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0月26日星期五

梁啟智﹕為什麼瑞典政府沒有破產?




在最近的長者生活津貼爭議當中,有一個觀點經常被提及,就是如果香港的社會開支不斷增加,就會變得如某些歐洲國家一樣,最終負擔不了財政壓力而落得破產收場。這種看法看似言之成理,但如果我們細心留意一下不同歐洲國家之間的分別,便會發現那些福利最好的歐洲國家,公共財政也相當健康。所謂當心重蹈歐洲覆轍的說法,其實是問錯問題。

我們就拿瑞典作為一個例子,看看現在爭取的長者津貼是多麼的卑微。瑞典一直是福利國家的典範,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標當中一直位佔前列。瑞典的福利有多好?教育是免費的,從小學到大學都是,工人每年有5星期的有薪假期。如果你有孩子的話,兩夫婦可以得到總共480日的有薪產假,夫婦之間更可以隨意選擇誰人得到這些假期。

這是我們看似是天方夜譚的福利,在瑞典卻看成是基本的生活權利,因為他們活出了香港人曾經引以自豪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誠然,瑞典的稅率比香港的要高得多,但相對於把我們的薪金經由租金全都送給地產霸權,為什麼不讓公共資源更能用得其所呢?

或者又會有朋友問,這樣的福利是不能持續的,最後政府一定會巨債維艱。事實上,自1998年到現在,瑞典政府幾乎每一年也有盈餘,只有200304年例外。說審慎理財,相信沒有人會反對,但是瑞典的例子告訴我們,其實維持政府公共財政的健康,和確保市民能夠活得有尊嚴,兩者絕不矛盾。

當然,瑞典的成功並不是必然的,他們在1992年也曾經經歷過嚴重的金融危機。但他們的不同政治力量很快便走在一起,通過認真的金融改革挽救了瑞典的經濟。政黨之間的合作,甚至給予了金融界很大的信心。這一點,就和當前財政和政治混亂不堪的美國和希臘,很不一樣。

說到這兒,也同時點出了香港和瑞典兩個最大的分別:第一,我們不相信香港政府的理財能力;第二,我們的政黨沒可能走在一起。筆者並不是說香港的政黨就應該拋開成見,大家擁抱在一起,香港的問題便自然能得到解決。筆者沒有這麼幼稚和天真。筆者更關心的,是香港當前政局紛亂從何而來,而這點又如何影響到民生議題之上。

問題不在錢不夠  而在於政治制度不公

對香港政治稍為研究一下,即可發現香港的政治問題主要不在個人,而在制度。行政長官缺乏政黨支持而動輒要找保皇黨乞票,代價就是讓保皇黨安插不稱職的親信在政府當中,最終打擊政府的管治威信。與此同時,立法會的種種提案和點票關卡使它做不了實事,而選舉制度又促使政黨分裂,最終各種激進勢力日漸抬頭。如是者,無論是長津方案也好,其他民生議題也好,在當前的政治氣候下都難有理性討論。而這點,罪不在所謂的反對派,罪在遊戲規則的設計者。

以香港這種富裕社會,要達到北歐的福利水平,如果把問題限於財政資源的話,其實是自欺欺人。我們的問題不在錢不夠,而在於政治制度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