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7月12日星期四

信報社評:組閣先天不足 施政能力成疑



以梁振英為首的特區政府上台不及兩個星期,發展局局長麥齊光便因涉及詐騙房津醜聞請辭,成為新班子率先下台的問責官員。事件嚴重打擊特區政府的管治威信,不管人們是否贊同梁振英的治港政綱,他及其管治班子的施政能力已經成為疑問,令人擔憂。

事實上,如果不是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出爾反爾,斬釘截鐵聲稱倘若行會與平機會的職位出現角色和利益衝突,他將會毫不猶豫地辭去行會召集人一職,現時可能已 經兌現承諾,辭去行會召集人的職位。倘如是,新政權在短短半個月內便已經損兵折將,予人分崩離析的負面形象,新管治班子能否「齊心」一致治港,的確不無疑 問。

撇開林煥光應否辭職的政治爭拗和麥齊光是否罪有應得不談,梁振英甫上台即陷入窘境,開局不濟,未能施展政治抱負,讓他的支持者和對他抱 有期望的普羅市民看到新政府的施政實效,關鍵的原因是梁振英沒有權力和能力組成自己屬意的管治團隊。無論問責官員抑或行政會議成員的組成,都予人拉雜成軍 的感覺,來自不同的陣營和利益團體,只有少數才是所謂「梁營」的核心成員。即使不計現時的管治團隊的資歷、聲望、社會地位、識見和能力都不及過去三屆特區 政府,單是處理錯綜複雜的內部矛盾和擺平各個組合的紛爭,梁振英已見左支右絀、力不從心,看不到市民期望的強勢領導的風範。何況梁振英自己亦因僭建問題陷 入政治誠信危機,至今仍未徹底解決,無法釋除公眾疑慮。最令人驚訝的是,部分行會成員竟然與梁振英並不熟悉,他的挑選準則為何,更添公眾疑竇。

作為小圈子選舉的產物,梁振英政權的認受性,背負了先天性的缺陷,但那可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因為實現普選之前,過去三屆政府同樣是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的。然 而,兩個前任特首上台時皆民望高企,令社會大眾有所期盼,所以享有一定的政治蜜月期。最重要的是,董建華和曾蔭權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挑選自己的團隊,所 以即使所謂問責制並非真的向社會整體問責,對行政長官卻是絕對問責的。作為特首,他們至少可以如臂使指,有效管治。

梁振英的處境完全不同, 可謂先天不足。因為今屆的特首選舉是所謂有競爭的選舉,來自建制派候選人的競爭空前激烈,由互相攻訐、抹黑種下的嫌隙,至今沒有消除,矛盾之對立和利益之 衝突,甚至可能較諸與反對派的鬥爭還要尖銳,並非中央一廂情願的「大和解」建議便可解決問題。因是之故,即使梁振英在普選後標榜沒有「梁營」、「唐營」之 分,但真正有識之士和有能之士似乎都有所保留,不願意加入梁振英的管治團隊,以致新政府組班障礙重重。

梁振英政權的不濟,最令人擔心的並非他個人的去留問題,而是在「一國兩制」下,「港人治港」的實踐已經敲響警號,令人質疑現實上的可行性,更為內地的保守政治勢力增添藉口,加快在本港成立「第二支管治隊伍」的步伐。

「一 國兩制」、「港人治港」是鄧小平解決香港前途問題的偉大發明,史無前例,不僅是香港社會的長期穩定繁榮所繫,更關乎國家發展的長遠利益,還有是對國際的莊 嚴承諾。但十五年下來,由「商人治港」、「公務員治港」到現時被視為「幹部治港」的中央「欽點」模式,已被實踐證明不行,無法有效管治香港,解決社會深層 次矛盾。餘下對策,似乎別無選擇,惟有盡快落實雙普選一途,由全體市民選出自己的政府和代議士,集合全港的優秀力量,實現真正的「港人治港」,為建設更美 好的香港和國家共謀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