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月3日星期二

戴耀廷: 中國不會出現「金正恩」




北韓最高政治領袖金正日逝世,從電視看到北韓人民深切哀悼;其面容仍然稚嫩的兒子金正恩,也掛着哀傷的表情,在雪地扶着靈車送別父親。金正恩之前雖沒有任何政治經驗,卻繼任為北韓的最高政治領袖,是金氏第三代在北韓掌握政治權力最高的位置,至少是名義上的。

外界對北韓的政治狀況所知有限,按常理推算,金正恩在此階段應還未掌握政治實權,實權應是由多位輔政的軍政老人共同擁有;他將來能否真正掌握實權,可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政治更替和權力鬥爭才可知道。

北韓到了這個年代,仍要推出一名沒有任何政治經驗的「幼主」擔當最高政治領袖,或可看到她現在所處的,仍屬前現代的政治狀況。

認受權威 源自前任

以 北韓高度軍事化和對人民管制嚴密的管治體制去看,人們能實質反對現政權的機會應該不大。但任何政權也不能單靠強權來維持管治,她也必須在人民心目中享有認 受權威(legitimate authority),政權才能得以持久。北韓雖然號稱共產國家,但從現政權仍要在前領導人的安排和囑咐下,由前領導人的子嗣繼任,就可看到她仍是一個依 靠封建血裔來為政權產生認受權威的社會,與前現代的帝皇時代相似。

從外界看,這是難以想像的。但一個政權的認受權威,並不是按什麼客觀標準釐定,而是由當地人民的政治文化來決定的,若當地人民接受由前領導人的子嗣繼位,那麼按這安排而產生的新政治領導層,就在當地享有認受權威。

我們無從知道北韓人民是否真心認同這種認受權威,但北韓現政權選擇這樣做,至少是他們認為這在當代的北韓社會中,在政治上仍是有用的。

相較於中國來說,由前領導人的子嗣繼任,應不可能再在中國的歷史中出現。自滿清最後一位皇帝宣統之後,中國已沒有一位政治領袖可以基於封建血裔為自已贏取認受權威,所有意圖稱帝的(如袁世凱)人都沒有好下場。

中國人的政治文化中,至少已拒絕由封建血裔產生政治權威的政治體制,但這不代表中國人已拒絕強人統治。

北韓的權力交替模式還可理解為是依靠另一種認受權威源頭,就是由具強大政治魅力的政治領袖指定繼任人,而繼任人所享有的認受權威,至少在繼任初期,並不是依靠自己個人能力或魅力,而是建基於人民對前領導人的絕對信任之上。

當然,這種認受權威可以相當短暫,當人們對前領導人逐漸淡忘,或看到繼任人多方不及前領導人,他們對繼任人的支持就可能逐步減弱。繼任人若不能為自己和新領導層找到另外的認受權威源頭,其政權的認受權威就會逐步削弱,令管治出現困難甚至危機。

毛鄧魅力 逐漸消減

中國雖不會再以封建血裔來為繼任人建立認受權威,但由前領導人所指定的人來繼任,而繼任的新政治領導還是要依靠前領導人的強大政治魅力來為自己提供所需的認受權威,卻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至近年,仍在採用中。

毛澤東死後,由他指定華國鋒接任,就是最清楚的例子。此外,鄧小平先後指定胡耀邦、趙紫陽和江澤民為中共的最高政治領導,也在在顯示他們各人本身的認受權威,都在一定程度上須依靠鄧小平所享有的認受權威;甚至中共現任最高領導人胡錦濤,也盛傳是由鄧小平「隔代欽點」的。

中共下一代的政治領導層將於今年產生,相信這會是中國歷史中,在政治權力的更替上,上一代政治領袖產生作用較少的一次。一方面是因為上任的政治領袖包括江澤民和胡錦濤,他們均不如毛澤東或鄧小平般享有那麼強大的政治魅力,並可「過戶」予繼任人。

另一方面,即使中共內部,其政治文化也已發展至另一階段,不可能再由一位政治領袖說了算,讓上任的政治領袖指定繼任人。

相 較於北韓,經過百多年的政治演進,中國社會的政治文化前進了一點。可能有人會說,這一點有什麼值得說,中國的現狀離現代管治體制及其採用的認受權威,仍有 很大差距。誠然這是對的,但我相信,從憲政發展的角度看,每一步的進展也不要輕看,因當前看來是很小的一步,卻可能是以後重大轉變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