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安倍晉三特使山口那津男訪問北京,使陷於谷底的中日關係出現柳暗花明的新氣象,然而近日釣魚島局勢卻又急轉直下。
先是日本指控中國海軍火控雷達瞄準日艦,隨後是中國海監船及軍機再度強勢進入釣魚島及附近海域,同時又傳出閩浙一帶出現坦克與導彈部隊的異動。而日本則緊抱美國,除了在加州與美軍舉行奪島演習外,奧巴馬究竟會對即將到訪的安倍作出什揦承諾,也備受關注。
其實,近來中日新一輪的較勁動作,每一步都有其戰略上的考量,一來是因應安倍訪美,雙方步步進逼,不斷拉高各自的聲勢;二來則是為中日下階段釣魚島問題的談判增加自身的籌碼。
在過去5個月,中國已經扭轉了過去的劣勢,實現了在釣魚島海域的「常態化」巡邏。換言之,如何說服中國船艦與飛機退出釣魚島12海里,既是化解釣魚島危機的關鍵,也將會是中日談判的焦點。
問題是,日本能拿出什揦作為中方讓步的條件?
北京仍堅持要求日本「糾正錯誤」,意指「國有化」改變了現狀。然而「國有化」已在實施,對日本政府而言,退回之前的狀態,不僅技術上不可行,也是面子問題,而東京的認知仍是「國有化」最有利於現狀的維持。
話說回來,倘若「撤回國有化」可換取中方船艦與飛機不進入12海里的條件,對日本而言,則是另一個技術上可轉圜的選項。譬如,將「尖閣諸島」從「國有」改為「縣有」,即「所有權」劃歸沖繩縣。除了「縣有化」之外,也可考慮再次「民有化」,當然不是回到栗原家族,而是由某「民間機構」承接。
然而,日方不會一坐到談判桌,就心甘情願地隨中方的「糾正錯誤」要求起舞,而是希望繞過「國有化」問題來談。
作者是台灣中央研究院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