個月便有一宗此類的暴力事件。醫學證據指出,精神病患者犯上暴力的比率不比其他人高,加上通常只是嚴重復發的患者才會有暴力行為,明顯結論就只有是公營精神科服務實在非常不濟。

天瑞鸷疑兇乃獨居的精神病患者,此類病人的存在,突顯出醫管局對社區問題的冷漠。約10年前,醫管局為求省錢滅赤,葵涌醫院等大型精神科醫院都大幅減病脇。理論上,離院病人在社區上應該得到「社區精神科」團隊的密集照顧,但是,礙於醫管局人手不夠應付服務需求,除非是有暴力前科,這類病人平時便不會有人提醒服藥,並只能數個月覆診一次,和偶爾地獲社康護士探訪。香港居住環境擠迫是舉世無雙,鄰舍關係卻大多疏離,面對接二連三的暴力事件,政府實在有責任立刻全面檢討「社區精神科」服務出錯在何處。

跟前幾位精神病患者暴力事件的涉案人一樣,天瑞鸷疑兇在10多天前才到過精神科門診覆診,這點反映公營精神科門診服務水準不達標。現是,精神科門診服務供不應求,有經驗的專科醫生又大量流失,每位門診醫生一個上午要看30多症,每個病人只能分享到醫生的十數分鐘。試想想,大部分醫生都是經驗不足,加上只能走馬看花,睇漏眼而錯過了嚴重復發的病例,實在不足為奇。但是,除非新增的是有經驗的醫生,光是加人手是功效不大的。

一切都是門面工夫

要解決問題,醫管局首先要津貼精神科門診的輕症(如失眠和焦慮症等,約佔三成)到私家普通科醫生處覆診,好讓有限的醫護人員能聚焦服務嚴重的個案,從而減少「睇漏眼」。同時,亦要盡快吸納私人執業的精神科醫生去門診兼職,幫手縮短人龍。其次,要停止由醫管局兼顧社區精神科個案管理,改為以一筆過撥款形式給志願非政府機構去營辦,從而改善醫管局人工貴、作風僵化和跟社區嚴重脫節的三大弊端。最後,為了避免藥石亂投,政府須設立「精神健康委員會」,讓所有持份者可以共商大計,一起針對性地部署中長線的服務策略。

在外國,如果有這麼多人命傷亡,負責的官員早已需辭職問責,但是我們的官員不但胧縮不交代,更能對此不了了之。醫管局近年在天水圍辦了一個社區精神科中心,也開了一些高級職位,但是,今次的事件證明,這一切都是門面工夫。其實,本文建議的應對方案已經談了多年,連梁振英特首的政綱也有提及。本人懇切期待,來年的施政報告會有具體的措施去改善香港的公營精神科服務,如果遲遲未能對症下藥,政府又如何能面對已經傷亡的市民呢?

作者是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