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2月21日星期五

蕭海燕﹕從末日討論看美國槍械管制




相信午後(南美時區21日結束)大家仍可看到這篇文章,因為我們壓根兒清楚,科學上昨天並非世界末日。可是,美國康酙狄格州校園槍擊案中失去生命的28人(包括20名小童),卻永遠再無清晨、聖誕節和元旦了。

萬物有時,生命自有來臨和終結。在香港更無必要打文藝腔,既無市場也賺不了多少稿費。然而,世界目睹這兩年規模愈來愈驚人的天文地理運動和極端天氣造成的傷亡;持續的敘利亞戰火甚至屠殺兒童、非洲的饑荒、北美北歐相繼發生震撼全球的暴力事件,還有我們身邊因為貪婪、盲目和玩忽造成的醫療事故、火燒塌房和有毒食物水源等等,究竟幾多是天災幾多是人禍?

縱使各國均有部分商業或極端政治/宗教組織炒作「末日」,但相信近年大多提出「反思2012」或「地球終結」的,都是積極理智地希望說服世人正視問題,及時改過,回頭是岸,避免造成更多無辜傷亡,或強迫後代面對一個充滿污染和仇恨的世界而已。

槍權迷戀

康州的槍擊案令美國和國際輿論關注的不單是槍械管制問題,而是為何一個號稱全球「超級大國」的先進國家,儘管高度重視兒童權利和保護,卻始終無法採取理性和有效措施,防止類似的校園槍擊悲劇「永劫回歸」!

美國輿論紛紛譴責政界缺乏勇氣,既不敢挑戰部分美國公眾對「開荒時期」(美國立國)遺留下來的「槍權迷戀」,更無力抵抗「全國槍械協會」(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財權實力雄厚的利益游說團。《紐約時報》評論員基思托夫直斥當局軟弱而對槍械零管制,導致美國5歲至14歲的小朋友被槍殺的機會率是其他先進城市的13倍。而過去25年,過去6個月美國國內因槍械被殺及自殺的人數,竟比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陣亡人數還要多!

事實上,今年美國總統選舉前,今年7月美國丹佛市舉行《蝙蝠俠——夜神起義》首映時發生戲院槍擊事件,造成14人死亡、50人受傷。猶記得當時奧巴馬和部分輿論一度重提恢復槍支管制,但民主及共和兩黨支持者及游離選民中,均有相當強烈支持「槍權」為「天賦」及憲法保護的「自衛權」。由於奧巴馬選情不利,有報道稱民主黨的全國行動委員會和奧巴馬的選舉團隊都主張切勿打槍械管制戰。但過去幾年,兩黨根本都放棄應對槍械暴力問題。

兩黨都放棄應對槍械暴力問題

作為外國人,誠然我們無資格論斷美國人(特別是中部和郊區)對槍械和攜帶武器的執信;這種「傳統文化」嚴格來說不盡是人權、自由觀念問題,也許更多與美國先輩到達新大陸開荒時,面對土著、猛獸、荒漠,孤獨和缺乏安全感的集體回憶有關。同時也是他們「反英抗暴」的獨立戰留下的價值所致。從傳統西方政治理論如英國政治哲學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以來,現代「主權國家」之出現,乃是個人為免在一個無政府狀態下不斷自行面對暴力和殺戮,所以才以「社會契約」方式,將本屬於「個人主權」的「自衛權」委託予政府/國家代理,於是國家壟斷了武裝,但國家存在的根基是要維持一種公共秩序,保障所有公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因此,同樣是來自英國的移民,同樣有覑新大陸、大自然、土著和地廣人稀等孤獨感及安全隱憂傳統,仍在英聯邦的澳洲和加拿大即使也容許有條件攜帶槍械,但社會對管制措施的抗拒較低,特別是如澳洲1996年發生阿瑟港槍擊案後12日,保守派的澳洲總理霍華德便宣布修改槍支管理法,並展開全國反槍支運動,一年內收回65萬支槍,此後也再沒有大型槍擊案發生。

向政治利益讓步的內疚

今次康州悲劇後,奧巴馬在傳媒鏡頭前的眼淚,及聲稱「是時候要團結一致採取有意義的行動,阻止同類悲劇再發生」,有說只是政客的演技,有說這是一個父親向政治利益讓步的無力感和內疚。筆者以為也許兩者參半,不過,正如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我不知道到底究竟是人或獸的殘殺,但寧願相信後者。願來年世界少點人的盲目造成的悲劇,這比「能量警察」盲目定斷的「正能量口號」更真正正面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