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君臨朝。習近平在清華大學時的博士論文導師孫立平教授被稱為「帝師」。這頭銜非同小可,光緒皇帝的帝師翁同龢是咸豐年間科舉狀元,也做過同治皇帝的師傅,同治早夭,光緒從啟蒙識字到臨朝親政,都拜翁同龢為帝師。翁是清流派,支持戊戌變法,並向光緒推薦康有為。百日維新失敗後,慈禧太后削去翁的官爵,逐回原籍,永不敘用。無疑,翁同龢的革新思想對光緒頗有影響。
孫立平和翁同龢不同,他沒有官爵印綬,只是一介教書先生。孫教授最近在《財經》雜誌主辦的一場研討會上轟然發炮,痛批胡錦濤十年庸政,使得中國「與法治格格不入」,他指出維穩就是對法治的大破壞大倒退,政府為達指標而不擇手段,縱容甚至鼓勵用違法方式去完成任務,而且越走越遠。
眼前就有例證,十八大開完,新君下令釋放全部在押訪民,竟然發現非法收容所中關着八旬老人和哺乳婦女。且不說人民上訪是法律賦予的權利,放眼各地,連人民私有財產都毫無保障,徵地強拆到處刀光劍影,血濺五步,更不必說《憲法》賦予的政治權利和文化權利。
孫立平列舉全國罷工、示威、暴動的群體事件連綿不斷,「老百姓不好管了,政府所說的話,老百姓不信了」。他認為「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已經發生」,並預言「十年可能到不了,五年可能差不多」。
官媒狂吹的「盛世」和胡錦濤自詡的「黃金十年」,為何到了孫教授口中變成末世景象?十九世紀法國思想家和歷史學家亞歷西斯.德.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的著作《舊制度與大革命》有精闢論述,他指出「革命的發生並非總因為人們的處境越來越壞,最常見的情況是,一向毫無怨言忍受着最難以忍受的惡法的人民,一旦惡法壓力減輕,他們就將它猛力拋棄」。
沒人否認逾三十年的經濟改革使中國人的生活得到改善,比起不堪回首的毛時代,人民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也寬鬆許多。正如托克維爾的論說,當人民覺得苦難無可避免就俯首認命,但當苦難稍減,剩下的痛苦就變得無法忍受,因為他們對痛苦的感覺更敏銳了。
孫立平所說的「老百姓不好管了,政府所說的話,老百姓不信了」,正反映了中國人的精神覺醒。他警告中共要盡快轉型,「唯一辦法是與歷史切割,越早切割,越主動越好,否則將來能不能切割都是問題」。何謂切割?就是改旗易幟,與專制主義決裂。這位布衣「帝師」的箴言,弟子習近平聽得進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