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月6日星期五

王義桅: 美伊會在霍爾木茲海峽開戰?




近日,美伊圍繞霍爾木茲海峽的較量再次登場。伊朗故技重演,通過軍演威脅切斷西方國家經濟的「戰略咽喉」——霍爾木茲海峽,以逼迫美國不敢對她下手。

美國則聲稱霍爾木茲海峽為全球公域,不僅關乎地區安全和穩定,同時也是包括伊朗在內的海灣國家的重要經濟生命線,任何企圖干擾該海峽航運的做法均是不能容忍的;為此,當伊朗進行軍演時,美國一艘航空母艦大搖大擺地開進霍爾木茲海峽附近。


伊朗要維護主權,美國則要維持全球公域穩定,在當今國際體系下,主權和公域到底哪個更站得住腳?

首先,霍爾木茲海峽是全球公域不假。世界上六個海上通道——巴拿馬運河、蘇彝士運河、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直布羅陀海峽和曼德海峽是全球海上公域安全的核心;國際海洋法對該海峽的自由通航有明確規定,伊朗無權以主權安全受到威脅而單方面切斷霍爾木茲海峽。
其次,全球公域由誰維護?最合法的全球公域捍衞者當然是聯合國。不過,美國常常以聯合國不作為為由,尋求在聯合國憲章指導下的北約來維護全球公域。美國國防部曾希望把全球公域建立為北約戰略新概念的理論支柱,只因國務院反對而作罷,外交顧忌當屬主因。

霍爾木茲海峽既是全球公域,要靠美國軍事力量維護嗎?答案是否定的。美國航空母艦並非國際公共產品,這一點甚至不如美元——「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問題」;航母是美國的武器,卻不能說成是別人的問題。

再者,全球公域應如何保護?比如,霍爾木茲海峽最狹窄處僅寬48.3公里,如果不屬於全球公域的話,則與伊朗的經濟專屬區重疊,對來自該處的威脅,伊朗可以 作出還擊,卻不能以保護主權為由而破壞全球公域安全;反過來,美國也不能以此為由,對伊朗實施打擊,除非得到聯合國授權。

所謂「封鎖」 純粹「靠嚇」

其實,伊朗威脅切斷霍爾木茲海峽不過是做做樣子,她明白對這一戰略樞紐的控制就可以影響國際油價,衝擊西方經濟,並以此反擊西方國家因伊核問題而威脅實施的制裁;伊朗不斷軍演,不惜威脅切斷霍爾木茲海峽,恰恰證明她不希望戰爭。

國際糾紛常常圍繞「公」與「私」而展開,國際社會尚未聞有真正的大公無私。因此,公與私的問題,便有三種典型行為:如果說假公濟私是帝國行為,以公謀私是霸 權行為,那麼寓私於公便是領導行為,寄私於公便是搭車行為。美國強調霍爾木茲海峽為全球海上公域,可說前三者兼而有之。

帝國行為:美國軍事 霸權的表徵之一是自由出入世界上十六個最重要的海峽,霍爾木茲海峽便是其中之一。為此,美國打着全球公域旗號,或直接控制,或通過軍事聯盟提供保護,或威 懾進行控制等途徑維護此一私利。在伊朗軍演期間,美國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明目張膽地通過霍爾木茲海峽,便頗具帝國行為色彩。

霸權行為:美 國長期以來消費四分一的世界原油,為此,她不是通過控制石油,而是控制石油價格來塑造國際金融—石油秩序。正如美元的鑄幣稅一樣,石油美元給美國霸權帶來 豐厚紅利。為了從全球公域不斷「揩油」,美國強調「公」的一面,隱蔽其「私」的訴求。其實,誰最有能力利用全球公域?還不是美國。因此,表面上的全球公 域,實際上只服務於特定國家的私利。

領導行為:明明是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總是把它包裝成人類公益。例如保護她的中東盟友以色列和沙地等, 以維護世界石油市場穩定和石油美元利益,是美國的國家利益。但這種「領導行為」常常遭遇國家主權的挑戰,為了化解這種挑戰,便打着各種名目繁多的旗號—— 人道主義、保護責任、全球公域……。

再看伊朗的主權原則如何應對全球公域的挑戰。國家主權的概念允許國家有權選擇是否簽署或批准保護「全球公域」的國際條約,因為國家主權觀念的存在,決定了國際社會均由平等的主權國家所組成,不存在一個超越國家主權的國際機構制定和執行旨在保護「全球公域」的條約。

當今世界,無論是工業化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均反對對傳統主權觀念作出任何改變。這樣,國家往往可以用維護主權的名義阻止國際社會對其危害全球公域的行為進行矯正;國家也可能用主權豁免原則規避其應承擔的國際責任。

美伊「口戰」 今年繼續

問題是,伊朗的主權安全能否與全球公域問題掛鈎?在外界看來,伊朗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無異於「綁架」世界。加拿大廣播公司評論說,伊朗警告非常明確:如果 你們想切斷我的命脈,我將切斷大家的命脈。伊朗認為扼住了美國的七寸,殊不知這也正是自己的命門——伊朗幾乎所有出口產品和大量進口食品、消費品都要經過 霍爾木茲海峽,伊朗對該海峽的依賴程度,遠遠超過受她威脅的國家。一位伊朗石油部官員說:「石油收入是我們唯一的收入,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無異於經濟自 殺。」

目前對「全球公域」的損害主要有兩種狀況,一種是國家管轄或控制範圍內的活動給「全球公域」造成損害;另一種是在開發利用「全球公域」中給「全球公域」造成的損害。

對造成「全球公域」損害的行為應加以制止,但因為國家主權的存在,決定不存在一個超越國家的機構來代表全人類共同利益進行監督,這變得更加複雜。儘管在管理海底方面,已設立代表全人類的國際海底局,這一做法,可以供保護「全球公域」加以借鑑。

依此分析,伊朗軍演和威脅切斷霍爾木茲海峽,不構成對全球公域的實質損害;伊朗欲以手中「王牌」——扼守霍爾木茲海峽,對付西方的「軟肋」——依賴對從中東進口石油,從而使西方國家不敢輕易對伊朗動武,也無法以主權原則做為依據。

是以,美伊在霍爾木茲海峽的較量,並非「主權」對決「公域」,而是兩國玩的「膽小鬼遊戲」,是實力的較量,更是意志的較量。伊朗不會輕易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切斷霍爾木茲海峽,美國也不會輕易對伊朗動武,遊戲在2012年仍將繼續。

同濟大學特聘教授、非官方智庫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戰略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