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勝選後美國對中國社會吸引力再度增加,中國近年的傲慢需要美國靈感。
在奧巴馬發表他的獲勝演講的幾小時後,新浪微博——中文世界的twitter上,開始迅速流傳這場視頻的中文字幕版,演講的結尾the best is yet to come成了一時的流行語。一天後,中國共產黨的總書記胡錦濤發表了他在十八大上的主題講話。
「誰說中國能統治世界的!」我的一位編輯朋友感慨說。她的意思再明確不過了,倘若同時看到這美中兩位領導人演講,不管是演講內容還是個人風格,有誰會願意被後者領導呢?
在中國,奧巴馬的連任沒像四年前的競選那樣掀起狂熱,但仍引起廣泛的關注,尤其是對於一群持有自由主義態度的知識分子、商人、官員。這種關注不僅來自於美中這兩國的地緣政治、經濟利益的考慮,也來自於價值觀上的。比起羅姆尼誇張卻狹隘的作風,奧巴馬才代表著美國的理想主義精神與多元價值觀念。而這一點對此刻中國仍至關重要。
自美國建立以來,它從不僅是一個由疆域、人口、制度構成具體國家,它代表某種道德理想——對個人自由與創造力的推崇。而對近代中國來說,美國更代表著一種國際主義的魅力。從大學、醫院的建立,到協助中國戰勝日本的入侵,美國是最重要盟友,它的軍事力量、政治制度與生活方式都吸引著大批中國青年。這一關係因毛澤東錯亂而瘋狂的統治而中斷。而當鄧小平開始了開放政策,美國再度變成了中國效仿的目標、靈感的源泉,這一高潮出現在一九八九年初夏的天安門廣場上,學生用泡沫塑料雕刻了自由女神像,以象徵他們追求的目標——他們要的是美國式的自由與民主。在那一刻,美國不僅象徵著軍事、經濟上的權威,更代表著巨大的道德與價值感召力。
二十多年來,尤其是在過去的十年裏,這種感召力在中國逐漸消退。它與中國國力的崛起有關,與信息革命增加的了解有關,美國不再被過分浪漫化。它也是政府強大的宣傳結果,對「中國模式」、「中國特殊性」的不斷強調,令社會內部瀰漫著新的自滿,人們覺得自己不需要向別人學些什麼。當然,它也與美國自身的表現有關。小布殊的八年生涯,給美國的形象帶來了巨大的損傷,而當奧巴馬執政後,又遭遇了罕見的金融危機。美國遭遇這危機的四年,正是一個中國迅速膨脹的四年。在中國的官僚與軍隊中,他們普遍認定美國即將衰落,而中國將承擔新的領導角色。而在公泷眼中,美國越來越變成一個正常的國家,青年人仍渴望前往留學,新富階層試圖移民,人們很少談論它代表的政治與道德理念了。
也正是在這普遍自滿,繼續催生了中國統治階層的傲慢,加劇了原本就突出的各種社會矛盾。比起四年前,北京奧運會的炫耀與華爾街風波時的普遍自信,中國社會陷入普遍性的文化傲慢。在權力中心的人,仍有一種傲慢與封閉,但在民間社會,一種越來越強烈的不滿四處蔓延,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狂熱的民族情緒不能持久,「中國模式」不過是謊言,而民主意識再度覺醒。
在這個狀況中,美國可能再度扮演某種重要角色,發揮它來自於理念的力量。對於很多持有開放心態的中國人來說,羅姆尼代表的狹隘性對於世界和美國自身都是傷害,而奧巴馬則代表他們渴望的美國形象。
就像我的這位編輯朋友,當她聽到奧巴馬在演講中提到「這個國家擁有強大的力量,並不是因為我們擁有泷多的武器和財富。民主、自由、機遇、堅定不屈的希望才是這個國家保持強大的持久力量」,仍有著強烈的激動,奧巴馬自身就是這種理念的受益者與實踐者。這種理念,正是對於中國共產黨赤裸裸的實利主義的有力反駁。
很有可能,在未來的四年中,美國對中國社會的吸引力再度增加,中國也將再度從中獲取變革的靈感。這將得益於美國經濟的復甦,也源於「中國模式」、「大國崛起」這樣的幻象的消失。而奧巴馬的當選、他的個人風格,無疑是一個令人鼓舞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