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1月17日星期四

呂大樂﹕議題開了很多,且看他們如何救火




可以想像,到了明年今日,特區政府領導層將會十分忙碌。

在他們的第一份施政報告裏,新任特區政府的領導層許下不少承諾,要多方面探討問題。這具體表現在他們打算成立或改組的委員會、督導小組之數目之上。按施政報告內容所描寫,特區政府將通過這些委員會來研究及跟進有關的問題,廣納民意之外,相信其功能還包括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畢竟政府不應只是一個學術研究機構)。

迴避問題?拖延時間?

究竟一般市民會怎樣看待建議中的委員會、督導小組,我不敢在此代為說話。以過去多年的經驗而言,每當政府表示將成立委員會來處理某個社會問題時,通常乃暗示有關當局有意迴避問題,或藉此而拖延時間,而不是急市民所急,對症下藥。政府是否每次均以成立委員會作為金蟬脫殼之計,這或者存在討論的空間,但很多市民不會覺得政府成立委員會是一種積極進取態度的表現,我敢說是普遍在民間流傳的一種想法。

所以,我第一個想提出來的問題是:究竟新任特區政府的領導班子對香港社會的文化、心理有多深入的認識?他們從何得出結論,認為市民會覺得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於方方面面的問題上不斷重複「研究」兩字,是一種嚴肅、務實、進步的做法呢?難道他們真的有信心廣大市民很有耐性,願意給領導班子多一點時間,深入探討問題,樂於靜候研究的成果?所以,問題之一是新任特區政府的領導層對現時社會形勢、民情有無了解。

當然,我們沒有必要假設現任政府跟以前的一模一樣,從而一開始便對於成立委員會的想法採取否定的態度。或者,現屆政府對於引導社會人士參與研究問題,訂定對策特別有一手,並因此而對它底下的諮詢系統甚至信心(至少覺得經他們改造之後,便可克服前朝所遇上的各種困難),認為廣開委員會不會為自己自找麻煩。坦白說,對於新任特區政府的領導班子有這份自信和勇氣,我是相當佩服的。以個人愚見,過去15年特區政府管治,乃目睹所謂的「諮詢式政治」的崩潰的過程。這個現象背後,倒不是什麼香港已變得太過政治化,又或者公務員無心做好諮詢工作,而是單憑制度內的諮詢,已無法再承受來自議會及公眾的壓力。由於特區政府長期處於弱勢,只要是受到社會上某種意見的挑戰,差不多所有之前所做的諮詢程序與工作,便立即報廢。按道理這應該是九七回歸以來特區政府的深刻經驗,但看領導班子在施政報告中所表達的想法,則似乎他們另有一種對形勢與處境的理解。

旁觀新任特區政府領導班子上任以來的表現,除認受性不高和民意基礎並不穩固之外,印象是他們在社會上並沒有很多朋友。我不會排除這可能是錯誤的觀察——或者工商界、傳統親中派比較含蓄,不善表達,未有將心中那份熱情露於表面或實際的行動而已。但無論你怎樣看,也很難看得出這個領導班子擁有龐大的政治能量,足以主導整個社會討論,或平衡來自各方的政治壓力,並將整套已經準備就緒的政策推出於社會。事實上,如果這個班子有這樣的政治能量,那根本就沒有需要在施政報告中不斷重複諮詢和研究了。

這帶出了第二個問題:新任特區政府領導班子對自己的政治能量的評估。要完成施政報告中所提出的各項探討問題的工作,他們在未來的一年裏,需要:

1. 招攬大量來自社會各界的人士參與其新成立的委員會;

2. 而雖然這些社會人士來自不同界別及各自代表不同利益,但又很能夠配合政府施政(總難想像一個執政的政府會因為那種意見來自於一個委員會,而制訂出跟其原來的政綱或施政理念完全相反的政策),很快的達成共識;

3. 由零散的意見整理為具體及可行的政策建議;

4. 他們也樂於將討論及研究結果拿出社會,協助政府在種種重大議題之上進行公眾溝通,平息社會上的反對聲音。

未來12個月好好跟特區政府算帳

現任特區政府領導班子認為擁有這樣的政治能量,順利在不太長的時間之內,於每一個委員會內總結出問題根源,並制訂政策,如此信心爆棚,實在令人對未來12個月裏香港社會的公共辯論,十分期待。

所以我說:明年今日或以前,特區政府領導層將會十分忙碌。議題開了很多,且看他們如何救火。

至於市民方面,則先將特首於施政報告內所寫下的種種承諾記錄下來,在未來12個月裏,好好跟特區政府算帳。在未來一年裏,政府和市民都將會很忙。

作者是新力量網絡主席、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