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月7日星期六

林泉忠: 左右馬英九連任的“補藥”與“毒藥”




ECFA後的首次總統大選,「大陸因素」更顯突出。兩岸關係的和緩爲馬英九加分,大選中的「兩岸和平協定」議題卻讓馬減分。「大陸牌」在台灣特有的政治生態中,既是補藥,也是毒藥,如何拿捏得恰到好處,從本屆開始,成爲左右藍營能否穩守政權的最大變數。

二零一二年兩岸三地的政壇之所以異乎尋常的熱鬧,是因爲在這一年三地將不約而同地誕生新的領導人。然而,三地的選舉熱度顯然不能同日而言。北京方面早已塵埃落定,根據「隔代傳位」的新潛規則,習近平將在中共十八大順利當選國家主席;而香港的特首選舉,雖然因「阿爺」的欽定動作沒有提早曝光,而使得「跑馬仔」似乎有了一些看頭。不過再怎麼說,眾所周知,1200人的「小圈子」選舉設計,使得同屬建制派的梁振英與唐英年再怎麼鷸蚌之爭,也斷然不會由民主派的何俊仁從中而漁翁得利。

台灣大選為何矚目?

然而,與大陸和香港相比,「玩真的」的台灣總統大選還是好看得多。自從一九九六年首辦總統直選以來,台灣大選已成爲牽動華人世界四年一度的矚目盛事。除了不玩假、全民參與,因而競爭激烈外,台灣大選受到海內外的高度關注,取決於四次總統直選以來形成的兩大特徵,兩者之間也互相關聯,如實反映了台灣獨特的政治生態。

其一,涇渭分明的藍綠生死對決。十幾年來形成的藍綠惡鬥,之所以每每都要拼個你死我活,是由於兩大陣營各自都靠強烈鮮明的意識形態來凝聚力量。而這意識形態,不是歐美大選常見的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的拉鋸,而是世界上罕見的對國家認同的嚴重分歧,即從過去「本省人」與「外省人」之間的「省籍矛盾」,發展到在包容「終極統一」,還是固守「台灣主體性」上的二元對立,其本質是兩種不同取向的民族主義或疑似民族主義之間的衝突。有了民族主義元素的支撐,選戰自然熱鬧激烈了。無庸置疑,這種現代台灣政治的「先天性」特質,源自於兩岸自一九四九年以來的分離與各自的發展、大陸對台灣主權的要求、以及九十年代以來台灣社會主體意識高漲所產生的矛盾與衝突所致。

其二,直接左右選後兩岸關係的走向。台灣大選的結果,除了台灣社會本身外,最關心的莫過於北京,原因是選舉結果直接牽動選後的兩岸關係。2000年陳水扁勝選,兩岸關係一度高度緊綳,並進入長達八年的冰冷時期。不過,也正因爲有前車之鑑,北京在2008年馬英九上臺後,斷然地大幅度改變了過去僵硬的對台政策,即在不以台灣接受統一的前提下,急速展開兩岸自一九四九年以來的歷史性雙向交流,包括簽署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以及開放大陸遊客與學生到台的舉措,此舉無疑讓兩岸賽局,走向難以逆轉的新階段,其中當然包括藍綠的兩岸政見須端上了大選的舞臺,這也是綠營無可迴避之餘,最後以「十年政綱」的「台灣共識」,迎戰藍營「黃金十年」的「九二共識」的真正原因。
進取的兩岸政策,帶來台灣經濟持續性發展的新契機,更促進了兩岸走向和解與和平,成了馬英九四年來最亮麗的政績,因此藍營也在這次總統大選的選戰中主打「兩岸牌」與「經濟牌」,強調只有國民黨能穩住兩岸關係、只有國民黨能帶動台灣的持續性發展。

其實,這兩張牌自2000年始已逐漸成爲藍營選票的重要來源,經歷了三年來兩岸重啟「海基」與「海協」的對話機制、簽署ECFA及開放「陸生」來台後,「兩岸牌」與「經濟牌」更成了馬英九在這次大選選戰中最銳利的不二武器。

