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2月4日星期一

呂秉權﹕嚴以律人,寬以待己,中國難出好奶




承周六文章《弱勢政府慢三拍 拖累港童急補鑊》,今天繼續和大家談奶。

近年,中國躋身多個世界第一,顛覆全球市場。

中國是全球最大煤炭進口國,影響國際價格、生態環境;中國以農立國,但降格成全球最大的糧食輸入國,人們擔心中國不能自給自足,吃光世界;中國是全球最大奶粉入口國,港媽、歐美澳紐媽媽對陸客聞風喪膽,大家鲻身捍衛本土市場,保得一罐得一罐。

事實上,中國的嗜奶之手已伸向全球,在每年進口的基礎上,再在香港、澳紐、歐美等地橫掃千軍。各地針對中國遊客或留學生已實施限購令,並特別以中文列出限購通告。

中國在全球有百多萬留學生,他們是搜購外國奶粉的主力,全國近1000個海外奶粉直銷網站,主要靠他們郵寄食糊。

內地媽媽之所以對港版和外國奶粉趨之若鶩,歸根究柢是內地乳業「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的雙重標準所致。

第一,內地很多所謂的進口奶粉,包括一些國際品牌,其實是在內地再加工和包裝的,有機會受到污染。

第二,內地對國產奶的奶源,實施全球最接近馬桶的檢疫標準,每毫升的細菌總數,在2年半前由50萬個,放寬到200萬個,超出歐盟標準19倍!怪不得內地業界人士譏諷此為中國乳業的奇恥大辱,不知國人到底是在喝牛奶還是吃蒼蠅?

試想像,如果一家刺身店,又賣六星級魚生又賣坑渠魚刺身,魚生師傅一個超級衛生,一個則蒼蠅滿身,如廁不洗手,一店兩制,人格分裂,食客會否掉頭走?他會否選擇到旁邊標準統一、乾淨衛生的食肆幫襯?

其實,在「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的標準下,內地高幹子弟和乳業界高層,他們不知有多少人已透過香港和海外直接進口正版外國奶粉給子子孫孫享用,這就是真正的市場導向!

作者是浸大新聞系客席高級講師

 
吳志森﹕奶粉荒也不能放棄香港的核心價值

奶粉問題擾攘幾星期,政府終於出手,推出了梁振英口中的所謂「辣招」,立時即做,設立24小時奶粉熱線,訓練超過200人聽電話,確保過年前所訂的奶粉可以送到家門。政府做中間人介入商品供銷活動,前所未有,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奶粉是嬰兒的主要糧食,緊急情特事特辦,又可立時紓緩媽咪爹懐的焦慮情緒,無可厚非,但這條熱線會長期設立?還是短期措施?除了奶粉之外,政府會否介入其他短缺商品?箇中的政策原則為何?是否需要解釋清楚

中期措施,是修改出口條例,除非有許可證,禁止帶超過兩罐奶粉出境,否則將受重罰。法例還待修改,先由行會拍板實施,才交立法會審議。有關措施會增加水貨客的成本,但用螞蟻搬家的方式同樣做到,是否有效遏止水貨活動,還有待考驗。因為涉及修法,政策原則和法理依據為何?更要清楚解釋,這些都是香港的核心價值,絕不能因為權宜行事而丟廢。

奶粉熱線反應熱烈,幾天之內已有幾千電話訂貨,暫且紓解緊張。但出口法例還未正式修改,限量出境的措施還未實行,無論是零售商還是消費者已經反映,奶粉供應充足,購買已經沒大問題。這種現象如何解釋,就相當值得深究了。

「準暴力」行為不應鼓勵

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暢銷奶粉入口商三番四次強調,奶粉供應充足,除了大賣廣告,還打開倉門,展示140多萬罐奶粉的存量。但到零售層面,總是缺貨而引起恐慌。奶粉短缺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中間的供應鏈出了什麼問題?是千夫所指的水貨客把奶粉都買走了?是供應商聯同零售商借水貨客「過橋」,做一場大龍鳳,有貨不賣,做成緊張,乘機抬價?還是坊間流傳,每年供應奶粉的數量與當地出生率掛鹇,存倉是整年的數量,即使供應緊張,也不能一下子全部推出,否則會被水貨客全部掃光,無以為繼。這種說法至今仍未得到有關方面的確認,有待查證。

奶粉事件最令人不安,是有港人到旺角當街截停疑似水貨客,用尺量度行李的一幕,即使沒有誤中港人副車,這種被美化為「輔助執法逼政府做」的行為,雖然博得了不少民粹掌聲,但絕對不能鼓吹也不應鼓勵。這是一種「準暴力」行為,與民兵私設關卡自行執法截查敵對分子,沒有根本的分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你在香港或內地遭受類似對待,會不反感甚至反抗嗎?除非目的是要挑起衝突,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回歸15年,香港急速向下沉淪,核心價值受到摧眦,剩下可以自傲的已經不多了,法治人權的原則還要堅守絕對不能放棄。內地反日示威,群眾基於民族主義「義憤」,沿途搗眦日式食肆砸爛日本牌子車輛。如果這種野蠻行為在這裏出現,香港與一個普通的中國城市還有分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