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2月10日星期一

凝緣: 《一九四二》,洗腦與實況




回歸有年,隨着建制港奴逢迎諂媚、文化商人推波助瀾,驚覺似曾相識的偽史、偽論如潮,「寒雨連江夜入吳」,通過書籍、影視作品,以多姿多彩的畫面,離奇跌宕的情節,有效而不露痕迹地「正在進行式」對港人洗腦。

近年國產的抗日劇集即為顯例,看來看去,共產黨抗日主力的謬誤認知,便深深滲入港青記憶。這幾天熱鬧轟天的,是「震撼性史詩」電影《一九四二》全港上畫。導演馮小剛羅馬慷慨陳詞:「二戰時希特勒屠殺一百多萬(原文如此)猶太人,這件事全世界都知道。但與此同時,在中國河南省發生了一場旱災,餓死三百萬人,不要說外國人,中國人也很少知道。」

三百萬?這麼巧?近年中共默認的大躍進饑荒數據,河南餓殍為二百九十三點九萬(見曹樹基著《中國的人口死亡及其成因》)。電影要國人「知道」:舊中國餓死的人比新中國還多噢。

新中國餓死人責任誰屬?莫言清晰告訴你:「三年自然災害」。拿了文明世界獎項的他在《蛙》裏寫道:「一九六二年……地瓜獲得空前大豐收。跟我們鬧了三年彆扭、幾乎是顆粒無收的土地,又恢復了它的寬厚仁慈……」

舊中國餓死人禍首是誰?請翻開香港近日報紙,《一九四二》的廣告詞告訴你:「河南遭遇大旱災和蝗蟲災……面對災情,國民黨政府不僅不救百姓,還指派河南省政府徵收軍糧以供戰役之需……」

三百萬這個數字,無任何調查資料支持,是電影中「災民救星」美國記者白修德首創:「……以我們認為最可靠的數字為基礎,粗粗估計,河南死於飢餓和疾病的有兩、三百萬。」中共如獲至寶,大加宣揚,而且去掉「兩」字。從此三百萬以訛傳訛。

豫境當時半為日佔區,不知白氏數據從何而來。而切實可信資料是,據《國民政府年鑑》,一九四四年全河南的人口(三千零八十萬五千人),只比三九年少一百萬。其中尚包括大量避戰禍、逃天災背井離鄉者。

巨災又逢戰亂,日軍重重封鎖,餓死人悲劇難免,雖遠不足三百萬,三萬已慘絕人寰。但賑濟四二年二月已及時推展,絕非影片描述,聽了白氏投訴蔣公才出手,四三年三月方姍姍而來。其所攝災民照片,也鮮有非洲飢民形態者,且人人胸前掛有派糧識別布條,足證賑災有條不紊。

一切均與十八年後人為浩劫不可同日而語──搜括至最後一粒米後,不僅絕無賑濟,而且嚴打「給人民公社抹黑」,封鎖村口,封鎖車站,嚴禁上訪,嚴禁外出乞討……

或許你說,咱就圖個熱鬧,誰有心思計較陳年舊事。換言之,諉己之過,陷人於罪,均大可信口開河,均無需事實憑據,那麼,楊光護港英雄,李柱銘通敵漢奸,也就順理成章了。


凝緣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