「兩岸牌」與「經濟牌」是藍營的強項,同時也大體上是綠營的弱項。因此,陳水扁執政時期「八年經濟空轉」、「兩岸關係惡化」成了綠營被集中攻擊的死穴。除此之外,讓許多中間選民對民進黨重新上臺猶有餘悸的是,幾乎成了貪腐代名詞的阿扁勢力是否會借屍還魂,有朝一日捲土重來。蔡英文在十二月三日的第一場總統大選電視辯論不敢斷言在勝選後是否會特赦阿扁,也繼續成爲蔡在杜絕貪腐上讓部分中間選民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馬英九最爲人詬病的是其領導政府運作的能力。四年前,作爲「異數」的馬英九在國民黨一蹶不振、黨內不存在其他具勝選機會的人才之際,憑著其特有的政治明星光環,不僅「救了國民黨」,也「救了中華民國」,讓國民黨能夠在八年後重新執政,使台灣實現了二次政黨輪替。

然而,二零零九年的一場「八八水災」,政府團隊在危機處理與賑災應對上一片混亂,暴露了馬英九執政能力的嚴重缺失。經過「八八」一役,馬英九光環不再,支持率也從此不再過半,馬英九在內政上的領導能力成爲他在這次選戰中最爲不利的弱項。

從「不沾鍋」到「自我感覺良好」

馬英九在領導才能上的不足,似乎與其個人性格與處事風格有關。

「廉潔」、「不沾鍋」的形象成了他在台灣社會厭惡貪腐、派系與密室政治氛圍下的亮點,也成了能在這次維持部分穩定選票的重要基礎。然而,他在決策上寡斷,處理人際關係上又我行我素,三年來形成了他的另一個新形象----「自我感覺良好」。這種特質也反映在他起用的幕僚上。

2009年「三合一選舉」中失去大量選票後,馬英九找回一度離開政壇的親信金溥聰接替詹春柏擔任國民黨秘書長,然而由「金小刀」操盤的「五都選舉」卻依然失利。金溥聰這位「左撇子」軍師,與馬英九一樣,輕視對藍營內部各方勢力的整合,也造就了在這次大選中,宋楚瑜不惜破釜沉舟、甘冒被藍營咒駡成「千古罪人」,而出馬參選的意外局面。

馬英九另一位愛將吳敦義,於二零零年代替因「八八水災」而下臺的劉兆玄,接掌行政院。雖然吳有豐富的行政經驗,不過也並沒有為馬英九加了多少分。其中一個原因,正是吳敦義的行事風格。他在「白海豚會轉彎」、「無薪假可得諾貝爾獎」此類言論脫口而出後,每每企圖蒙混過關,造就了他傳神的「白賊義」外號。

至於蔡英文,在阿扁打砸了綠營的大鍋後,忍辱負重,憑藉其清新的形象、理性穩健的問政風格、以及對政策制定的重視,成功地讓綠營的支持者歸隊,並在「三合一選舉」和「五都選舉」中,打了兩場漂亮的選戰。因此,這位「最不像民進黨」的民進黨新領袖能否在這次大選中成爲台灣「首任女總統」,取決於有多少中間選民對蔡英文切割「舊民進黨」能力的信心。

藍綠橘的背水一戰

多了宋楚瑜披甲上陣後,這次台灣總統大選也增添了幾分懸念,形成了「三黨四方」即藍、綠、橘、紅的博弈局面,四方也都不約而同地將本屆大選定位為歷史性選舉。事實上,這次總統大選的結果對四方而言非比尋常、意義深遠。

首先,對國民黨而言,雖未至於一旦敗北「將永遠失去政權」。不過,試問幾乎被阿扁一手毀掉的民進黨,如果能如此快速地恢復元氣,並拿下本屆大選,凴此韌性與氣勢,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長期執政,將不意外。

而更重要的一點是,比馬英九年輕的蔡英文,即使這次敗北,下次仍可以捲土重來。然而,環視今天的國民黨,在馬英九之後達到能問鼎總統寶座的人才還未上位。馬英九在「五都選舉」中,安排副行政院長朱立倫出戰新北市長,其真正的盤算是提供給朱在最多人口的新北市經營人脈與歷練的機會,並在馬英九第二任的後期,即在朱立倫做完一屆新北市長後,讓朱入主行政院,為二零一六年在馬英九退下後代表國民黨挑戰總統大位。因此,如果馬在本屆大選無法連任,將打亂此接班部署,也很可能讓國民黨重新執政遙遙無期。

本屆總統大選之於國民黨是「政權保衛戰」,而對民進黨而言則是奪回政權與實現第三次政黨輪替的重要選舉。再者,雖然過去四年在挽救民進黨上立下彪炳戰績的蔡英文,仍可以在下次繼續挑戰總統大位,然而這位本來並非民進黨的忠實黨員是否願意在派系林立、勾心鬥角的民進黨內繼續打滾則充滿不確定性。一旦蔡英文「完成階段性任務」,棄棧而去,民進黨也將出現如國民黨一樣,缺乏上位的人才,使民進黨長期處於低迷。

