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2月10日星期一

張華: 習近平南巡的真實意圖?




習近平就任中共總書記不足一個月,首度離京,到深圳、珠海視察,不少行程跟當年鄧小平南巡時重叠,而他在深圳向鄧小平雕像獻花後表示,「今後仍然要走這條正確的道路(改革開放),富國之路、富民之路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開拓」。這條南巡路線、膜拜鄧小平的姿態,難道只是想向鄧致意,以及借鄧去推動改革?

只要對比胡錦濤上任之始的言行,就可發現習近平此行的政治意義,絕非僅向鄧小平致意那麼簡單!


十年前胡錦濤就任中共總書記不足一個月,首次去考察的是河北西柏坡。西柏坡是中共建政前最後的總部所在,毛澤東等人在此指揮國共內戰的三大戰役。一九四九年三月,中共要員赴京建立紅色政權前,在此召開七屆二中全會,也是中共勝利在望前的最後一次中全會,毛在會上告誡全黨切勿驕傲自滿,要求「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這就是中共宣傳的「兩個務必」,胡錦濤當日在西柏坡所講的也是圍繞「兩個務必」,多次引述毛澤東警告全黨要「保持艱苦奮鬥作風」、「經得起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今天回顧胡錦濤的話,當會發現他不僅想借毛澤東去告誡全黨,更暗藏着政治宣言:奉毛澤東為正統,奉毛思想為圭臬。這就是胡錦濤主政十年,不僅沒有「去毛」,反而在政治上左傾及部份向毛時代倒退的原因。

習近平捨西柏坡、井岡山等中共聖地,甚至自己做知青時呆了六年的延安也不去,選擇中國改革開放的聖地─深圳,又重踏鄧小平南巡足迹,很易讓人聯想到他想借此顯示推動改革開放的決心。當然,習父仲勛當年在廣東推動改革,全力支持建立深圳及珠海特區,未嘗不是他南行廣東的原因之一。

不過,習近平南巡的更重大意義在於,他有意藉此宣示跟胡錦濤的切割。他不僅不走胡當初的視察路線、不遵從胡當日的講話基調,還展示跟胡南轅北轍的政治理念。胡在西柏坡不斷重拾毛澤東牙慧,大講老掉牙的黨風問題。相反,習近平拋棄這一套,改承鄧小平衣鉢,大談堅持改革開放,並同時表明「要有新開拓」,所講的都是人話,也就是老百姓能聽懂的話,不像那種空話、官話。

這種有別於胡錦濤的語言、有別於胡錦濤的政治理念,以顯示習近平堅拒「胡規習隨」的態度,這是否就是習近平南巡的真實意圖呢?但鄧小平那套已證明是死路,若習的「新開拓」不涉政改,這個政權還能維持下去嗎?
 

歐陽五﹕「反腐風暴」何以持久

十八大落幕不足一月,內地爆出十多起貪腐案。上至新晉中央候補委員,下至基層居委會主任,更多如深圳原副市長梁道行、山東農業廳副廳長單增德、太原公安局長李亞力等地方高官紛紛「落馬」。由此,中共新一屆領導人迅速贏得了鐵腕治吏的口碑。

這場「反腐風暴」的確不同尋常。一是時機特殊,目前兩屆領導層的政府權力交接尚未完成,新一屆高層便祭出反腐利劍,表露出過人的政治勇氣。二是地域廣泛,涉及重慶、廣東、黑龍江等諸多省市,大有愈演愈烈、遍地開花之勢。三是網絡反腐大行其道,民間爆料屢獲官方認可。

而與反腐風暴同樣受到關注的是,此番反腐究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一時之舉,還是中共向腐敗「宣戰」的戰略部署。對於「反腐風暴」如何持久的問題,學界與民間亦不無爭議和擔憂。

以目前內地官場的生態而言,中南海在懲治貪腐的同時需要保持執政集團的穩定,其中的權衡考量直接影響到反腐形勢的變化。官員財產公布之所以「只聞樓梯響」,就有着黨內能否承受的顧慮,近期廣東試點僅選取了廣州南沙、珠海橫琴兩個新區和粵北一隅,可見「改革派」也頗為謹慎。

