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月17日星期二

蘋論: 改善空氣質素不能紙上談兵




特區政府昨天宣佈,將會在兩年後採用新的空氣質素指標,加強規管污染物的排放情況。新的指標只有部份採用世界 衞生組織的最高標準,其餘一部份則屬於中期標準,但政府官員強調,兩年後引入的新指標已跟歐盟等多個發達國家的水平相近。

在眾多污染問題中,空氣污染大概是最顯眼、最多人不滿的問題。秋冬季節抬頭望天,經常只看到一片灰濛濛,整個天空被一團濁氣籠罩,教人不但鼻子、肺部受污染,連眼睛也受罪。而對海外投資者及跨國企業負責人而言,空氣污染同樣是他們主要的關注及批評,部份公司據說更因此而決定把總部遷到其他城市例如新加坡。

除了觀感以外,空氣污染的實質影響包括公眾健康及經濟上的影響更是驚人。根據港大的研究,每年因空氣污染而提早死亡的人超過三千人,因空氣質素差而染病的則高達七百萬人次,多年來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四百億元。這些數據再加上揮之不去的灰黑毒霧在在提醒政府及社會必須大力改善空氣質素,必須盡力收緊污染物的排放。

然而,設定嚴格的空氣質素指標或標準只是第一步,而且是最容易做的一步,往下來如何落實,如何應付新增的成本,如何支付新增的開支是更大的問題及考驗。應該看到,不少國家、地區的政府為了政治原則,為了在國際上贏取掌聲,為了爭取環境保育團體的支持,可以輕易及毫不猶豫的接受及提出極高的環保標準,並以此大肆向外宣傳。但實際上這些國家及地區往往說一套做一套,口頭上設立最高標準,運作上、實際上卻放任自流。年前各國簽訂改善全球暖化情況的「京都議定書」時,西方發達國家信誓旦旦的說將會減少碳排放及大規模轉用清潔能源。可是十多年下來碳排放減少的速度遠比承諾慢,使用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的比例更是嚴重偏低。中國大陸不少城市訂立的污染標準包括空氣污染標準都比香港更高更嚴格,可惜,這些城市的空氣情況只有比香港還要差,藍天白雲的日子少得可憐,有的時候甚至出現暗無天日的可怕狀況。由這些例子可見,紙上的標準很多時是不管用的。

另一方面,落實新的嚴格的空氣污染標準不是免費的,它其實涉及大量的額外開支。以加快淘汰老舊巴士及改用新環保巴士為例,政府可能需要作出補貼或其他稅務優惠才能落實。又以增加使用天然氣發電為例,這種能源無疑較清潔,但價格較煤、核電等高,再加上其他國家同樣增加使用天然氣,令價格易升難降。一旦電力公司要大量採用天然氣發電時,電價難免持續上升,令市民及企業的負擔越來越重。

大型基建的成本同樣難免因新的空氣污染標準而飆升,令政府及納稅人的支出增加。
暫時還難以計算新空氣污染標準將涉及多少額外的成本,也不知道政府、企業、市民如何分擔這些新增的開支。但為了從根本改善香港的空氣質素,為了讓市民及下一代有更多機會呼吸新鮮空氣,有更多機會看到藍天白雲,新的污染標準應當盡快落實,不要再因某些既得利益團體或財團反對而猶猶疑疑,放軟手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