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全國人大36代表,昨天順利選出,無驚無險。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人選毫無意外。有關方面害怕泛民主派突擊成功,混進個別「異類」,尾大不掉。但是我在選前預言,泛民的個別候選人,不可能成功。兩名參選者,都以百多兩百票低票被淘汰。
有趣的是,這一次得票最多的4人,除前政府官員李少光外,還有3位卻是行政立法會議員,這顯然與他們的知名度有關。但在選舉會場中,有的立法會議員已經急急中途離場,去參加立法會會議。由此可見,他們是重立法會而輕人大會議,把「國會議員」(全國人大代表)貶為兼任,把「地方議員」(香港行政、立法議員)作為主職。此事應該頗為滑稽。但現實如此,證明全國人大代表只是「虛位」,兼之只為提高身分,並不太花力氣。
3點意見 可供參考
這一屆的香港行政立法議員入選,比上屆多一人共有9人,已佔總人數的四分之一。這些人有的是專職議員,但有的又有自己的業務,更有相當多的公職,是否兼顧得來,要看個人的質素和精力,自然不可一概而論。
新一屆的港區人大代表既已選出,配合中央領導人的新政,應該有新的表現。如果蕭規曹隨,不思創新和振作,則有負港人的期望。
茲提幾點意見,供他們參考﹕
第一,習近平上任以來,頗有推行新政的味道。既要解決官風不正,嚴重貪腐,也會從微做起,不託空言。全國人大,原來是最高權力機構,負有立法和監督的重任,可惜多年來徒具空名,未能盡其憲法責任。究其原因,主要是代表選舉未盡民主,選出代表,黨政官員逾半,真正敢言而有建言能力的代表人數有限。而人大代表權力又集中在常委之中,常委委員,更多是高級官員(包括省委書記、省長等等)退任後的第二「職業」。其中雖也有個別因退居二線而敢言者,但大多數仍是官腔十足,未必能反映民意。所以,首要的任務是要爭取人大代表的選舉民主,選出真正能代表民意的議政者,不能再成為黨政官員成堆的俱樂部。
第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因其特殊性,一舉一動容易引起海內外注意。所以,不講套話老話,多提善言建言,總能引起若干迴響。每年的大會,有的代表或有機會列席常委會,港區代表都要充分準備,發表一些切中時弊的意見,不要沉默寡言或言之無物。
第三,建議以後每年的視察,應爭取去西北地區或貧瘠山區,探索民隱民困,不再作為一次參觀旅行。每位代表回來後都要作一份公開報告。甚至可以分成若干小組分別視察,以顯收集民隱之效。
召集人人選 宜先醞釀
上一屆的3位港區人大代表團的召集人已有兩位退下,他們是袁武和吳清輝。剩下的譚惠珠應該仍可作為召集人之一。另外兩位,如以資深的擔任,則首推鄭耀棠(連任5屆)、王敏剛(連任4屆)。如以有關行業代表性分配加以考慮,則應推黃玉山(科大副校長)及中旅社盧瑞安(中資機構)。至於新人,似未了解會議運作,有待磨練,不宜即時接班。
召集人的產生,是民意和官意相結合。明年上京之前,就已產生。各位當選代表,宜及早醞釀成熟,以促成官意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