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月20日星期五

明報社論: 中港融合不可能逆轉 兩地差異須謹慎應對




近期多宗事件,使內地與本港融合過程中的一些矛盾,驀地突顯出來,而且層次逐漸升高,性質有變本加厲之勢,使人擔心兩地和諧融合受衝擊,出現相互仇視的苗頭。目前,「仇視」雖然只在極少數人之間迴盪,不過,若任由發酵或發展下去,則難保事態不會惡化。我們認為,目前首要權力當局和相關人士必須謹言慎行,切勿火上加油,另外,政府要預見到兩地融合對本港帶來的影響和衝擊,在政策層面及早因應,以免成為「製造」問題的溫脇。

內地人應體認香港價值  香港若被同化是兩地悲哀

隨著內地經濟迅速發展,特別是2003SARS疫情之後,中央以自由行、國企來港上市集資等手段大力挺港,使香港經濟迅速復蘇和再度騰飛,而先富起來的內地人,在港豪情消費,有人戲稱他們在「買起香港」。香港經濟確實得益,但是體積細小,突然間成為10多億人的市場,出現吃不消現象,而兩地加速融合過程中,由於文化、習慣、行為等存在差異,一些矛盾逐步浮現出來。

例如去年,內地人一度來港搶購奶粉,使本港嬰孩有斷糧之險;最近兩年,本港樓價狂茘,與內地人到港置業或炒賣有關,使得望樓興嘆的港人有微言;至於鬧得滿城風雨的「雙非」事件,直接衝擊港人孕婦和下一代的福祉,使更多港人有不滿之情。這些情,雖然反映部分港人對內地人心生抗拒,但是兩地現在的融合模式,成為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撐力量,就是說已經不可逆轉,所以,如何處理好融合所衍生問題等,是一大挑戰。

近日,有內地旅客小童在港鐵車廂食麵片段,在網上流傳,引來本港和內地網民熱烈討論,一向言論惹火的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在一個視頻節目就此大罵「香港人是殖民地的狗」,同時認為港人「無素質所以就要法治」等。孔慶東一貫以語不驚人死不休態度討論問題,他就食麵事件上綱上線,脫離理性基礎,可謂一派胡言,其論點和結論沒有討論價值;只是他的態度,反映部分內地人不但表現出財大氣粗,還有瞧不起港人之勢。我們相信內地人大多理性,不會因為孔慶東的偏激言論而仇視港人,但是他所散播仇港的種子,不容忽視。

孔慶東是極端例子,雖然他的言論目前市場有限,不過,這幾年兩地融合逐漸浮現的矛盾和衝突,要認真面對,並設法使之不惡化下去,否則許多其他地方因為文化、種族、宗教等因素而出現的族群撕裂,導致社會動盪不安,值得殷鑑和警惕。若不幸出現這種情,不會有贏家,香港首先成為輸家,對中華民族也會是一大污點。

就此,我們提出3點意見。

第一,內地人應該認知,維持香港與內地之不同,不單是香港,也是國家的重要資產。香港人堅持的一些核心價值,肯定不完美,不過,若與內地同樣情相比,香港仍然大有可取之處,否則香港不會成為許多內地資金南來寄泊之所,不會吸引內地不少富人移居,也不會成為內地孕婦選擇來港分娩之地了。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香港一些核心價值,若與內地趨同,甚至被內地「同化」了,不單是香港的悲哀,也是國家的悲哀。國家以一國兩制處理香港問題,最根本精神就是要保持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社會制度、生活方式和法律基本不變,這是香港賴以成功的關鍵因素,我們期望內地人對此應予尊重。

第二,內地和香港的權力當局和人士,有責任維繫兩地按良性互動,切切不要從中發揮負面影響。這裏所謂權力當局,不單指政府、公權力而言,例如操持公器、手執話語權空間的傳媒機構,也算是權力當局;至於學者、意見領袖、公職人士如議員等,由於他們的言行對公眾有影響力,實際上都是權力人士。我們期望權力當局和人士切勿刻意製造矛盾、擴大矛盾,警惕因為評斷不當而起著火上加油效果。

第三,特區政府要有預見和警覺性,在政策層面杜防兩地融合過程中的矛盾和衝突。例如內地孕婦來港分娩所衍生問題,牽涉很多層面,而且隨覑時日推移,問題會逐步浮現,特區政府若從人口政策體待,早作配套策劃,例如相應增加產科承受能力、增加母嬰護理設施、增加幼稚園及小學學額等,使港人享有足夠服務,就不會認為內地孕婦來搶奪資源了。同樣地,內地人在樓市興風作浪,使樓價狂茘,港人置業困難,若特區政府增加供應,或以「二元市場」分隔,使港人和內地人分別在所屬市場買到樓宇,則內地人買樓所衍生矛盾就不會出現。

政府要有警覺預見性  從政策層面消弭矛盾衝突

內地與香港互動,過去單線發展,主要是港人到內地,現在則是雙線發展,而由於內地人口眾多,體積龐大,10多億人口之中,只要5%的人對香港有興趣,香港也會吃不消。所以,特區政府要有預見,也有責任在政策層面消弭所產生矛盾,起碼不創造內地人與港人衝突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