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最能說明一個地方:人在外地一時三刻想不到拿甚麼介紹香港,最簡單是掏出一個錢幣,說說硬幣上的紫荊花、紙幣上的維港與機場,像是一個城市的
wallpaper。香港開埠雖然短短百多年,但因其獨特歷史背景,衍生了一張張色彩斑斕的貨幣演變圖,見證本城走過的不同歲月。
今日就讓我們從一蚊雞說起。
記者:劉嘉蕙
攝影:楊錦文
鳴謝:鄭寶鴻提供珍藏拍攝
一蚊銀=半個月人工
今 日在街上丟了一蚊,你可能連蹲下來執都費事。1840年代香港開埠之初,市民平均月入只有兩蚊,所以一蚊銀已經講緊半個月人工!當年的一蚊「銀」,的的確 確是銀。一方面中國清朝留下來的銀錠,依然廣為市民使用,這些銀錠形狀大小各異,重點是重量,市民要分辨真偽,靠的不只是眼,還要上秤量度;與此同時,中 國對外經商日漸頻繁,各國貨幣亦因此在港流通,紛紛加入「掠水行列」,「中國銀錠含銀量比較足,一両銀含銀量可達八至九成,而外國的一蚊銀通常只有六、七 成,所以外國商人鍾意用自己國家的貨幣在中國交易,換較為足秤的銀錠返去熔,賺個差價,間接令香港剩下質素參差的外國貨幣。」錢幣收藏家鄭寶鴻說。這些換 銀交易,帶挈香港早在百多年前就成為「國際金融之都」,遠至墨西哥、印度的一蚊銀都在香港流通,比今時今日更國際化,而墨西哥「鷹洋」更一度被港府納為合 法貨幣,可用作繳稅。
這個劣幣驅逐良幣的亂局,直到1910年代才見改善。1912年,殖民地政府堅持確立港元地位,宣佈主要交通工具如天星小 輪、電車,只收取指定貨幣,但卻一度引起市民情緒不滿,展開罷搭行動。直至政府推出「三日免費搭電車」一招,平息民怨,港人才乖乖走上「港人用港紙」之 路。
今 日在街上丟了一蚊,你可能連蹲下來執都費事。1840年代香港開埠之初,市民平均月入只有兩蚊,所以一蚊銀已經講緊半個月人工!當年的一蚊「銀」,的的確 確是銀。一方面中國清朝留下來的銀錠,依然廣為市民使用,這些銀錠形狀大小各異,重點是重量,市民要分辨真偽,靠的不只是眼,還要上秤量度;與此同時,中 國對外經商日漸頻繁,各國貨幣亦因此在港流通,紛紛加入「掠水行列」,「中國銀錠含銀量比較足,一両銀含銀量可達八至九成,而外國的一蚊銀通常只有六、七 成,所以外國商人鍾意用自己國家的貨幣在中國交易,換較為足秤的銀錠返去熔,賺個差價,間接令香港剩下質素參差的外國貨幣。」錢幣收藏家鄭寶鴻說。這些換 銀交易,帶挈香港早在百多年前就成為「國際金融之都」,遠至墨西哥、印度的一蚊銀都在香港流通,比今時今日更國際化,而墨西哥「鷹洋」更一度被港府納為合 法貨幣,可用作繳稅。
這個劣幣驅逐良幣的亂局,直到1910年代才見改善。1912年,殖民地政府堅持確立港元地位,宣佈主要交通工具如天星小 輪、電車,只收取指定貨幣,但卻一度引起市民情緒不滿,展開罷搭行動。直至政府推出「三日免費搭電車」一招,平息民怨,港人才乖乖走上「港人用港紙」之 路。
一蚊銀變一蚊雞
一 蚊銀叫吓叫吓變成「一蚊雞」,其實是20世紀初塘西風月遺留下來的風流韻事。話說當年客人想邀請紅牌阿姑吃飯見面,需要填寫一張花箋,列明某某人想於何時 約某名校書(古時對妓女的稱呼)飯敍,作用有如一張邀請卡。這張邀請卡,會由酒樓小弟負責傳遞,每次收費一元。由是,這一蚊,只等於「召喚費」,不是妓女 服務費;所謂一蚊「雞」,指的不是「妓女」,而是花箋的別名「揩」(當時音近kai),「當時一般市民月入兩至五蚊,可想而知召妓絕不是便宜之事,『發 揩』要一蚊,如果想有下文,應該要畀多幾百至幾千蚊!」在那個年代出得起一蚊雞者,自是富家公子。直至1935年,港英政府立例禁娼,塘西風月告一段落, 「一蚊揩」不小心流入民間變成俗語,就成為了後來的「一蚊雞」。而一蚊的價值,更是今非昔比。
