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1月16日星期三

盧峯: 冇料、冇橋、冇心的施政報告




若果你是低收入市民及貧困家庭,梁振英的施政報告給你的是一條貧窮線。若果你是輪候公屋的市民,你得到的是一張二○一八年後才兌現的期票,還要希望期票沒有變成空頭支票。若果你是大學畢業生或準大學畢業生,準備開展你的事業的話,你得到的是回內地就業的簡介及支援服務,若果你是嚮往鄉郊較悠閒生活的市民,你得到的是推土機帶來的滾滾沙塵,因為未來幾年多個鄉郊地區不是移山就是填海,不是推土就是把農地變成高樓。若果你想的是盡快落實一人一票雙普選,想的是一個真正公平的政制,梁振英施政報告給你的是一張白卷。

上面所提的並不是隨便選出的一些政策,而是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是市民最關注的事項,甚至梁振英自己也誇口要做實事解決這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可惜,他的施政報告或五年施政綱領沒有拿出甚麼實質的政策措施、方案解決問題,有的要不是職權範圍不清不楚的委員會就是望內地打卦,期望內地政府合作或給予優先;又或是遠至不能再遠的水,根本救不了近火。像這樣無方向、無策略、無實質政策的三無施政報告不但令人極度失望,不但令人憤怒,更令人感到梁振英是在蹉跎歲月,浪費時間。

就以被說成是首要、重中之重的房屋政策為例,梁振英說他的政策是協助基層上樓,鼓勵及協助中產階層置業,並為此大花篇幅羅列政府將在哪些地區加快開發土地,在哪些地區填海等。這樣的政策目標雖然空泛,但不能算錯。問題是施政報告根本沒有提出甚麼有效的方法協助基層市民加快上樓,根本沒有提出具體、可量度的指標讓市民知所期待。上屆政府至少提出三年上樓的保證,市民還可以根據這個承諾追究政府施政是否有效。梁振英的施政報告卻連這樣的目標也沒有,市民怎能有信心,怎能相信他呢?

此外,增加房屋供應及土地供應早在上屆政府後期已提出,當時的發展局長、現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已開始四處覓地,並規限發展商要增加中、小型住宅供應。可以說,昨天梁振英提出的五年建屋大計絕大部份是承接了上屆政府的遺產及功績,根本不能算是他的創見。更可笑的是,公屋供應真正有增加要到二○一八年才開始,先不說到時梁振英是否仍在台上貫徹政策,單是土地開發是否跟得上已是個大問號。只要規劃或土地改變用途有任何拖延,梁振英的建屋大計隨時變成一紙空談。

扶貧、經濟發展等重要課題更是不堪聞問,有關政策連方向式指標也欠奉,有的只是一個又一個委員會,例如扶貧委員會、經濟發展委員會、中醫中藥委員會、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某些委員會之下又再附設幾個小組。總之,處理這些深層次矛盾的策略就是多設幾個衙門,多設幾個委員會,多開幾個會;至於實際議題如全民退休保障、標準工時則連較清楚的表態也欠奉,這算是哪碼子的施政報告呢?

不過,最令人失望以至憤怒的還是梁振英視政制、政改問題如無物,更不要說推動落實雙普選。誰都知道,當前香港的管治危機及政治困局全因政制扭曲及不民主所致。小圈子選舉產生的特首根本沒有公信力及認受性處理社會爭議,把多數人的聲音變成少數的畸形立法會同樣難以有效擺平不同利益。只有盡快打通這兩個關節,真正落實雙普選,香港才有可能走得穩、走得遠,香港才有可能避免內耗與空轉。偏偏梁振英對這個深層次矛盾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更不打算有甚麼作為。這完全是失職失責的表現。

五年多前上任特首曾蔭權先生提出第三屆政府的首份施政報告,他同樣表明報告不是一年的計劃,而是五年的施政綱領。報告提出了大量具體政策指標及承諾,包括十大基建刺激經濟、訂立最低工資、發展醫療、教育等六大產業;減稅,實行十二年免費教育、全力推動雙普選……等。這些長遠方向及政策未必人人滿意或同意,但至少是在辦實事,至少對市民許下實質承諾,市民還可以監察及判斷政府有沒有履行承諾。梁振英的五年施政大計卻只有一大堆期票和一大堆委員會,根本沒有甚麼實際方向與承諾,甚至市民想要他問責也不可能。這樣的情況清楚說明,梁振英是個「冇料」、「冇橋」的特首,他懂的只是說謊和語言偽術。



紀曉風:梁特口講務實實則唔打得 《施政報告》盡展十大假大空

憑史上最低票數689票當選特首的梁振英,又以史上最低支持度上任,再於任內最低民望之時,發表他第一份的《施政報告》,既集合了「三低」元素,外界自然已對其不存厚望。果然,沒有希望,原來真的不會失望。

