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2月17日星期一

陳和順:商界扶貧 態度虛偽




上周一(10日),扶貧委員會舉行首次會議。在扶貧問題上,自從特首梁振英再次展示制訂貧窮線的決心後,輿論的注意力自然集中在制訂貧窮線的進展之 上,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扶貧委員會首次會議的焦點竟然是如何加強商界的參與;有委員建議,在扶貧委員會六個小組之外,再加一個小組,研究商界參與扶貧工 作的途徑。建議最終被否決。


對於關心香港貧窮問題的市民來說,這有點像一盆冷水倒頭澆。很多人對扶貧委員會工作本來已經沒有什麼期 望,但好歹也是一個機會,讓社會和政府認真聚焦在本地的貧窮問題上。2005年,特首董建華宣布成立扶貧委員會,可惜不久就「腳痛」下台;之後,扶貧委員 會的工作毫無進展,特首曾蔭權2007年還索性把它解散。特區政府輕視貧窮問題,是眾所周知的事,如果不是政府在今年換屆,貧窮問題不會再次成為選舉議 題,因而受到關注。

貧窮懸殊 愈見嚴重

香港貧窮問題有多嚴重?2009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的報告根據堅尼系數為先進經濟體系排名,結果香港高踞首位,反映貧富差距問題在全球所有經濟體之中香港最為嚴重,連當年美國的《商業周刊》也曾報道此事。

據 《明報》上月報道,樂施會研究報告指出,香港在職貧窮和貧富懸殊問題惡化,本港貧窮人口由十年前的一百一十二萬人,增加至今年第二季的一百一十七萬人,平 均每六名港人便有一人生活在貧窮線下;最富裕的一成人每月入息中位數是最貧窮一成人的二十六倍,差距較十年前的二十三倍為大。如果以樂施會報告的推算,與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在更早前(即10月)公布的貧窮人口互相比較,便可得到印證。香港的貧窮問題已經不只是一百萬人的故事了。

本來,商界提出 積極參與扶貧的討論和具體工作,是求之不得的要求,而且也合乎常識。就在扶貧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的同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也在另一場合發表演講,指出 「我們須要兼顧財富創造和財富再分配」,又強調「收窄貧富懸殊,只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並不是政府經濟政策的終極目標」。扶貧不應該只是財富再分 配的事情,也應該是經濟向前發展的事情;財富再分配也不應與財富創造分開,成為兩個議題,兩者互相兼顧,不正是最顯淺的道理嗎?

不過,在我看來,問題不在於這些道理有多顯淺,而是提出這些道理的人有誠意嗎?商界說要參與扶貧,但他們對最低工資的態度如何?當年張宇人提出最低工資應該訂在二十元的水平,震撼全港,「廿蚊張」這個綽號不脛而走,刻薄僱主的形象早已深入民心,商界對扶貧真的有誠意嗎?

商界說要參與扶貧工作,輿論當然應該支持,社會大眾奔走相告,額首稱慶還來不及。商界建議扶貧委員會研究商界參與扶貧工作的途徑,問題卻首先不在於商界可以怎樣參與,而是在於香港的貧窮問題有多嚴重。

厭商仇富 社會漸現

從這個角度看,制訂貧窮線實在刻不容緩。貧窮線的功能在於監察社會整體貧窮狀況的變化,以及扶貧政策的效果。中文大學的黃洪教授指出,不少國家均設有多條貧 窮線,如歐盟國家分別以住戶入息中位數的40%50%60%來制訂三條不同水平的貧窮線,分別監察不同貧窮程度人士數目和組成的變化,以了解扶貧政策 的效果。貧窮線可以不止一條,貧窮定義也不須要一刀切,香港或須有多條貧窮線,以監察不同程度貧窮人士的狀況和變化。

偏偏在貧窮線的問題上,政府和商界多年來一直迴避。如果商界連貧窮問題有多嚴重都不知道,就說要參與解決問題,那麼商界不是「無知」,就是「不誠實」,就是急於交政治功課,做秀而已!

其實,商界代表在扶貧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要求委員會加強與商界的合作,反映的只是商界自我感覺非常良好,還以為自己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是創造社會財富 的表率,卻忘記了近年社會已經出現「厭商仇富」的現象;說得坦白一點,不少人不單不認同商界是什麼社會精英,反而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障礙。社會存在 貧富懸殊、政治存在功能組別和政治特權、經濟存在壟斷和集中,很多人都視這些現象是商界阻礙香港社會發展的明證。

不過,香港未來發展的障礙 也不只是商界,特首的誠信問題已經嚴重侵蝕社會的互信,各黨派和各種利益團體的「和解」空間只會愈來愈小,加上北京對於香港的耐性已經愈來愈小,十八大政 治報告之中關於香港的論述、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其後在《文匯報》發表的文章,都預示北京的治港方針只會愈來愈窄。加上香港法治的天空已經出現烏雲。來日大 難,關心香港的朋友要顯示捍衞香港核心價值的決心,積極表達聲音,現在是時候了。

作者為香港理工大學高級講師、新力量網絡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