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1月1日星期四

江迅: 香港廉署反貪的制度解密 




《零容忍》記錄了廉署對香港反貪成就的貢獻,中共十八大前夕在北京高調出版,且獲高層青睞,喻示此書的政治借鑑意義和警示含義,被視為中共有意彰顯反腐決心的一種信號。

中共十八大前夕,薄熙來、王立軍、薄谷開來案分別作出處置或判決,此際,一部《零容忍——香港廉政公署四十年肅貪記錄》在北京高調出版。這部被稱之為「全球第一政治清明樂土的制度密碼」告示讀者:官場必知的明規則,從政必避的暗陷阱。「零容忍」再度成為大陸官場公務人員流行語。

二零零二年中共十六大以來,貪腐落馬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之中,除原重慶市市委書記薄熙來外,有原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軍中有原海軍副司令員王守業、總後勤部副部長谷俊山;有九十多名省部級高官因違法、違紀落馬,其中有貴州省委書記劉方仁、湖北省長張國光、廣東省政協主席陳紹基、安徽省委副書記王昭耀、福建省委常委荊福生、北京市副市長劉志華、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家盟、遼寧省高級法院院長田鳳岐、天津市檢察院檢察長李寶金、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國土資源部部長田鳳山、國家藥監局局長鄭筱萸、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松有、公安部部長助理鄭少東等,還有相當一部分腐敗蛀蟲來自大型央企、國有商業銀行和副部級高校,如中石化董事長陳同海、中國移動黨組書記張春江、建設銀行董事長張恩照、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王益、天津大學校長單平等。

中共越來越認識到腐敗是執政面臨的最大威脅,中共生死存亡繫於是否反貪和能否倡廉。恰逢十八大召開前夕,中南海面臨新老交接,按慣例,這種敏感時期,重大出版選題都謹慎處置,延後放行。然而,中央電視台《朝聞天下》、《東方時空》等節目大篇幅報道「廉政公署:貪腐零容忍」,而這部三十萬字的紀實作品《零容忍》也高調亮相上市,且獲高層青睞,顯得相當微妙,喻示此書的政治借鑑意義和不同凡響的警示含義,被視為中共有意彰顯反腐決心的一種信號。

鳳凰衛視首席時事評論員何亮亮撰寫的《零容忍》,由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這家出版公司的主管部門是國家安全部門,此書能在敏感時期高調推出,引起一些人士猜測。據出版社透露:此書尚在印製之中,武漢、長沙、上海、廣州等地紀檢部門和黨政宣教部門紛紛接洽出版社,批量採購此書,北京、成都等地多所黨校和行政培訓學院也與出版方聯繫,詢問邀請作者何亮亮前去演講事項。

《律師文摘》創辦人王俊秀認為:何亮亮的這部作品以香港廉政公署成立以來的社會發展為背景,以廉署所偵辦的多起驚心動魄的大案要案為經緯,全面揭示了香港廉署在肅貪工作中所起的巨大作用,頗具參考價值。《零容忍》詳實而客觀記錄了香港的反貪成就,以及它一路走來所遇到的風風雨雨,揭示香港廉署的歷史、功能和作用,闡述為什麼在香港這樣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廉政程度會如此之高,為什麼廉署使貪贓枉法者聞風喪膽。香港的廉政公署也為世界提供了一個政治清明的重要制度。《零容忍》是難得一見的反腐紀實。

香港廉政公署簡稱「廉署」,英文全稱為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簡稱ICAC,是香港打擊貪腐的權力部門。廉署英文名稱的意思是「獨立反貪公署」,「獨立」乃是這一機構的精粹。當下香港已是一個很難看到標語的社會,但有一條標語幾乎每個香港人都家喻戶曉:「香港勝在有ICAC」。香港的法治與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得力於廉署這一獨特機構。作者在書中描述,廉署成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之前,香港社會貪污相當嚴重,於是在一九七四年通過《香港特派廉政專員公署條例》,成立一個「與任何政府部門包括警務處都沒有關係的獨立的反貪組織」,即香港廉政公署,揭開鐵血反腐序幕。廉政公署獨立於香港政府的架構之外,擁有極大的相應權力,廉政專員直接對最高行政長官負責。香港回歸後,根據《基本法》,廉署繼續執行其法治守護神的功能,全權獨立處理一切反貪污工作。

作者在書中介紹說,廉政公署由三個部門組成:執行處、防止貪污處和社區關係處。這三個部門的工作分別是調查、預防和教育,三管齊下對抗貪腐。「三位一體」的架構成為廉署高效的組織保證:一方面透過執行處全力肅貪,讓腐敗分子逢貪必被抓而「不敢貪」;另一方面則將反貪重心前移,透過審核政府部門的工作,堵塞貪污漏洞,使相關人員「不能貪」;透過教育宣傳讓市民「不想貪」,培育反貪防貪和廉潔自律的深厚土壤。香港能成為世界上最廉潔的城市之一,廉署功不可沒。