另一方面,對桔營的宋楚瑜而言,其目的顯然不在總統大位元。雖然馬英九對宋的冷落,是宋參選的動機之一,包含了回將馬英九一軍的味道。然而,以深謀遠慮著稱的宋楚瑜,參選總統大選的重點,在於挽救親民黨,讓因走了一半「國親合併」路程而半死不活的親民党重新活起來。因此,在啟動親民黨的同時,又不因而導致馬英九敗選而成爲「千古罪人」,對宋而言會是最佳的結局。不過,精明過人的宋楚瑜這次老將親征、背水一戰,一旦計算錯誤,也將可能賠上政治生命,生死繋於一線之間。

「兩岸牌」既是補藥也是毒藥

毋庸置疑,台灣大選遊戲的第四方是北京。

自從一九九六年台灣開始總統直選後,北京已快速地從遊戲觀摩者變成了舉足輕重的玩手。不過由於台灣政治的複雜性與北京角色的微妙性,北京也仍在摸索如何出手。一九九六年大選期間,北京高調地在台灣海峽舉行飛彈演習,試圖阻止李登輝連任,不料事與願違,李高票當選;二零零零年大選前夕,時任總理的朱鎔基聲嘶力竭地警告「誰搞台獨,誰就沒有好下場!」,結果卻將阿扁送進了總統府。

這次大選,也頻頻傳出北京挺馬的傳聞。十一月,民進黨就抖出北京挺馬的「五套劇本」即「假採購,真輔選」、「動員特定台商組織幹部成樁腳」、「動員台商回台投票」、「斬斷馬對手的金脈」及「直接或間接支援特定立委」。其後,台灣《壹週刊》還報導了北京透過馬吳同鄉會總會長招待各縣市同鄉會幹部免費赴上海旅遊等暗地挺馬的舉措。

此外,北京也透過各種管道聲稱一旦不承認「九二共識」的蔡英文上臺,兩岸關係將無可避免地發生倒退,包括經濟合作以及目前兩岸已逐漸上了軌道的各項雙向交流也可能中斷。顯然,北京不願意看到四年來自己一手主導的兩岸新關係因台灣大選的結果而受到衝擊,不願意看到掌握兩岸關係主導權的局面出現變化。

不過,「大陸因素」向來是左右台灣政治走向的重要變數,隨著ECFA的落實,兩岸經濟一體化會逐漸呈現,使得北京在影響台灣政治方面更有著力的空間。不過,在台灣社會的主體意識仍然強烈的當下,「大陸因素」也是最敏感的部分,斧鑿過深則難免被扣上紅帽子,因此馬英九也在傳言四起之際,表明反對北京介入台灣大選。

除了有北京挺馬的變數外,如何定位與北京的關係,對馬英九而言,可以是元氣大增的補藥,同時又可能是置自己於死地的毒藥,重點是馬英九如何拿捏。馬英九在二零零八年「五二零」就職演説中提出「不統、不獨、不武」,顯示馬與其幕僚意識到定位兩岸關係的難度。然而,其後兩岸關係的緩和也似乎沖昏了馬英九的頭腦,使他一時失去了對「大陸因素」敏感度的掌握。大選期間洋洋得意拋出的「兩岸和平協定」,結果卻撞得灰頭土臉便是最好的例子。這步棋不僅沒有讓馬英九加分,在「失言」後慌忙加上需交由公投決定這一道門檻,並聲稱連任後也不會與北京領導人見面,限制了自己在連任後進一步拓展兩岸關係的空間。

隨著選戰進入倒數的日子,台灣大選的選情也趨緊綳,不僅藍綠橘各就各位,實行例行的總動員,互揭瘡疤、抹黑抹紅、相信也會層出不窮。十二月十二日藍營在選戰中炮製的「解密宇昌案」,顯示了馬英九陣營的焦慮感。只是短短不到七十二小時,一個檔「誤植」,讓藍營搬起的石頭砸到了自己的腳。「宇昌案」會否成爲2000年大選置宋楚瑜於死地的「興票案」的翻版?最後一刻肉搏戰雙方還有什麼殺手鐧?左右馬英九連任的「補藥」/「毒藥」會朝什麼方向發酵?選後兩岸會穩步前進,還是再次觸礁?歷史學家如何為二零一二年大選加上註腳,且拭目以待。

作者是日本國立琉球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準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