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2月17日星期一

盧峯: 董建華錯了,梁振英要再錯一次?




消息人士說,為了解決房屋問題及增加土地供應,特區政府可能改變前朝政策,把原本預留發展私立大學的新界土地變成住宅用地興建公屋。梁振英前兩天在電台節目上說,應該提高地積比率讓同一片土地可興建更多住宅單位,以紓緩房屋供應短缺問題。他還說要壓縮城市規劃秩序以加快土地開發及供應。經常在房屋問題上為梁振英出謀獻策的長遠房屋策略委員會成員蔡涯棉說,政府有必要研究如何處理劏房問題。

從智囊到政府消息人士到梁振英本人近一段時間以來不住口的談房屋政策,為可能出台的政策放風試水溫。這些舉措清楚顯示醜聞纏身的梁振英希望把解決房屋問題可為下月發表的施政報告重點,並藉此挽回江河日下的民望。

沒有人否定房屋問題的重要性,沒有人不認同現時房地產市場出現不少失衡的情況。但是,處理房屋問題既不能期望有特效藥,也不能讓房屋問題凌駕社會其他需要,更不能為了解決房屋問題而破壞確當、公開的規劃與諮詢程序,不然只會引發更嚴重的後遺症。

梁振英不是第一個把房屋視為頭號優先政策的特首。九七年上台的第一任特首董建華同樣主攻房屋政策,上任後就提出八萬五的建屋目標,推動大規模的建屋計劃,並計劃把市民自置居所的比率提升至七成。為了達成這些指令指標,政府把規劃的標準放寬,包括放寬地積比率,提高樓宇密度,好讓批出的土地能興建更多住宅單位供應市場。只可惜董先生的好意及鴻圖大計沒有能令市民受惠,反而令樓市大崩潰,令大量居屋單位空置,令大批業主變成樓蟹;還令不同地區包括臨海地區出現一幢幢屏風樓,長期損害社區的環境及通風,令市區更酷熱難當。可以說,董建華的雄心與好意帶來的是空置居屋與屏風樓,卻沒能處理好房屋問題。現在,梁振英又要再在房屋問題上大展拳腳,怎不令人擔心他會重蹈董建華的覆轍呢?

梁振英未必會笨得再提出另一個八萬五建屋指標,可他已在考慮提高地積比率及建屋密度以增加住宅供應。但是,香港的居住密度已非常高,五、六十層高的大廈比比皆是;再加上過去十多年各區出現大量阻礙通風及空氣流動的屏風樓,香港的居住環境已變得越來越惡劣,空氣及其他污染情況越來越嚴重。假若為了成就梁振英的建屋大計而進一步提升地積比率,令屏風樓遍地開花,已擁擠不堪的市區及新市鎮將會變成遮光蔽日的悶熱石屎森林,那即使增加了房屋供應,整體社會的居住質素卻將會日走下坡,並會催生更嚴重的污染及健康問題。

另一方面,發展教育產業包括鼓勵開辦私立大學不但有助提升年輕人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長遠而言也可以令香港社會、經濟發展更多元化,並進一步改善勞動力質素及加強競爭力。我們認為,撥出土地支援私立大學發展的重要性絕不比興建房屋為低,特區政府即使希望增加建屋量也不應犧牲發展私立大學這個重要目標,更沒有理由因為較容易改變土地用途而挪用有關土地,否則將會大大打擊專上教育的發展,並向海外教育機構及團體發出錯誤訊息。

是的,房屋問題的確影響千家萬戶,深受市民關注。但其他社會需要、社會問題同樣影響大量市民,影響不同階層市民的生活。特區政府不能為了急於求成而隨便改變規劃標準及要求,更不能因為貪方便或阻力較少而改變土地用途,犧牲其他目標。董建華片面追求建屋目標已把社會折騰得元氣大傷,梁振英政府還要再來一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