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美國族群議題愈來愈為世界各國重視,但其實在美國本土,早在冷戰結束後,「大美國主義者」一片樂觀之時,已有不少右翼學者、評論員對此感到不安。例如以發表「文明衝突論」廣為人知的亨廷頓教授,生前曾出版著作《我們是誰》,擔心新移民後裔和自由派會合力摧眦美國(「我們」)的核心價值。當美國白人出生率持續下降,非洲裔、拉丁裔人口持續上升,白人數十年內就會成為美國少數族群,這趨勢對總統大選有何影響?
白人減少共和黨恐變在野黨
表面上,民主黨自然是上述趨勢的受惠者,因為主要少數族群都明顯傾向形象相對多元的民主黨。以非洲裔美國人為例,上屆他們投票給奧巴馬的高達95%,就是1992年投給克林頓的也高達82%,成了共和黨最難拉攏的族群,哪怕共和黨曾推出一些標誌性黑人代言人參選,也扭轉不了它代表白人利益和最富有階級的形象。至於出生率和移民數目同樣驚人的拉丁裔美國人,上屆投給奧巴馬和麥凱恩的比率是67%:31%,亞裔則是62%:35%。在這屆選舉,一般民調預測奧巴馬大概能維持上屆在少數族裔票源的優勢,羅姆尼的摩門教背景、白人富豪形象,加上在外交議題連連出醜,也不利他拉攏非白人群體。難怪不少共和黨人擔心假如他們再不轉型,在人口結構此消彼長下,在未來政壇只會成為永遠的在野黨。
拉攏亞裔比想像中容易
但當我們仔細閱讀數字,卻發現現實世界並非這麼簡單。在2004年,布殊連任成功的一大關鍵,就是得到為數不少的拉丁裔選民支持:他和民主黨對手克里的拉丁裔支持度是45%:55%,而在四年前,他和民主黨戈爾的拉丁票比率卻是35%:65%。換句話說,在2004年,民主黨流失了大約10%的拉丁票,他們被認為是最重視宗教道德、倫理價值的一群拉丁裔人,布殊因為任內強勢支持保守價值,加上曾長期擔任和墨西哥接壤的得州州長,贏得不少歡心;相反克里比起戈爾、奧巴馬都缺少代表弱勢社群的色彩,就鞏固不了民主黨基本盤。再以亞裔為例,在1992年,他們原來是以55%:31%支持共和黨的老布殊,因為以往移民美國的亞裔不少是為了逃避中國、越南、北韓等共產政權,意識形態相對傾向共和黨,加上老布殊曾任駐華大使,也令一些亞裔人士感到親切。
這些數字,都反映共和黨日後不一定對族群議題無計可施。其實拉丁裔和亞裔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一向相對保守,其實更接近共和黨的若干核心價值,只要共和黨未來重點推出拉丁裔候選人,再度身訂做政綱,例如以關注拉丁美洲、而不是中東為外交重點,不難異軍突起。須知目前共和黨已有兩名拉丁裔州長,分別代表新墨西哥州和內華達州,也有一名拉丁裔參議員,他們都是未來選總統的黑馬。至於亞裔的平均學歷及收入,甚至比美國白人更高,相對不大看重民主黨的福利政策,投票傾向還有很大可塑性,只要共和黨找到合適的代言人,有了老布殊的數據打氣,拉攏亞裔也可能比想像中容易。
拉丁裔亞裔票源左右大局
從羅姆尼陣營不惜犯下美國政治禁忌,公開說「共和黨鮑威爾支持奧巴馬是因為二人有共同膚色」可見,共和黨目前已幾乎放棄黑人選票,這也是共和黨高層感到徒勞無功的戰場,但只要它在未來四年能拓展拉丁裔和亞裔票源,兩黨均勢就足以維持下去。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國際關係研究月刊》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