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1月14日星期三

陳景輝﹕亞視,再會吧!




有時候,香港不能前進,並非因為社會上下準備不足,而是有人抱殘守缺。聽到亞視反對政府發牌的那些理由,我幾乎以為香港時光倒流20年。在那個涉嫌違規廣播的集會中,他們說,香港電視台數目已經足夠(包括有線及收費電視),毋須進一步開放。聽罷,我心都跳了出來。

10多年,兩個免費電視台的獨大和積弱,已成了最為詬病的現象之一。畢竟,曾幾何時,這個城市是以「電視汁撈飯」,什麼《新紮師兄》、《上海灘》和《大時代》能夠把一家大細「團結」在電視箱前。今時今日,不少電視迷要麼不再扭開電視,要麼扭開精選台重溫30年前的經典,真是情何以堪。社運人也愛開玩笑說,近年人們參與集會的熱情增加,跟電視、電台和電影的衰落不無關係。

其次,亞視所謂的「傳媒愈多紛爭愈多」、「台灣化」云云,真是比喻不倫。首先,這重複了多年來民主建制兩翼的老調,即以台灣作為民主論爭的參照,不管是醜化抑或美化。但這跟當下香港有何相干?我們的問題不是台灣媒體的藍綠二分,而是過度和諧,不管是被謔為「神州台」抑或「CCTVB」的免費電視台。 香港,有自己的路,所謂「台灣化」,不該自動成為褒詞或貶語。

話說回頭,一個多番違反廣播守則、節目一天連播4次和收視率長期偏低的電視台,有什麼資格佔用大氣電波呢?現在還說要阻止競爭,說什麼最好待牌照年期屆滿才發新牌云云。我的回覆是,第一,法例根本沒有規限政府可發放新牌照;其次,大氣電波乃公眾資產,面對經營不善者,政府有責任介入並作出新安排,例如引入競爭。如果7年前,董建華也可因劣績斑斑而於任內辭職,我委實看不出任何讓亞視苟延殘喘的理據。

電視文化已多年頹敗不堪,香港人再不革掉40年來電視壟斷的命,將永遠蹉跎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