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2月25日星期一

盧峯: 「佔領中環」只是前奏




自從法律學者戴耀廷先生提出「佔領中環」行動以爭取落實普選後,不管在網上、報上或討論區都有相當熱烈的反應。有論者認為過往泛民主派政團及市民爭取民主的行動太溫和,太因循,既未能迫使中國政府讓步,也沒法提升市民的參政熱情,令政改長期停滯不前。要打破困局,市民及政團要拿出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行動,上萬人佔領中環是可以考慮的做法。也有意見認為北京領導層從來只看力量,不看理據,港人要打破政改僵局便需要展示強大的道德及群眾力量。

另一方面,有論者認為「佔領中環」行動風險高成本也高,即使有心人四方奔走也未必能夠動員大量市民參與,令行動發揮不了預期的震撼效果,更無法改變中國政府的頑固態度。更有意見認為中國跟香港的力量對比太懸殊,香港的群眾運動根本動不了北京。

戴耀廷先生向來是個溫和的法律學者,即使在反對人大釋法及維護法治等問題上也主要以理服人,從不會鼓吹甚麼激烈的抗爭行動,更不要說推動公眾以可能違法的方式佔領中環鬧市,癱瘓香港經濟心臟地帶爭取民主了。今次戴先生居然提出這樣驚人的建議,並且身體力行四出拉攏團體支持,有關舉動自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及討論,甚至被視為爭取落實真普選的重要法門。「佔領中環」行動會不會成事,能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當然要看未來一段時間政局如何發展,特別是北京會否改變在政改問題上的僵硬頑固態度。但我們認為,戴先生的建議及所引發的熱烈反應清楚顯示社會氣氛急劇從溫和理性走向激烈抗爭,清楚顯示市民在政改問題上經歷一次又一次打擊後已從失望走向絕望。假若北京政府及特區政府錯估形勢,低估民怨,繼續想以拖字訣處理政改,又或是拿出偽普選方案敷衍了事,那中港之間將從對抗變成決裂,「佔領中環」以至更激烈的抗爭行動將會成沒完沒了。

事實上香港市民等待民主、普選來臨已經等得太久了,已經被欺騙過太多次了。回歸前草擬《基本法》時,北京官員及香港工商界已硬生生拖慢香港的民主進程,不但引入小圈子選舉、功能團體選舉這些充滿特權色彩的設計,又不肯在《基本法》條文或附件中列明何時及如何取消,令這些扭曲民意的畸形選舉機制長期毒化香港政治生態。

回歸以後,市民多次集會、上街爭取民主,包括○三年五十萬人「逼爆」維園。只是北京當權者冥頑不靈,無視民意之餘又不守《基本法》的承諾,悍然以人大釋法方式否定○七○八雙普選,令香港市民盡快擺脫畸形政制、落實普選的願望再次落空。前兩年政改,北京又再耍手段,不肯逐步撤消立法會傳統功能組別議席,令這個政制毒瘤可能無限期生存下去,令立法會全面普選之路變得更難走。像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拖延,一次又一次的欺騙,怎能不令市民從心淡到失望到絕望呢?

更令人憤慨的是,北京對四年後的特首普選依然態度含糊,不肯清楚表明是否按普世民主標準落實公平公正公開選舉,反而透過親中陣營人士一再表示提名委員會是篩選機制,以確保北京不接受的人物無可能成為特首;又強調北京有最終任命權,必要時可以不任命由香港市民選出的特首。這些形同輸打贏要的做法說法不但無理,更大大挫傷市民對二○一七年可以普選特首的信心,更令市民對民主發展前途感到悲觀沮喪以至絕望。

當越來越多市民感到絕望,看不到前景時,他們除了走上街頭抗爭外還有甚麼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