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無法於短期內大量增加樓宇供應,被迫自砸自由經濟的金漆招牌,出手干預市場,奈何連番推出抑制需求的辣招,但作用有限,故市場傳言下周三財政預算案宣布時,政府將再度出招。市民和地產商看在眼裏,各自做嘢。
地 產商一反以往的做法,於農曆新年假期開售新樓盤,市民反應熱烈,把高官和學者的樓市泡沫風險警告,一概當作耳邊風。筆者素來佩服創意無窮的地產商,一再對政府調控樓市的張良計,架起過牆梯。前天就有地產商盛大公演一場上午才宣布,傍晚便開售,吸引逾千人到場,在一小時內60多個以分拆形式出售的酒店客房全數售罄的好戲,震撼全城。
地產商食髓知味,以一貫唧牙膏式賣樓的手法去推銷餘下的數百個房間。這齣戲,叫座能力毋庸置疑,但稱得上叫座又叫好嗎?
從 輿論嘩然的反應,答案已是不言而喻。各方專家,包括資深房地產代理、測量師、建築師、城市規劃委員會副主席及研究房屋土地政策的智庫,均已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質疑分拆酒店房間出售的做法,以及提出日後可能衍生的種種問題,筆者在此不打算重複。在有關買賣合約條款細節不明朗的情况下,個人看法如下︰
快閃出售 買方不公
一、分拆出售營運中的酒店房間在香港就算不是創舉,畢竟有異於銷售一手住宅樓宇。地產商一方面標榜買家可以視買酒店房間作投資工具,但另一方面又說業主可入住其中,實質用途儼然私人住宅。賣房手法亦與慣常售樓手法無異,令人懷疑地產商是否藉賣酒店房間為名,推銷住宅為實。
回想多年前,地產商大力游說當局容許在規劃、建築及土地用途的規管制度中設立家庭式酒店類別,當時主事官員都擔心此類酒店落成後會變相成為住宅樓宇,但地產商力陳市場有確實需要,批評官員思維守舊,政府才接受所謂家庭式酒店。看來昔日官員的遠慮真的成了今天政府的近憂。
二、 地產商這次快閃式售房,有人評論是地產商預見樓市觸頂,或趕在財政預算案可能再出招壓抑樓市前趕忙出貨。無論動機如何,地產商要買家於極短時間內,未能充分了解此宗交易雙方的權責之前,作一個涉及數百萬元的决定,對買方並不公平,可嘆的是竟然有人搶購!據傳媒報道,買家之中有內地人和地產代理。難道是前者
無知,後者存心短炒,只要火速轉手,銀紙進了自己口袋,哪管買入酒店房間日後會出什麼問題?
三、基於酒店房間呎價比同區二手住宅單位呎價稍便宜,加上地產商聲稱有關交易毋須繳付額外印花稅(SSD)和買家印花稅(BSD),傳媒報道遂稱該批房間為筍盤。市民不是常常批評地產商賺到盡嗎?難道地產商發財立品,蛇年拿些筍盤回饋買家?
憂混淆私樓市場
四、雖然散買酒店房間是合法,但若此風一長,會否製造一批不倫不類的住宅單位,混淆私人住宅樓宇市場和影响接待訪港遊客的客房供應?香港還有多少個這類的酒店房間?當局宜盡早向市民交代,消除我們的疑慮。
假 若地產商覺得社會反應過敏、小題大做或意見偏頗,大可公開買賣合約條款及酒店售後營運的細節,仔細回應各界提出的疑問,還自己一個公道。政府昨天已就散買酒店房間一事發出聲明,有意購買酒店房間(作自住用途)的市民務必想清看楚,否則日後出問題,今天的安居兼發財大計,變成他日的噩夢,到時自能怪自己,請
不要找政府晦氣。
劉勵超
地政總署前署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