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2月21日星期四

林沛理: 美國首位女總統?




美國人心理上還沒有做好準備接受一位女總統,國務卿一職恐怕是希拉里最大成就。

六十五歲的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卸任國務卿,她掌管有七萬員工的美國國務院(Department of Stae)四年,曾經是世上最有權力的女人,但畢竟只是女人;而政治,說到底,仍然是男人做莊家的遊戲。

希拉里聰明絕頂,能說能幹不比丈夫克林頓遜色。可是,在表面開放、內裏保守的美國政壇,她很快就碰到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恐怕國務卿一職已是她的最大成就。

四年前的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初選,機關算盡的希拉里在陰溝裏翻船,輸給不見經傳的參議員奧巴馬,其實完全有跡可尋。從美國的電視節目和好萊塢電影可見,大多數美國人心目中,一個堅定不移、作風強悍並且有決斷力、能夠在危急關頭毫不含糊地對敵人迎頭痛擊的女總統,絕對較一個在道德上高人一等(morally superior)和在能力上勝人一籌的黑人總統更無法想像。

知名黑人演員摩根?弗曼(Morgan Freeman)曾經多次在好萊塢電影扮演總統,甚至上帝的角色。電視片集《二十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是那個像美式足球員一樣高大、面對恐怖分子襲擊毫不示弱的黑人總統。反而最後一季的女總統,卻因為好大喜功和感情用事,遭到自己女兒出賣和恐怖分子威脅,直接危害國家安全。

美國電視台ABC播出過一套以美國第一位女總統治國做賣點的電視劇《三軍統帥》(Commander-in-Chief),但只播了一季就遭腰斬,不論口碑或者收視率皆遠遠落後於播足七季、講一個男性總統在他的一班幕僚輔助下治國的《白宮群英》(West Wing)。

在另一套好萊塢電影《強復者》(The Brave One)中,茱迪?科士打(Jodi Foster)飾演的角色是一個電台節目主持人。她親眼目睹未婚夫被流氓殺害,自己亦被暴徒弄得死去活來。康復後,她發現自己變成另一個人:一個手持槍械,在黑夜中尋找復仇對象並嚴懲街道惡霸的正義執行者。這樣的一個在道德上曖昧與在心理上不平衡的角色,與其說是強者,倒不如說是一個假裝成強者的弱者,在保護她的男性缺席下,失去理智而變成了復仇天使(avenging angel)。這個角色,與Maggie Q在電視片集《Nikita》飾演的殺人機器,有異曲同工之妙。

由此觀之,流行文化早為美國人作好心理準備,由一個黑人而非女人去扮演美國總統這個至為重要的角色。四年前奧巴馬與希拉里在總統大選中皆強調自己是改革的使者(change agent),但實情是:要選民接受奧巴馬,只是要他們迎接一種「已經發生的改變」(the change that has already come);要他們選希拉里做史上第一位女總統,卻是要他們發動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

精神分析學鼻祖佛洛伊德認為,父權是人類文明唯一且必然的模式,而母權則只是短暫的過渡階段而已。他終其一生一再表示不夠了解女人,常常問自己也問別人,女人究竟想要什麼(What does a woman want?);甚至將女人形容為神秘不可知的「黑暗大陸」(dark continent)。

然而你不需要是佛洛伊德的信徒,只要是個男人,也很容易將女性視為不如男人的「第二性」和「附屬性」。「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女人是道德上的次等人,因為她讓她的喜惡左右判斷,沒有男人那種願意為自己的信念赴湯蹈火的正義感。

更重要的是女人天生的性慾(sexuality)與自戀(narcissism)使她成為水性楊花的紅顏禍水。由此看來,所有女人都是有罪的,除非她們的清白能夠得到證明(all women are guilty unless proved innocent),因為在她們「行差踏錯」之前,父系社會的父權文化早已定了她們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