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1月11日星期日

林天悟:媒體不應怕表態




美國大選塵埃落定,雖然選前民調顯示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跟共和黨挑戰者羅姆尼旗鼓相當,開票日羅姆尼還一度領先,但奧巴馬接着在多個搖擺州份勝出,最終以逾三百張選舉人票,大勝只得約二百張選舉人票的羅姆尼,締造首位黑人總統連任的歷史。

美國此刻仍是世界第一大國,誰當總統將影響國際形勢,各國記者紛紛實地採訪盛況,全球關注程度超越中國領導人換班的十八大,只因前者歡迎世人「指指點點」, 而且競選過程充滿變數,報道材料不缺;後者則涉及共產國家複雜的政黨內部派系鬥爭,誰人接班涉及權鬥角力,誰上誰落都不容庶民多說半句,境內傳媒不時出現 一式一樣的樣板新聞。

貪污瀆職無監察

對境外媒體來說,與其報道十八大場內「和諧圓滿」的會議,不如關注場外以什麼手段維穩——官方出動數以百萬計的保安力量嚴控民情,異見者經受重重關卡封鎖打壓,肅殺的氣氛令人窒息,畢竟在中國境內追求真相絕不容易。

美 國媒體享有寫入憲法的言論自由保障,各大小報章在總統大選前都敢於說明支持哪位候選人,並且向受眾清楚解釋原因。今屆大選中,《紐約時報》、《華盛頓郵 報》和《洛杉磯時報》等影響力較大的報章,均以社論表明支持奧巴馬連任,理據是他任內通過醫保改革,並且讓美軍撤出伊拉克;而《紐約郵報》、《休斯敦紀事 報》和《紐約每日新聞》等,則認為羅姆尼熟知經濟規則,較奧巴馬更有能力帶領美國走出經濟幽谷。

傳統新聞學認為媒體應保持中立,記者是事件 的忠實記錄者,落筆時不應抱有個人立場,只可客觀報道事實,讓公眾自行判斷。然而,美國等民主國家的傳媒都敢於對政治或各種事件發表意見,甚至希望能帶領 社會思想。每逢歷史時刻,新聞報道收視會勁升,報紙亦特別暢銷,只因民眾都想從紛亂的時勢中得到指引,找到值得信賴的聲音。例如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CBS﹚前主播克朗凱特(Walter Cronkite)就獲譽為「全美國最可信的人」,他於2009年逝世時,當時奧巴馬總統說:「克朗凱特不只是一位主播,他的聲音能在不穩定的世界中安穩 人心,他像是我們的家人,讓美國人民信任他,而且從沒讓人失望過。」若要在中港找一位「從沒讓人失望過」的傳媒人,你會想起誰?搜索枯腸,還是找不到半個 名字,那是中港媒體的悲哀!

所謂表態,就要有反對的自由──媒體有權選擇報道內容和角度,受眾亦可按個人喜好決定是否接受,當某些機構的立 場跟市民脫節,在市場供求定律下自然會變成小眾或受淘汰。很遺憾地說,中國媒體在可見的將來都不可能出現「表態文化」,因為只有在享有新聞自由的國家裏, 媒體才有表態權利,內地媒體只跟能跟隨共產黨的路線走,至今仍是黨的喉舌。

為什麼專制的政權都容不下媒體的異見聲音?原因是領導人不相信世界上有「忠誠的反對派」,對其他政黨如是,對民間異見人士如是,對媒體當然亦是同一思維。

須 知道,傳媒的主要功能包括揭破社會陰暗面,過程中會把民眾的情緒結集和放大,群情洶湧會令高官以至整個政權倒台,那是當權者最害怕的力量,但亦是對政權最 有效的監察力。試想想,政府官員在媒體監察,貪污瀆職時亦戰戰兢兢,絕無可能發展成人人皆見的罪惡體系,甚至達到無官不貪的境地。

梁振英成功訓練港人

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上周四(本月8日)十八大開幕時發表報告,重申政改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而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則是中國共產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

經 過特首梁振英的「語言偽術」訓練後,港人要理解胡主席的說法容易多了,原來政改是「必須由黨領導」,快慢強弱和細則,是由黨領導人說了才算數;至於腐敗問 題如何才算「解決不好」,根據中共一貫堅持的立場,黨員全都是「廉潔自愛」,最少在宣傳層面要達到如斯效果,即嚴防傳媒爆出真實的貪腐情況。

媒 體不能說真話,民眾對其信任度大降,只好另闢渠道交流意見,內地民眾喜歡以微博、討論區或手機短訊互傳訊息,動輒就召集成千上萬民眾上街示威,最後多以暴 動流血收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防民之口不是鎮壓噤聲,而是讓真相大白於天下,容許傳媒監察貪官,挖出腐敗的源頭再行根治,才是黨國俱存的出路;目前只 怕貪腐已成為黨性,要真正解決就是亡黨之時,所以碰不得,也說不得。

本港媒體相對地享有新聞自由,但大部分媒體仍停留在報道事件的初級層面,對於表態的決定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外人認定某機構是親政府或反政府,但管理層多是拒絕承認;而敢於表態的左報或堆填區大報,又予人一面倒的唱好或唱衰的觀感,難以達致說服對方的效果。
事實上,來到資訊爆炸的年代,受眾已不安於只是接收「事實」,更需要的是觀點和立場,媒體不妨更勇敢地、更理性地表達立場,那才有效凝聚社群,那亦是「主場媒體」網站火速興起的原因。

傳媒工作者

電視發牌為何不「先推行、後檢討」?

特首梁振英上台後,港府潮興「先推政策,再作檢討」,「國民教育」如是、長者生活津貼如是、白表人士免補地價購買居屋亦如是,涉及數以十萬計市民最貼身的福祉,猶且可以如此處理,難明為何第三家新免費電視台的牌照審批工作須逾千日,以至今天仍無決定,實在令人費解。

港 人對免費電視「一台獨大」的局面早有不滿,新增免費電視台對文化工業可以帶來不少好處,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指政府未審批牌照前,有人自行投資是他 個人決定,不會影響政府的發牌決定。那不妨把「能影響政府決定」的因素列舉出來,讓公眾得個清楚明白,否則不妨「先發牌、後檢討」,反正錢是投資者的,有 關決定對市民有利無害;如節目不好看,最多淪為另一個弱台,屆時投訴多過收視,也是一項驕人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