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月20日星期五

梁啟智﹕從維基封網看真假中立




為了抗議美國國會正辯論的反網上侵權法案,維基百科聯同7000多個網站破天荒於周三暫停服務一天,以引發社會對法案的關注。維基百科願意以此激烈方式表態,背後所持的判斷和思考,代表了對自由的崇高堅持。

作為一個依靠群眾編輯、人人也可貢獻條目的網上百科全書網站,維基百科常常面對各種爭議。為了保證公信力,網站特別要求所有條目都要以「中立觀點」出發,不能偏袒任何政治立場。網站在這次政治事件當中不單表明立場而且採取行動,有否違反其中立原則,削弱其公信力?管理人員在聲明當中刻意指出:「雖然維基百科的條目是中立的,但它的存在卻不是。維基百科的存在,有賴於一個自由、開放和不受審查的互聯網。」

這句話可說到問題的核心了。近日,有許許多多和自由相關的議題在香港政治中出現,看得人眼花撩亂。中央政府駐港代表評論本地的學術研究,然後說是他的個人自由;政治團體發動支持者阻礙一般市民行使其公民權利,同樣說是其個人自由而已。表面上,他們都說得對。但在維基百科的宣言面前,這些說法又似是有所欠缺。

維基百科告訴我們,在個人的層面我們固然應該推崇多元開放,在社會的層面我們卻必須要定立一些基礎底線,以為個人層面提供保障。因為雖然維基百科歡迎介紹專制極權的條目,但在專制極權的社會中卻不能出現維基百科。

套用同一邏輯,中央政府駐港代表固然有其言論自由,但我們得考慮在一個欠缺制度保障的香港,到了有天這位駐港代表變成了平民百姓,他也有可能被另一位駐港代表打壓得相當難過。政治團體當然也有號召政治參與的自由,但當他們的參與方式使「恐懼被其他團體干擾」成為組織政治參與的常態,則這個政治團體也得考慮「他朝君體也相同」的一天。

當然,香港社會中拿覑自由反自由的始終是少數。面對政治爭議,香港人更喜歡保持距離,假裝中立。筆者就遇過某些中學的學校周會,邀請講者之前都會先作自我審查,以免題目富有爭議色彩。叫學生努力向上的勵志故事理應多多益善,但如果故事主角剛好是個同性戀者或者內地異見人士則還是可免則免。

什麼是自由?什麼叫中立?

再參看維基百科的宣言,這種虛假的中立無疑是一種自我閹割。我們意圖置身事外的權利,本來就是由前人前仆後繼去爭取回來的。學校在此事上就一點也不中立,因為學校本來就該擔當推動社會進步角色。再舉一例,公營電台主持被革職,據稱是因為「不夠中立」,但如果沒有這種主持人在大氣電波中說話,那麼公共廣播存在的目的何在呢?正如面對自由的威脅,立足於中立的維基百科如不勇敢站出來,那才是違反了其創立原則。

什麼是自由?什麼叫中立?維基封網的例子迫使我們從理念去思考,而不僅僅限於行動形式上的爭持。當每個人也是不想負責的時候才說「自由」,不敢承擔的時候才說「中立」,這樣的社會不亂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