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0月26日星期五

陶傑: 大腦簡體




香港科大一名教授稱,香港人要「學習簡體字」,因為「本小利大」,懂簡體字後即可閱讀大陸出版物;第二是「掃除文盲」;第三,「簡體字」是全世界最多人使用的文字,不懂是你的老襯,教授越說越亢奮,大罵反對簡體字的人,是「去中國化」。

這位教授頭腦不清,與毛左糞青無異。多學一種「簡體字」,像這個「教授」說的,當做生意,當然沒有問題,正如十來歲的少年,學會越南、波斯、俄國三國的粗口,以備將來當海員,也一樣是收穫。但在鄰近地區,以簡體殲滅了正體,實行「簡體專政」,這就是問題。

簡體字「掃除文盲」,並無證據,掃除文盲的直接原因,是增加教師,多辦學校。沒有教師,你把一本簡體字的中文書本丟進一個猩猩籠子裏,猩猩拿起來,看足十年,猩猩還是文盲。即使少了文盲,但全民也一樣可以反智,塔利班不是文盲,都看得懂阿拉伯文的可蘭經。

第三,「簡體字」是世上最多人使用的文字,所以你也要學。

踢爆這位「教授」的邏輯謬誤很容易,簡體字多基本結構的謬誤。世界上吸煙的人有十三億,全球人口有六十億,你不吸煙,會不會Out了呢?或者說,世上有一億八千萬人服用軟性毒品、可卡因、海洛英,你不也吸一份,你怎樣跟這個龐大的活神仙市場溝通交流呢?

最後該教授說,拒絕簡體字,即是「去中國化」,意即堅持用正體字,不是「中國人」,那麼在一九四九年之前,民國的人人文庫、清宮奏摺、清代的線裝紅樓夢和三國,都以正體字印行,鄭板橋的書法,都寫正體,那麼這些都不是中文,而是日文、英文、火星文?

「去中國化」的血滴子亂拋,這位教授不會問自己,他穿西裝,算不算「去中國化」?香港的大學多幾個這種教授,慘了。難怪梁特首、林鄭,早就把子女送去英國。
 

卓文: 繁簡之爭

科大雷教授在某免費報專欄,最近關於繁簡字的短文,引起不少回響。他認為香港人必須認識簡體字。第一,本小利大。我們學習簡體字只須數小時,學懂後不但可輕易閱讀內地出版書籍,而且更可利用來書寫文章,速度較繁體快近倍。第二點則是可迅速掃除文盲。中共立國初,就是利用此來改善這情況。第三則因為簡體字是全世界最多人用的文字,若讀不懂它,豈不把自己降為文盲,喪失競爭力。最後他更指斥一些反對簡體字的人為「去中國化」的服務。

筆者認為,認識簡體字(和以前的英文)一樣,只有一個功利原因,因為它是中國官方文字。我們因為工作和其他原因,需要和大陸溝通聯絡,便要懂得。就是這麼簡單,也不用找其他文化和歷史理由。事實上,現在中文已不流行手寫,大部分都是利用電腦「選字」,所以書寫「優勢」不復存在。

至於簡體字是否是消弭文盲的主要因素,這點值得商榷。民國初期至中共建國,大量文盲,但這和繁體字沒有必然關係。上世紀初,國家四分五裂,根本沒有好好發展教育。以香港為例,同期都有很多文盲,但現在比例肯定微不足道,原因當然不是簡體字,只是教育改革。單就此點已可戳破簡體字的神話。

繁體字是否難學,真的見仁見智。康熙字典收錄的字超過五萬,但我們常用的最多千多字。熟讀「千字文」不但日常寫作沒有問題,連中國文化綱要也學得大概。學懂一千字的時間又要多少?按照香港的課程,小學四五年級也應該差不多。

「去中國化」的觀點是政治取向,不容旁人置喙。至於是否不讀簡體字便變成文盲,這點由讀者自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