梁 振英一直自詡自己是「做實事」,這份主題是「穩中求變,務實為民」的《施政報告》, 他額外「要求」多三個月時間才完成,揭盅時卻被批評是「穩中求騙」,因為內容既似報告施政,更因梁振英對極多政策都只是提出作「研究」,被網民諷刺他交出 一份「研究論文」,而他本人其實是「研究生」。

口說無憑,老紀整理梁振英這份全文逾2.7萬字的「務實」《施政報告》,就找出最少十大「不 務實」的政策。此外,更有數之不盡罄竹難書的大大小小政策,均是採取「拖字訣」或「研字法」以圖「蒙混過關」,卻可憐700萬港人經歷了如噩夢般的 2012年下半年後,踏入2013年伊始,就要被梁振英繼續蹉跎歲月。

外界一直視《施政報告》是梁振英挽救他極低迷民望的「最後一根救命 草」,由於他上任不過半年,能力已徹底「露底」,故早已放風暗示因前朝留下「爛攤子」,所以他宣布的政策難以即時見效,惟原來一份只求合格的《施政報 告》,對梁振英而言,恐怕已是太勉為其難,以至「最後一根救命草」隨時會變成「最後一根稻草」。

他昨天結上嫣紅色領呔,在早上11時正踏進 立法會議事廳,然後花了約2小時10分鐘,宣讀完自己第一份的《施政報告》。這份《報告》主題為「穩中求變,務實為民」,全長逾2.7萬字,連同引文及結 語共分十一部分200小段,但卻明顯「貨不對辦」,既難言「務實」,更反映不到梁振英自詡自己是「做實事」的作風。

住屋需求是港人現時面對 眾多問題中的重中之重,至於土地政策又是梁振英從競選至當選到上任時,一直強調的施政重點,而他在《施政報告》中,亦花了最多的篇幅(共43段)來闡述他 的政策。他先提出七招短中期措施來「加大加快資助房屋的供應」,卻即時令各界大失所望,因為他首個提出的政策,竟是要到2018年起的5年內,才能令公屋 的總供應量至10萬個。至於其他的建議,部分是「炒冷飯」政策,曾在去年甚至前特首曾蔭權2011年的《施政報告》中「被宣布」,另外如檢討加快興建公屋 及全面檢視適度增加地積比率等,也只是聊勝於無。

然而,梁振英卻在之後「更進一步」,再宣布十招以在短中期增加土地供應,更形容是「強力措 施」,不過措施卻多屬「檢討」與「研究」性方案,而部分如天水圍的土地,除考慮作住宅之用,更有可能是作酒店或其他用途。總體而言,就是遠水難救近火,旨 意他為港人住屋需要提供出路,似乎只是一場奢望。

土地房屋政策令人徹底失望,而梁振英早前在個人網誌透露,尚有經濟發展、貧窮、安老助弱及環保等最少四大範疇,是他在《施政報告》中重點着墨之處,表現又如何?

先 說經濟發展。他提出成立「經濟發展委員會」,建議把前朝六大產業改為發展四大產業,其中在創新科技產業中,不斷吹噓香港優勢,然而他提出的三大建議,皆非 具體策略方案,只說會聚焦優勢,提供支援,以及「研究」推廣香港作為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整體策略,發展更跟本地的高新科技公司並無關係,因為他已表明,希 望吸引更多科技公司來港,而非扶助本地公司分一杯羹。

而在安老助弱政策,其實只得區區五段,在提到安老宿位部分,短期措施是沿用現時政策, 而長遠要為長者物色新院舍的選址以增加宿位,就是從「探討」出發;此外,在針對長期病患長者需要方面,就會「研究」把現時主要提供延續護理、復康和療養服 務的黃竹坑醫院,轉型為療養及護養元素兼備的院舍,換言之方案仍未落實。至於在「長者醫療券」上,政府同樣是「研究」把之擴展至住宿照顧服務的可行性,而 合資格長者以為今年4月可獲發「特惠生果金」(即長者生活津貼),但當局卻是「讓在廣東居住的香港長者領取高齡津貼的『廣東計劃』實施一段時間後」,才會 研究向在廣東養老的長者發放的可行性,既已經「實施」,卻還再要研究可行性,猶如要長者跟政策「鬥長命」,卻難為梁振英一直稱不想長者等了又等。

長者隨時空歡喜,而殘疾人士的需要,同樣未見梁振英把政綱的承諾落實,以單肢傷殘人士申領傷殘津貼為例,梁振英在《報告》中厚顏重提自己有在政綱中提出,然 而「兌現」的方法,卻是交由勞工及福利局正籌備成立的跨部門工作小組研究此課題;他又提到建設無障礙社會方面的工作,卻原來公共屋邨設施中,九成改善工程 已在半年前完成,換言之,跟現屆政府幾乎無關。

他在貧窮線及標準工時等方面,仍繼續《施政報告》「不務實」的風格,先是未有訂出制訂「貧窮線」的具體時間表,全民退保方面也是交由專責小組聽取意見,而勞工一直爭取的標準工時,梁振英就交由「標準工時專責委員會」跟進報告,連研究立法亦未提及。

