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1月15日星期二

潘小濤﹕誰藉「南周事件」挑戰習近平




「南周事件」暫告一段落,罷工「南周」職員復工,周刊如期出版,只是總編輯被調走,始作俑者的廣東省委宣傳部長庹震據報也會離職。

表面上,這是「南周」員工不滿庹震等官員強行刪改新年獻詞,是「南周」與宣傳系統直接對抗。但弔詭處在於,中宣部在事件趨於平淡時突火上加油。17日,《環球時報》發表社論〈南方周末「致讀者」實在令人深思〉,當時國務院新聞辦(「國新辦」)曾要求該報網站刪掉此社評,但不足24小時,中宣部下令強力推薦該社評,並強迫全國報章轉載,國新辦承認「搞錯」了。

顯然,開始時黨內有人認為,該社評不利平息事件,該意見後被中宣部壓下去。換言之,黨內高層對事件有不同取態!

正是這道「轉載令」激起全國報人普遍反感。很多報章勉強轉載也寫明出自《環球》,與本報無關;《新京報》、《瀟湘晨報》等市場大報更公然抗命,不少新聞網出現暗挺《南周》的藏頭詩,微博及論壇上更是鋪天蓋地批《環球》、挺《南周》的留言。面對洶湧民情,《環球》總編輯表明,該文本來1000字,且沒用「外國勢力干預」等,暗示中宣部加插「私貨」,令事件急劇升溫。

事件星火燎原,不僅是新任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巨大挑戰,對習近平等新領導層的能力、改革決心也是嚴峻考驗。若強力鎮壓、嚴厲處罰當事人,當然可結束事件,但習的改革形象蕩然無存,往後施政將舉步維艱,最後必然沉淪到與既得利益集團沆瀣一氣。幸好,習選擇柔性方式處理,絕對符合習及廣東當局的長遠利益,後遺症也最小,只是中宣部權威受挫。中宣部之敗,乃失道寡助之最佳演繹。問題是,他們為何不斷擴大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