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1月15日星期四

關小春: 以中大通識為榮




近日浸會大學《香港藍皮書》論斷中大通識教育,箇中乖謬早有各方指正。筆者乃中大校友,從大學通識教育受益匪淺,謹撰此文以廣視聽。

印象最深刻是一年級書院通識。筆者是崇基人,那時全院新生都得修讀三學分「大學修學指導」,開學不久即由時任院長沈宣仁教授講述大學之道。沈教授對同學深表尊重期望,課堂將要完結,他恭恭敬敬站立起來,語重心長寄語同學:「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語畢彎腰深深向大家鞠躬。那時筆者跟其他同學一樣感動不已,誠惶誠恐愧不敢當,卻真切體會堂堂學者風範涵養。那是二十多年前的光景了,可至今歷歷在目,心中也常感念沈教授於課堂內外留給崇基人珍貴的回憶。

在芸芸通識科目中,筆者也曾選修石元康教授的邏輯課,從中學習思考方法,鍛煉理性思維,受用至今;「臨床醫學科學觀」其中一課,李誠教授請來催眠師講述催眠治療,同學於課堂體驗集體催眠,無不嘖嘖稱奇;「心理學概論」也夠過癮,下課了,急不及待找來佛洛伊德《夢的解析》看個究竟;「西方文明中的音樂」要求撰寫樂評,同學相約前赴剛啟用的文化中心,欣賞管弦樂團演奏。筆者選修的通識科目何止這些,還有「中國社會思想發展」、「社會學概論」等等,大學開設的科目更是林林總總,同學按興趣和時間選修,總有所得。說這些課程都由外國勢力操縱,筆者聽來只是又一標準黨語。

《香港藍皮書》又謂,通識教育「擠壓和減少正當學科的教時」,此言何其荒謬,試問哪家大學的通識科目不是正當學科?筆者修讀中文,那時中文系課程甚繁,涵蓋古今漢語文學,為讓同學全面學習,所有科目只佔兩學分,相比其他學系俱為三分一科,中文系同學必須應付的課時最長。筆者四年內修畢主科七十六學分,副修英文二十四學分,其餘三十二學分通識體育國語等等,還能盡情享受日出學習日落逍遙的大學生活,宿舍夜話糖水大會、大埔消夜酒肉穿腸、周末躺到東坪洲銀河星雨下談書談事談人生……還有集會罷課,還有兼職補習、暑假打完工再做背包客,還有拍拖。筆者愚見,這些統統是大學的正當學科。

感謝中大安排多元精采的通識教育,讓同學擴闊眼界廣結友朋。我以有幸修讀中大通識為榮。


關小春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