猶記得競選之時,梁振英多次大賣環保作風,更曾認為香港不用興建焚化爐來解決堆填區爆滿問題,但最終幹出來的「實事」,恐怕仍是要興建焚化爐。他雖云會多管齊下處理固體廢物,同時留下一句「輔以先進的綜合廢物處理設施」,設施為何物,相信不用老紀多言。

其實,他以語言「偽」術來包裝政策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例如在要求港鐵調查票價上,就「希望與港鐵達成『多贏』方案,讓廣大市民分享經營成果」,強積金一直被批評管理費過高,他就稱「與積金局合力,多管齊下,促使收費下調」,共通點均是沒有具體方案。

至於不少港人爭取多年的20162017年雙普選,明明已迫在眉睫,但梁振英只以寥寥111字提及,表示「會在適當時候展開廣泛諮詢」,恐怕連沒有期望的市民,都為此難免感到失望矣。

政 策「不務實」,梁振英更意圖把政策一旦未能落實之責任諉過於市民,竟連最簡單的過海隧道交通分流問題,具體方案將在上半年諮詢公眾,他已事先聲明方案需社 會達成共識才能推行,可以想像萬一方案市民拒收貨,他也沒有責任,也再次印證,《施政報告》最能反映的,實是梁振英沒有承擔的真性情。



信報社評:五年願景朦朧 施政力有不逮

行政長官梁振英昨天發表首份施政報告,以「穩中求變、務實為民」為主旨。他事前強調這除了是年度施政報告外,也是新一屆政府未來五年的施政藍圖。然而,報告顯然未能勾勒出一個清晰「求變」的五年革新藍圖,「為民」亦未見為貧困階層帶來新希望。

從發展角度看,香港競爭力提升和產業優化,必須得到人力資源和技術進步的支持,但教育政策除了提出「研究免費幼稚園教育的可行性」外,其餘可謂一片空白,見微知著,的確很難令人稱許這是一個可孚社會期望的五年發展藍圖。

可以說,梁振英政府第一份的施政報告,完全暴露了一個缺乏充足認受性、缺乏管治威信、行政立法關係充滿對立的管治結構的紕漏,並且大大削弱政府施政的權力強度。

行 政長官強調,解決房屋問題是「重中之重」的施政目標,落實競選時「協助基層上樓及中產置業」的承諾。他提出解決房屋問題的方案,是繼續提供公屋,二○一八 年起,每年把供應量增至二萬個;興建新居屋,並積極開拓建屋的土地資源。但這些措施,顯然無法讓基層很快能夠「上車」;在樓價高企無法回落,尋且重納升軌 的情形下,中產恐怕也難輕易置業。

很明顯,無論特首如何用未來或租或售、或公或私的樓房供應數字,來強化其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但要滿足「基層上車、中產置業」——當中對房地產市場再分配的巨大需求,很多是由他的競選改革承諾所釋放出來,要遏抑樓價飆升,讓基層和中產有足夠負擔能 力買樓,其實需要市場進行一場價格調整和利潤壓縮不可。

如今施政報告只強調增加供應,卻不論市民的負擔能力,實非真正解決了市民安居問題。 更重要一點是,政府圖以解決房屋問題,來展示施政有所作為,即使房屋問題是當前公眾焦點,卻無法掩蓋貧富差距擴大、「N無人士」赤貧加深、人口老化、社會 創業活力萎縮等連串公共問題對社會秩序和發展的破壞性。

未來五年的施政藍圖,對這些深層次問題着墨有限,一是反映迄今為止,政府對此一籌莫 展;二是政策選擇捨難取易,因特首的領袖誠信受損,威望不足,問責團隊的治理能力也受到公眾懷疑,令政府施政的權力強度持續弱化,難以有效處置具複雜性、 爭議性和高難度的社會問題,因而避重就輕。

明顯看到,在談到政改問題,特首梁振英表示特區政府不會迴避,仍有決心爭取二○一七年普選行政長 官,但對相關政策的醞釀及諮詢,竟認為暫時毋須啟動政改工作,希望公眾讓他集中精神,去處理當前市民最關心的房屋等問題,但他的解釋很難讓公眾信服。事實 上,從施政報告中看到,很多重要發展問題都交由多個新舊的專責委員會討論和研究。

從扶貧委員會、經濟發展委員會到金融發展局,亦即由解決貧窮問題到尋求香港經濟未來的新增長點,五年施政藍圖所勾勒的願景及政策思維,相當貧乏,前景朦朧,既顯示不出新特首的管治才具,也令特首本人錯失了扭轉民望和管治權威一沉難起的機會。

目前,行政和立法關係跌至低點,成為政府有效施政的最大障礙,可惜施政報告也沒有提供任何改善關係的發展線索,以提高治理的效率。

很顯然,施政報告未能為香港勾勒出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提不出社會團結發展的政策目標,足以黏合當前社會已告割裂的合作凝聚力。基於新一屆政府權力強度荏弱,治理力有不逮,因而有效解決深層次的問題,「說易行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