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3月20日星期三

陳景輝﹕愛港賊




日本作者加藤嘉一說過,傷害國家整體利益的人,不一定是那些被千夫所指的「賣國賊」,恰恰相反,帶來損眦的也可以是自命愛國的「愛國賊」。

這個主張在今天的香港讀來饒富意味。最近有兩個例子,一是愛字頭團體的出現(如愛港力),另一則是泛民激進政團的冒起,它們都是以捍衛香港之名義,幹着效果完全相反的事。

好比說,在「鄧忍光被指干預港台編輯自主」的問題上,不論你的立場如何,有些說話,一般香港人是不會隨口吐出,如動不動說人是「漢奸」、「走狗」、「港英餘孽」;又或,一味從陰謀論出發,將不同意見的人,打成是「為了一己私利的騎劫」等(像「港台工會騎劫港台」之指控)。

問題是,一些重要的社會價值,如言論自由,都在這一片力竭聲嘶之「愛港聲」下被遮蔽。有趣是,這種扣帽子式思維,也能在激進政團的口號中找到,並產生同樣的遮蔽效果。

話說,在佔領中環的討論中,有政團認為戴耀廷「唔夠激」,因而在網絡上啟動愛港力式的批鬥,即以護港之名亂扣帽子。例如這陣子黃洋達不斷進行人身攻擊,說「佔領中環就是佔領光環」,指「所有參與者,都係政棍」,「背棄本土權益,好與政權妥協」,云云。但自己呢,卻沒有交出行動的替代方案。

難道這種賣港的誅心論不是似曾相識?而且老是沉溺於所謂「政棍」騎劫的權謀幻想中?所以說,黃洋達與陳淨心不過是鏡像倒影。遺憾是,這種意識形態正在蔓延,而且不分建制抑或激進派,都將矛頭對準相對溫和的民主陣營。

分別在於,愛港團體的所謂愛港,是以維護中央意志來體現,而激進政團,則是以「消費一種鍵盤虛擬的革命姿態」來定位,但終究殊途同歸,都是以護港之名,損耗香港的進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