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1月14日星期三

孔捷生: 全民皆敵, 舉國「保衞」誰?




十八大在鷹犬塞途、壁壘森嚴的「保衞」下,照例是勝利和圓滿的大會,接下來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照例認真學習和貫徹。會開得這般臨深履薄,卻依然是偉光正的黨。大會發言人蔡名照回答美國記者關於何時改革一黨專政的提問,稱:「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和人民選擇的。」既然深得人民擁護,中共何以如此懼怕人民?

大陸經濟學家茅于軾說過:「所謂敵對勢力,是政治家製造出來的名詞,老百姓不會無緣無故敵對起來。政治家不同,他們擔心統治地位不保,把想當統治者和不同意見的人都看成是敵對分子。統治者要特權,百姓要人權,兩者一衝突,要人權那些人就成了敵對分子。」作家王朔說得更形象:「要求人民守法,你們帶頭違法;要求人民愛國,你們帶頭出國;要求人民交稅,你們帶頭逃稅;要求人民低碳,你們帶頭污染;要求人民節儉,你們帶頭享受;要求人民捐錢,你們帶頭花錢;要求人們慈善,你們帶頭兇殘;要求人們講道德,你們帶頭不要臉!」

然而上面兩位所說的都不如那個共產黨官員來得簡明扼要,遼寧省盤錦市委書記孫相國斬釘截鐵地宣稱:「對待老百姓一定要鐵石心腸,管殺不管埋!」統治者這般與民為敵,自然全民皆敵。

大陸官媒形容美國大選使用了諸多貶義詞,指係「撕裂」社會,造成「國家分裂」。卻不知為何美國總統大選不用出動國民警衞隊去「保衞」,也不見滿街滿巷的紅袖章安保「志願者」,倒見全美各投票站均由義工打理,無一警察把守。公民社會與臣民社會差別之巨大,令人感嘆。

筆者上文好不容易發掘出十八大一個亮點——差額選舉,即便這額度很窄,還要先預選一輪,讓中央摸底,倘有差池,則全力施壓以及祭出黨的「組織紀律」,但有點差額總比沒有為好。須知中央委員不同於中央部委和各省市領導,記得十三大差額選舉,就是中央委員把原定進入政治局的鄧力群給「差」出局。而今年五月省部委高官對政治局常委的一次試探性「海選」,汪洋得票最低,令計劃反高踞第三。後因令計劃與周永康的政治交易被抖落出來,令計劃被明遷實貶,周永康實際上已靠邊站,那次「海選」結果被勾銷。

汪洋的「烏坎模式」和鼓吹公民社會,成敗尚在未定之天。不管如何,省部委官員投票自然不會喜歡汪洋。但中央委員投票和高官的取捨有出入,固然汪洋未必在差額選舉的候選人之中,但中委投票幾乎可以肯定對主管意識形態的劉雲山不利。中央如何發功善後,無妨拭目以待。
 

信報社評:十八大交權完成 新時代重重挑戰

中共「十八大」昨天閉幕,大會通過了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及中紀委候選委員名單,而黨軍的領導權力核心,於今天舉行的十八屆一中全會產生,標誌着胡溫領導中國十年的階段畫上歷史句號。明顯看到,新領導層主政的未來十年,是中國一個重要發展轉折點。

過去幾天,輿論焦點多集中於十八大權力競爭的人事變遷與安排。然而,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看,過去十年政府所遺留下來的種種既存問題,十八大能否對這些問題的紕漏指出明確的解決路徑,有力推動政治和經濟體制改革,無疑更為關鍵。

對於經濟發展,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確保二○二○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較二○一○年翻一番。與此同時,報告亦強調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突出「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社會矛盾明顯增多……」。

看深一層,經濟發展在中國所引發的社會問題,包括貧富懸殊激化、以權謀私的貪腐變本加厲,由此引起社會群體性事件此起彼落,威脅社會秩序的穩定,這些問題,無疑更是新領導人未來所面對最重的大挑戰。

過去十年經濟高速增長,從權貴所得滴漏出來的發展成果,讓部分中低收入階層也得到了一些福利改善,而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亦令老百姓的「改善預期」沒有幻滅;加上威權政體對自下而上的群眾政治及再分配要求,作出了有效壓抑,社會運行秩序基本保持穩定。

但這種穩定性愈來愈受到威脅。胡錦濤在十八大政治報告中強調,反腐敗問題解決不好,將會「亡黨亡國」,反映中國領導人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換屆政府如何推動政治和經濟體制改革,對症下藥加以解決,明顯帶有迫切性。

十 八大舉行前,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組織了一個「評估十八大後中國發展難題與前景」座談會,有論者指出,胡溫任內也意識到光靠經濟增長,已不能解決全部 的社會問題,因而相對增加了醫療和養老保險等民生項目的資源投入。但深化改革,除了貪腐令群眾對國家的政治信任和認同嚴重流失外,包含官僚在內的紅色利益 集團控制了巨大的資產,成為進一步改革的阻力(見China and the Pivotal 18th Party Congress: Problems and Prospects)。

可以看到,打破官商壟斷,加強非國有經濟部門的活力,一直是管治精英試圖優化投資結構的 改革部分,但金融危機後,政府巨大的財政投入,即使未令到「國退民進」再逆走回頭路,但最多只能蹣跚而行,反映過去的發展模式或制度,運行了相當一段時間 後,就會形成一個頑固的利益集團,不易扭轉。昨天,胡錦濤在十八大閉幕上講話,特別要求黨代表在思想、政治和行動上與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反映黨內不同 集團追求各自利益的行為,中央有需要加強控制。

如今強化黨內凝聚力以維繫政治權力,通過黨章修正案,把「科學發展觀」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 想、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思想,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但意識形態的黏合力,在具體政治和經濟利益瓜分過程中,以及威權政體不再有「強人領袖」威望 的震懾下而顯得脆弱;也使新權力集體領導的運作效率和發號施令容易受到抵制。

照發展形勢觀察,十八大後,第五代領導人未來十年施政的新時代,中國政經體制改革的成敗,不僅決定了中國經濟可否持續發展,並走出「中等收入陷阱」達到小康之境;也決定了在威權政體下,能否成功建立一個向下問責政體的善治制度,形成真正的「中國發展模式」,長治而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