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1月15日星期二

明報社評: 房屋供應不宜望梅止渴 梁振英要有行動顯決心




特首梁振英今日提出首份施政報告,在各種深層次矛盾深重下,市民對梁振英提出應對之策,期望甚殷,而據最新民意調查,梁振英處於就任以來民望新低之際,這份施政報告能否贏得市民認同,使他扭轉民望劣勢,有利政府開展和推動政策,備受關注。梁振英這份施政報告可以說是為人為己,能否得到市民積極正面回應,視乎他提出治港藍圖、施政方向和政策目標之餘,會否在迫在眉睫的房屋供應問題上,提出大膽的政策措施,讓市民看到他有決心解決市民住屋問題。

集中精神處理房屋問題  綱舉目張紓緩深層次矛盾

本港深層次矛盾積重難返,是前任特首曾蔭權管治7年政策失誤的惡果,特別是土地供應,曾蔭權任內不開發土地,使政府的土地儲備近乎「乾塘」,形成房屋供應短缺,樓價茘升使市民望樓興嘆,而樓市特大泡沫一旦爆破,勢必對本港經濟、社會、民生構成極大衝擊,所以,曾蔭權失敗的土地政策的後遺症正陸續顯露出來。梁振英確認深層次問題,表明「有膽有識有目標有規劃有步驟的去做」,這與曾蔭權截然不同,但聽其言還要觀其行。

過去半年,梁振英和個別局長備受負面消息困擾,不少人「倒梁」,要他下台,但是同樣有不少人認為應該給他空間施政,改善社會狀。梁振英予人的印象有抱負、有能力,有心為香港付出心力,這是他被寓所僭建問題纏身,誠信受到質疑,而仍有不少人認為應該給他機會做實事的原因。這是梁振英首份施政報告有不一樣意義之處。

梁振英在多個場合,已經說過他的施政重點有5個,分別是房屋、扶貧、安老、環保和推動經濟發展。這5項重點,都很重要,不過,梁振英應該汲取董建華當年的教訓,不宜開太多火頭,應該集中精神和精力,帶領政府全力應對土地房屋問題。房屋事宜牽連最廣,亦積聚最多民怨,事實上,若有土地興建公共房屋,設置更多安老、護老設施,則貧窮、安老問題也可以紓緩。梁振英應以增加房屋供應、解決市民居住問題為綱,綱舉目張,則大局較易穩定下來;另外,這樣亦可以使市民聚焦,不致因為事態繁雜而對政府施政失去焦點。

要解決房屋問題,關鍵在土地從何而來?施政報告要解答這個問題。近期,不少消息傳出梁振英將提出以填海、新界東北、新界西北等大型規劃,增加土地儲備,並以發展新市鎮的方式,應對下一代的住屋需要。梁振英在開拓土地方面,肯定不乏遠景規劃藍圖,不過,即使即時拍板填海造地,最快也要10年以後才可以使用,而事實上,從填海選址到環評等一貫程序,隨時延宕兩三年,所以在一般人心目中,造地遙不可及,長遠願景規劃很有必要,但是無助紓解眼前困境。

應研工廈改建過渡性住房  顯政府解決問題決心

中短期內,政府會調配僅有土地資源,應對房屋需求,例如一些原本規劃作政府和社區設施的土地,改變用途興建房屋,這些調配,可以收到望梅止渴之效,但是因為數量有限,不能扭轉房屋供應偏緊的情。長遠規劃造地,遠水不能救近火,中短期則處於左支右絀狀態,梁振英的土地房屋政策,有什麼亮點使人覺得真的不一樣,以印證他所說的「有膽有識」此言不虛?我們建議,梁振英認真研究加快工廠大廈改作住宅用途,在短期間「變一些住屋出來」,讓有需要的市民入住。

本港約有工廈1400幢,由於單位面積較大,即使改建為300方呎的住宅單位,一些工廈也可以提供數百個單位。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去年9月曾經提過這個構想,計劃放寬城規和《建築物條例》部分限制,免補地價,鼓勵工廈業主改建住宅。有工廈業主曾經提出同樣建議,顯示以這種方式提供的「過渡性住房」,獲得一定認同和迴響。其實,除了工廈,本港約有逾百間空置校舍,是否適合作臨時住房用途,政府也應該研究,以收物盡其用之效。

政府若肯提供過渡性住房,則不但可以協助一些人暫時解決住屋問題,更重要的是向社會傳遞一個信息,彰顯「調動一切可以調整的資源」,表明政府解決市民住屋問題的決心。這有助強化市民對政府的信心和信任。

房屋問題囿於缺乏足夠可用土地,表面看來好像「死症」,難以解決,但是只要政府認真應對,有目標有規劃有步驟地處理,相信香港一定可以闖過這個難關。大約10年前,本港接連出現數年以數百億元計的巨額赤字,很多人對結構性財政赤字是否能夠理順,都不敢樂觀,當時的財政司長梁錦松以新思維應對,不但處理了曾蔭權任財政司長時造成的財政缺口,還趁機改革,為政府開支封頂、改變部門的開支習慣、凍結公務員的體積等,雖然梁錦松因而得罪不少公務員,後更因購車事件下台,但是他果敢規劃下的政府財政,有效地幫助香港告別財赤。梁錦松的示範,說明只要有新思維,敢於打破成規陋習,「困境」、「死症」往往就是進步的動力。梁振英會否從梁錦松處理香港財赤的事例汲取經驗,為香港帶來變革,從他的首份施政報告可見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