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上周五出招遏抑樓市,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卻在政府出招前,於9月20日及10月10日先後出售了兩個物業,被質疑有否「春江水暖鴨先知」,利用行政會議成員的身分得悉政府內部消息而先行售樓獲利。
林解釋,他在上周離港,直至政府出招翌日才回港,缺席該星期的行政會議,事前對新措施並不知情。周一接受《蘋果日報》查詢時,他解釋「我都係上星期六落機睇到新聞先知」,但到了周二他在出席行政會議時面對記者,卻改稱他是於上周五晚上透過電郵,才知道政府公布遏抑樓價的新措施。
問題不是林奮強有沒有出席上周的行政會議,一如其他行會成員所透露,當日會議並沒有討論過有關的遏抑樓市措施,更何,兩所物業是分別於上月20日及本月10日出售,已經是一段時間前的事,與上周行會會議無關。
疑問之一:
在招數醞釀過程中有否得悉?
問題反而是梁班子要遏抑樓市的決心,並不是始於上個禮拜,不是突然間從「石頭爆出來」,已有一段時間醞釀,例如在8月底便推出過梁十招,所以我們有理由懷疑:
‧在行會過往的會議中,是否完全沒有討論過兩招遏抑樓市措施的可能性?
‧作為行會中少數的經濟專家,梁振英和其他有關官員有否在會議外,特地諮詢過林對這兩招的看法?
‧就算沒有具體提到這兩招,在這些正式和非正式場合,林會否在與官員的對話中,意會到政府即將出重招遏抑樓市?
對於以上3條問題,如果有任何一條的答案是「有」的話,那麼林「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嫌疑便很大,希望林奮強和政府能夠澄清這些疑問。
疑問之二:
為何以低於原先叫價和市價急於沽樓?
尤其是,10月19日《明報》經濟版有一篇特稿:〈林奮強沽寶華軒勁賺572萬,行會新貴以995萬售,低放售價7%〉,昨天亦有報章報道,兩所物業的售價低於市價一成。樓市在不斷創新高,為何林會突然低於原先叫價和市價急於沽樓,是他原先一早定下的「叫高售低」的策略?是他預測樓市之準真的有如神助?還是因為「春江水暖鴨先知」,趕在政府出招前減價去貨呢?
早於7月8日,林奮強在接受香港電台專訪時說,他向特首書面承諾,5年任內不會買賣手上的物業,避免有利益衝突。但當時他卻多加了一個註腳,那就是為準備未來5年的生活費,會把手上價值一成的物業套現,但單位數目並沒有講清楚,他說:「未來5年我要食老本,因為我不會接受任何公職等原因,我一定要對家人有一定承擔。兩個媽媽都80多歲、90歲了,我要準備一筆錢,若要入院住ICU(深切治療部)5年的話,又或家中有任何事故,我要準備充足,所以短時間內要沽出少許手持物業,準備一筆現錢,或要賣出少於手上一成價值的物業。」
疑問之三:
有否向物業代理更改過放售指示?
老實說,我對這種說話方式並不欣賞,一方面說不會買賣手上的物業,但另一方面又說要沽出一些物業套現,以籌措一筆生活費,如果出於梁振英的口,定會讓人想起他一貫的語言偽術,為自己的說話開定後門。但出於林之口,他沒有這種「往績」,我願意為他疑中留情,退一步,從他的邏輯來理解。
周二,林奮強說,物業6月尾已經放售,在加入行會取得任何政府內部資訊之前,所有有關物業買賣的決定已經作了,所以不存在問題。
但這又是否真的決定已作,再不存在問題呢?答案是否定的。
就算物業已經於6月尾放售,之後並沒有增加新的單位,但這並不表示沒有新的決定可作,不可以按手上最新的情報及研判而調整決定,例如究竟是「企硬」價位,還是割價求售以求盡快「去貨」呢?前面提到,為何林會突然低於放售價和市價,急於沽樓,這就是相關的疑團。
要能澄清這些疑團,方法之一,是由林奮強公開他的物業代理之身分,並准許對方公開自己的放售指示,例如有沒有突然更改放售指示割價急於沽樓,還是自6月起便按既定放售方針辦事等,提供更多背景資料,讓公眾可以以此作出判斷。這是顯示自己君子坦蕩蕩的最好方法。
在我有限的接觸中,印象中的林奮強是一位謙謙君子,為人彬彬有禮,對香港亦懷抱熱情,希望他能就上述的疑點一一詳細解釋清楚,挽回公眾對他的信心。我期盼和樂於看到,林真的能夠圓滿解釋各方的疑問,顯示自己問心無愧。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