何亮亮說:「在香港生活近二十年,對香港的法治及文明程度有較為直觀的感受,並由此產生了揭示香港廉政公署成功原因的衝動。」為了寫作本書,他對香港廉政公署進行了多年深入持久的觀察與分析,搜集了大量難得一見的資料。何亮亮說:寫這部書,絕不是「趕形勢」、「逐熱點」的刻意籌謀,也不是有意選擇薄熙來、王立軍案處置之際而推出此書,以吸引眼球。《零容忍》暢銷,表明社會還是崇仰正面價值的,他希望這本書對中共黨政官員有借鑑參考,「公眾對反腐倡廉的前景還是充滿信心的」。

香港廉署一直秉承「零容忍」,態度特別值得借鑑。書中談到香港廉署廉政專員湯顯明的一番話:反貪的關鍵不是「嚴懲重判」,而是要做到「逢貪必被抓」。在他看來,「死刑並不能阻嚇貪污犯罪的發生,因為只要有高利潤在,殺頭的生意總會有人做;而『逢貪必被抓』則屬那種肯定賠本的買賣,不會有人做。所以,反貪機構的關鍵是要做到對腐敗『零容忍』」。調查顯示,這部書吸引了許多關心時政的青年讀者,許多讀書頻道的網評顯示,讀者普遍希望本書介紹的經驗能夠教育從政人士。隨著出版銷售,「零容忍」成為用以敲打官員的警示口訣。

此書的監製宋強接受亞洲週刊採訪時說:「回歸後,廉署根據基本法繼續執行著其法治守護神的功能,名聲遠播內地,引起了內地媒體和民眾的極大興趣。對於國內的反腐工作,香港廉政公署的肅貪成就,頗具很高的參考價值。」因為廉署反貪制度完備,執行到位,屢破大案要案,包括中國內地相關政府機構在內,都在研究和學習香港的反貪經驗。

宋強說:「香港成為全球仰視的廉政高地,其制度優勢不言而喻,高效反腐已成為社會共識,內地重視香港廉署經驗由來已久,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電影《廉政風暴》開始,廉政公署的威名在內地已深入人心,『喝咖啡』成為流行二十年之久的名詞,不過相關的制度啟示,在理論界有些紛擾。畢竟兩地政情、制度有別,但廉署的肅貪力度和在香港政府運營方式,吸引著內地讀者。他們希望有一部高品質的關於廉署主題的著作,以供全社會了解借鑑。至少給關心黨風政風建設的讀者一些內在啟示,現在這部作品出現了。」

廣東政要肯定廉署模式

早在二零零八年,《深圳市近期改革綱要》出現在深圳市政府官方網站上。關於反腐工作,《綱要》明確提出借鑑香港特區廉政公署模式,研究創新反腐廉政的工作機構和運作模式,透過特區立法賦予其必要的許可權,拓展監督的範圍和職能,授予必要的手段。零九年,廣東政法領導人就高調肯定香港廉政公署「國際社會譽為經典的反貪模式」。廣東要在繼續堅持原有紀檢監察體制機制優勢的同時,按照懲處、教育、預防、監督的基本職能調整力量,整合資源,優化機構設置。廉政公署別具借鑑意義。然而,廉政公署再好,也不可能拿來就用,它的形成和運行有其獨特的社會、體制和文化環境。



何亮亮: 《零容忍》

內容簡介
  
上世紀70年代以前,香港曾經是個貪污盛行的社會,連消防隊救火、醫生給病人急救都要收黑錢,否則消防員到場後就會按兵不動,而醫生則會看著病人在死亡線上掙扎,拒不施救……香港警界、政界的貪污腐敗狀況更為嚴重,一位後來在廉署反貪風暴中被治罪的名叫韓德的香港警司曾有一段著名的供詞:貪污在香港警察隊伍中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就像晚上睡覺,白天起床、刷牙一樣自然。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後,如良醫診病,捏住政府機構的痼疾所在,香港由此才真正迎來了廉潔的黃金時代。《零容忍》系香港廉政公署40年肅貪記錄,作者何亮亮從內地移居香港近20年,是著名的國際問題專家,鳳凰衛視評論員。


第一章  反貪的關鍵不是嚴懲重判」,而是做到逢貪必被抓」

2012年的香港,無論政壇還是經濟界,都發生了幾件大事329日,全球華人富豪新鴻基地產掌門人郭炳江、郭炳聯兄弟及香港特區政府前高管許仕仁被捕,後獲保釋。4月底,廉政公署懷疑唐英年觸犯《選舉條例》,在選舉期間作虛假陳述,並在與選委聚會時提供紅酒款待,因此廉署要求其提供相關資料。
  
上述事件均為廉政公署的大動作,令港人對該機構贊賞有加,但令人想不到的是,接下來廉政公署自己卻出了大事。
  
今年430日,廉政公署三名調查員在窩輪天王吳鎮濤造幣案中,因妨礙司法公正及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分別被判入獄1830個月。消息一出,全港嘩然。

