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0月24日星期三

《近代中國史綱下》郭廷以: 十五章 第四節 繼續北伐




  一、華北之戰

  一九二七年三月以後,革命軍的主要敵人為張作霖。張以形勢孤單,聲稱倘蔣中正能驅逐俄人,願與言好。五月,奉軍及張宗昌部分在河南及江北敗後,側面復受山西閻錫山的威脅。張作霖與蔣、閻進行妥協,如果不成,即退回東北,孫傳芳謂革命軍內訌方急,前途仍有可為。張遂自稱大元帥,孫傳芳、張宗昌大舉南侵。張作霖准備進攻河南的馮玉祥,迫閻錫山撤退石家庄駐軍。閻恐馮若戰敗,已身亦將不保,決先發制人。九月杪,閻軍分由京綏、京漢鐵路出動,旋為奉軍所敗,退回山西。


  張作霖與閻錫山相戰之時,張宗昌軍沿隴海鐵路西進,深入豫東,十一月初,為馮玉祥所敗。沿京漢鐵路南下的奉軍於擊退閻錫山後,進佔豫北彰德。十一月下旬,馮玉祥再敗張宗昌。十二月中旬,南京北伐軍重克徐州。馮玉祥亦於二十天後奪回彰德。蔣中正復職後,積極部署,繼續北伐,改編長江下游各軍為第一集團軍,自兼總司令,馮玉祥、閻錫山部分編為第二、第三集團軍,兩湖駐軍編為第四集團軍,李宗仁為總司令。第一與第二集團軍的一部合攻山東,第二、第三集團軍合攻直隸。張作霖以奉軍對山西、河南,張宗昌、孫傳芳防守山東一九二八年四月,第三集團軍失利,第二集團軍獲勝。五月一日,第一集團軍佔領山東省城濟南。不許共產黨活動。五月,北伐軍指向山東,蔣再派員赴東京謀求諒解,田中希望北伐軍止於徐州,不久循津浦鐵路北進的北伐軍越過蚌埠,田中以保護日僑為名,出兵山東。北伐軍克復徐州,暫停前進,避免日軍干涉為原因之一。六、七月日中召開東方會議商對華政策,決定日本權益,倘有受害之處,即採斷然處置。動亂如波及滿、蒙,不同來自何方,均將加以防護,以保既得權益及解決滿蒙懸案。東三省有力者如認真講求安定該地區辦法,日本當於協助。八月,蔣中正下野,山東日軍撤退。十月蔣親訪日本,張群同行。十一月五日.說田中以改善對華政策,與中國合作。田中反勸蔣但以統一長江流域為宗旨,不必急於繼續北伐,彼此格格不入。


二、日本的阻撓與北伐結束


  北伐初期的反帝國主義運動,以英國為第一對象,日本初持靜觀態度,蔣中正亦曲意聯好。一九二七年四月,政友會總裁田中義一大將組閣,自兼外務大臣,聲言不反對中國以合理方法,達成願望,惟


  一九二八年初,蔣中正復起,以年來預聞對日外交大計的黃郛任外交部長,命暗示田中,如張作霖返回東北,革命軍將不追擊,並派諳習日情的殷汝耕為駐東京代表。四月,北伐再度展開,蔣布告保護戰地外國僑民,特別知照上海日本領事,田中悍然不顧,同月二十日,第二次出兵山東,徑入濟南。五月一日,北伐軍佔領濟南。次日蔣與黃郛到達,就近應付對日問題,日本師團長福田彥助亦至。五月三日,日軍實行啟舋,射擊中國軍民,慘殺交涉員蔡公時,凌辱黃郛,是為"濟南事變"。五日,蔣離濟南,一再遣人磋商,福田要求懲辦高級將領,解除與日軍對抗部隊武裝,濟南及膠濟鐵路二十裡內不准駐兵。蔣雖大致允許,日軍仍進攻不已,繼續增兵山東.軍艦紛駛長江及中國東南海口。十日,濟南不守,中國軍民死者約三千人。時張群已到東京,田中告以不左袒張作霖,不妨害北伐進行.蔣留兵扼守濟南以南地區,命主力繞道渡過黃河。