一個值得觀察的案例是,國家能源局長劉鐵男近日被實名舉報偽造學歷、騙貸等,而劉氏正與俄羅斯簽署合作文件,中紀委書記、副總理王岐山作為見證人在其後面站立,情形之尷尬可想而知。當反腐之劍指向高層身側,必然觸及政治穩定,所謂「既打蒼蠅、又打老虎」實在是說易行難,劉鐵男以及近期傳言某位曾身居要職高官的夫人究竟如何,都有着「試金石」的意義。

此外,近期各地在「反腐風暴」中的反應速度出人意料,豔照、房產、手表成為官員現形的「三大件」,讓腐敗者「見光即死」。而理性觀察,這種具有政治意味的反腐運動亦有待反思,關鍵就在於一系列案件能否經受法律法規和程式民主的檢驗。

如何將反腐運動引向制度建設

熟悉內地政壇的人士知道,權力換屆之時往往舉報多發,而官員一旦被宣布「正在接受調查」,其政治前途基本無望,在此過程中,司法程式的缺失較為普遍。專家擔心,反腐一旦偏離法治軌道,黨內審查代替法庭審判,將面臨「官場群毆」的風險,不僅缺乏公信力,而且增加「誤傷事件」的幾率。

有舻象顯示,反腐中的法治問題已經引起中央警惕。《人民日報》近日刊文呼籲「將網絡反腐納入法治軌道」,稱網絡反腐模式因其偶發性甚至戲劇性的弱點,「使得反腐效果難言樂觀」,並提出對官員隱私與公眾知情權進行法律界定。在當前反腐熱潮中,這種冷靜理性的思考無疑具有建設性意義。

多年來,內地政壇曾多次颳起「反腐風暴」,胡溫執政時期還一度掀起「審計風暴」,上海社保基金案、薄熙來案等一系列事件印證着中共從嚴治黨的努力。而歷史經驗昭示,反腐的成效不能但以聲勢大小、事發官員級別論之,而最終有賴於廉政體制的構建,只要催生腐敗的根源還在,再大的風暴也難以祛除病灶。因此,如何將反腐運動引向制度建設,是中共面臨的新選擇。


 

呂秉權﹕習近平敢說新開拓,內地媒體有限度報道

習近平南巡最重要的一段講話,中央媒體大多沒有報道。

這段講話是:「黨中央作出的改革開放的決定是正確的,今後仍然要走這條正確的道路,富國之路、富民之路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開拓。」

說這話前,習近平在深圳蓮花山,先向邁步向前的鄧小平銅像獻花,陪同的包括前深圳市委書記李灝。

李灝跟習近平父親習仲勛有交情,習仲勛1980年代曾鼓勵李灝大膽推行改革開放,說:「李灝啊,不要聽人今天說這個明天說那個,深圳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榜樣。」

筆者幾年前曾跟李灝談及政治體制改革,他說深圳的政改大可搞快些,直選區長是可以的,特區今後如何「特」下去,政改是一條出路,可成為全國的榜樣。

回想習仲勛1979年在主政廣東時,曾向時任中共中央主席的華國鋒要求放權,語驚四座的說:「如果廣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能幾年就搞上去了,但是在現在的體制下,就不容易上去。」

時至今日,改革開放最要搞上去的,不是經濟改革,而是政治改革,領導人要敢闖敢試。

有人相信習近平的「新開拓」之說,有政治體制改革的含意,只是畫公仔不能畫出腸,而習在上星期的紀念現行憲法實施30周年大會上,重申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十八大調子。

誠然,習近平今次南巡,跟鄧小平20年前的南巡一樣,均沒有明確提及政改。

當年負責撰寫鄧小平南巡紀實的《深圳特區報》記者陳錫添說,鄧小平92年要解決的是經濟上「姓社、姓資」的問題,所以對政改隻字不提,但他認為今天政治體制改革要放上議事日程了。

「不改革政治體制,就不能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

鄧小平86年已如是說。

作者是浸大新聞系客席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