  
廉政公署簡稱廉署,英文全稱為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簡稱ICAC
  
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以前,香港曾貪腐盛行。廉署成立後短短數年,香港便躋身全球最清廉地區之列,目前在透明國際180個國家和地區排名中位居第12位,在亞洲則僅次於新加坡。與之相應,香港廉署也走過了從最初被質疑到很快確立強大公信力的過程。
  
香港廉政公署是根據《廉政公署條例》於1974215日成立的。它獨立於香港政府的架構,廉政專員則直接對行政長官負責。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廉署全權獨立處理一切反貪污的工作。廉政公署由三個部門組成:執行處、防止貪污處和社區關系處。這三個部門的工作分別是調查、預防和教育,三管齊下對抗貪腐。
  
貪污授受相悅,是一種非常隱蔽的罪行,要進行調查並在法院內把犯案者定罪是非常困難的事。因此,廉署獲以下三條法例賦予的廣泛調查權力,以打擊貪污,它們分別是:《廉政公署條例》、《防止賄賂條例》及《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
  
廉政專員湯顯明強調,反貪的關鍵不是嚴懲重判,而是做到逢貪必被抓。在他看來,『死刑並不能阻嚇貪污犯罪的發生,因為只要有高利潤在,殺頭的生意總會有人做﹔而逢貪必被抓’則屬那種肯定賠本的買賣,不會有人做。所以,反貪機構的關鍵是要做到對腐敗零容忍。』
  
廉署有兩句經典廣告詞,在香港幾乎婦孺皆知:香港,勝在有ICAC廉署保密,密密實實



第二章 當賄賂成為基本生活必須支付的成本

1973年,內地仍處於文革之中,而一水之隔、位於珠江出海口的香港,彼時正在經濟起飛期,一片繁榮景象。
  
不過,這一年3月,香港爆發了第一次大股災,恆生指數由1700點暴跌至500點。經歷了1972年全民炒股的熱潮,港人從沒見過這種股市暴跌的全民恐慌。還是在這年的3月,發生了逾萬教師反對減薪的大游行,規模之大在香港史無前例,港英政府被迫收回成命。
  
夏天,災難仍未消停:第一個名揚國際的華人功夫巨星李小龍暴斃,世界華人無不為之震驚和悲傷。

生活還是要繼續,而困頓中的人們其實很擅長從生活中找到樂子。這一年,香港的無線電視台首次按年舉辦香港小姐選舉,當時19歲的台灣美人林青霞首次出現在《明報周刊》的封面上,這些都是港人茶余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
  
政府也在試圖改善民生。這一年,港英政府從稅收中積累了大量資金,開始興建公屋,為中下階層的民眾提供符合基本要求的租金廉宜的住房,市民的居住條件逐漸改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
  
經濟增長帶來的社會問題之一,就是政府官員的貪污腐敗。香港從開埠以來就在英國殖民當局的統治之下。在經濟起飛之前,香港經濟主要依靠自由港地位從事轉口,經濟規模不大,官員的貪污和腐敗問題不是很嚴重。20世紀50年代後期以來,香港的制造業迅速發展,成為亞洲主要的輕工業生產和出口地區。隨著財富的迅速增加和積累,官場特別是紀律部隊(包括警察、海關、出入境管理、懲教、消防等部門)內部缺乏約束和懲治機制,官員貪污受賄的腐敗現象愈演愈烈,市民為了維持生計及快速取得應有的服務,只好被迫用走後門的方式。當時茶錢黑錢派鬼等各種代替賄賂的名堂不斷出爐,市民不僅熟知門路,甚至將賄款當成生活中必備的一部分開支。
  
當時貪污在公共服務機構中相當嚴重,例如救護人員送病人就醫前要索取茶錢,消防隊員開水喉(自來水管)滅火要收開喉費,醫院病人也要打賞給打掃的清潔婦,才能取得開水和便盆,所以當時市民只要使用公共資源,就必須要賄賂。賄賂,已經成為基本生活必須支付的成本。
  
而貪污在警察單位中更為嚴重,當時受賄的警務人員包娼包賭、販毒賭博樣樣來,警察尤其是各級警官普遍收受賄賂,民眾到警察機關辦事都要送紅包,這幾乎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潛規則。
  
警察腐敗,造成了社會秩序嚴重混亂,市民苦不堪言。這時人們才真正認清貪污之禍。60年代中期一度在社會上頗有影響的反對港英(港英政府簡稱,下同)統治的情緒也開始抬頭。
  
此時香港大學生保釣一代已經產生,香港培養精英的主要學府香港大學這一年的畢業生中,包括了一批今日香港政界、工商界和文化界的名人。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思潮開始在大學生當中激蕩,而這種思潮也開始在社會上蔓延,香港市民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對殖民當局的腐敗十分不滿,各種抗議活動此起彼伏,對港英當局構成了極大的壓力。
  
港英其時已經很明白,如果不能比較徹底地展開反腐並且從制度層面防止腐敗,港英的殖民統治將會受到強大的挑戰。
  
葛柏案即在此時爆發,而查處葛柏案直接催生了廉政公署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