  日本最重視的為滿、蒙問題與張作霖的最後態度。東方會議後,奉天日本總領事吉田茂要求東北當局解決中日懸案。傳說七月二十五日,田中曾有 "大陸政策奏折",說是"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八月,北京日本公使芳澤謙吉迫張作霖允日本增修東北鐵路,張命楊宇霆與之談判。十月,南滿鐵路會社總裁山本條太郎面晤張作霖,提出敦化至圖們江(即吉林省城至朝鮮會寧線的東段)、長春至大赍,永吉至五常、延吉至海林、洮南至索倫五路。十一月十二日,協議成立。田中為使其正式化,命芳澤與北京政府談判,並勸張退回關外,意在使東北與中國分離。濟南事變發生,一九二八年五月九日,張通電停戰,日方進迫益急。五月十三及十五日,除永吉至五常線外,其他四路合同均行簽訂。十七日,芳澤說張早日東歸,如戰敗始退,革命軍繼續前進,日軍即於山海關附近將雙方軍隊一並繳械。十八日,日本分向北京、南京致送覺書,聲言戰事一旦及於滿洲,日本即採適宜而有效措置。美國宣稱滿洲主權屬於中國,日本如有行動,須先通知美國。田中以張作霖已大致接受了他的條件,復顧慮美國的態度,決保留張的地位,五月三十一日,取消原定截擊奉軍計劃。但是關東軍已集結沈陽,決置張於死地,使滿洲陷於混亂,一舉奪佔。六月三日,張乘火車離北京東去。次日,行抵沈陽附近的京奉、南滿鐵路的交叉點皇姑屯橋下,炸彈突發,張與來迎的黑龍江督辦吳俊升死之。奉天省長劉尚清秘而不宣,關東軍不悉實情,未即時行動。兩周後,張學良秘密回至沈陽,二十一日,為乃父發喪,七月四日,就任東北三省保安部總司令,局勢轉穩,關東軍計未得逞。


  ----------

  十月二日,閻部師長傅作義襲佔北京西南的涿州,堅守兩個月



  北伐前夕,蔣中正欲羅致蔣方震未成。江浙底定,蔣方震來歸,一九二七年五月,奉蔣中正之命赴東京晤田中,黃郛亦遣袁良前往。


  蔣退至泰安、兗州,除致書福田,請停止軍事行動外,先命王正廷、熊式輝、羅家倫、何成浚往商。福田堅持道歉,懲辦三個軍團的總指揮,所部解散。六月初,蔣返南京,神情至為痛苦。



  北伐軍渡河後,北趨天津,閻錫山、馮玉祥部進向北京。五月二十九日,蔣命各軍停止待命,俾與公使團商議和平接收北京、天津辦法。三十日,奉軍總退卻。六月八日,閻錫山軍入北京,又四日入天津,北京政府消滅。國民政府改直隸省為河北省,北京易名北平,不再是中國的首都。


  年方二十八歲的張學良在奉系將領中屬於主和的新派,與日本又有殺父之仇。欲與革命軍議和,日本總領事林久治出而阻止。張學良仍一再聲明,不妨礙國家統一,派代表見蔣,商談易幟。林久治繼續干涉,說是如南京以武力壓迫,日本可盡力相助。八月,日本特使林權助至沈陽,大事威嚇,不許與南京妥協,否則將生重大事變,即干涉內政,亦所不辭,張學良允延期三個月。


  奉軍出關後,孫傳芳部將輸誠革命軍,張宗昌軍仍盤踞天津、山海關之間,九月,為革命軍及奉軍聯合解決,張學良與國民政府的關係又進一步。同時英、美聲明,滿洲為中國領土,美國並否認日本在滿洲的特別權利。蔣中正再命張群訪田中,允維持東北現狀。十一月,張學良以賀天皇加冕為名,派莫德惠赴日,續商易幟,田中不再反對。


  十二月二十九日,東北正式懸挂青天白日旗,國民政府任命張學良為東北邊防司令長官,發表奉天、吉林、黑龍江、熱河四省政府主席,改奉天省為遼寧省,全國統一。西南、西北各省之歸附國民政府在東北之先。一九二五年,四川內戰又起,軍閥依舊各據一方,川東屬楊森,重慶屬劉湘,成都及川西,川北屬鄧錫侯、劉文輝。北伐軍進入湘,鄂,川軍各將領雖均受蔣的委任,惟迄不相下,而以劉湘、劉文輝的勢力為大。雲南唐繼堯於一九二七年為部將龍雲、胡若愚推倒,繼而龍又敗胡,國民政府即以龍為省政府主席。部分黔軍參加北伐頗早,貴州為周西成所有,一九二七年,名義上亦奉南京號令。據有新疆的楊增新對中央政府採"認廟不認神" 主義,北伐軍克復北京後,楊宣布服從南京,不數日為部下所戕,政權為金樹仁所得。


  ----------


  熱河已於九月與察哈爾、綏遠、寧夏、青海、西康改省。



  楊增新統治新疆十七年,嘗於酒宴席上誅除異己。一九二八年七月七日,新疆俄文法政專門學校校長樊耀南以同一方式殺楊,當日樊又為民政廳長金樹仁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