一 蚊銀叫吓叫吓變成「一蚊雞」,其實是20世紀初塘西風月遺留下來的風流韻事。話說當年客人想邀請紅牌阿姑吃飯見面,需要填寫一張花箋,列明某某人想於何時 約某名校書(古時對妓女的稱呼)飯敍,作用有如一張邀請卡。這張邀請卡,會由酒樓小弟負責傳遞,每次收費一元。由是,這一蚊,只等於「召喚費」,不是妓女 服務費;所謂一蚊「雞」,指的不是「妓女」,而是花箋的別名「揩」(當時音近kai),「當時一般市民月入兩至五蚊,可想而知召妓絕不是便宜之事,『發 揩』要一蚊,如果想有下文,應該要畀多幾百至幾千蚊!」在那個年代出得起一蚊雞者,自是富家公子。直至1935年,港英政府立例禁娼,塘西風月告一段落, 「一蚊揩」不小心流入民間變成俗語,就成為了後來的「一蚊雞」。而一蚊的價值,更是今非昔比。
一蚊紙時代:英皇蒲頭
由於一蚊銀不敷應用,1872年香港政府授權滙豐銀行推出一元錢幣。因攜帶方便,一蚊紙受到市民歡迎,但市面上五花八門的一蚊銀依然流通,這種情況要到1920年代才見改善。1935年,政府取消銀本位制,改用其他物料鑄造硬幣,「一蚊銀」亦從此絕迹市面。
由於一蚊銀不敷應用,1872年香港政府授權滙豐銀行推出一元錢幣。因攜帶方便,一蚊紙受到市民歡迎,但市面上五花八門的一蚊銀依然流通,這種情況要到1920年代才見改善。1935年,政府取消銀本位制,改用其他物料鑄造硬幣,「一蚊銀」亦從此絕迹市面。
1925年版
滙豐銀行於1925年發行的一元鈔票,由銀行總經理及會計簽署,以大不列顛尼亞女神及神話人物為肖像。
滙豐銀行於1925年發行的一元鈔票,由銀行總經理及會計簽署,以大不列顛尼亞女神及神話人物為肖像。
1935年版
1935年滙豐銀行一元鈔票,加入水印技術。當時普羅市民月入約五至十元,「一蚊紙」算是筆財富了,難怪需要防盜。
1935年滙豐銀行一元鈔票,加入水印技術。當時普羅市民月入約五至十元,「一蚊紙」算是筆財富了,難怪需要防盜。
英皇駕到
1935年後,一蚊紙改由政府發行、財政司簽署。鈔票正面換上英皇喬治五世的肖像。喬治五世於1936年駕崩,繼位的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在任不足一年即退位,銀紙都印唔切,由接任的漏口皇帝喬治六世做鈔票主角。
1935年後,一蚊紙改由政府發行、財政司簽署。鈔票正面換上英皇喬治五世的肖像。喬治五世於1936年駕崩,繼位的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在任不足一年即退位,銀紙都印唔切,由接任的漏口皇帝喬治六世做鈔票主角。
最短命一蚊紙
1941年12月日軍攻陷九龍,其時未淪陷的香港島貨幣供應告急。政府緊急徵用中國銀行的面額五元鈔票(當時由香港商務印書館代為印刷),印上「香港政府$1」的字樣作應急之用。十多天後,香港島亦告淪陷,日軍推出軍票,這批臨時一蚊紙也就變成廢紙。
1941年12月日軍攻陷九龍,其時未淪陷的香港島貨幣供應告急。政府緊急徵用中國銀行的面額五元鈔票(當時由香港商務印書館代為印刷),印上「香港政府$1」的字樣作應急之用。十多天後,香港島亦告淪陷,日軍推出軍票,這批臨時一蚊紙也就變成廢紙。
戰後香港政府重新發鈔,設計與前版本無大分別,只是財政司已換了人。
喬治六世於1952年2月駕崩,同年1月發行的一元鈔票,他依然健在;但7月發行的鈔票,已換上繼任人伊利莎白二世的肖像。50年代初一張一蚊紙,已經可以食一頓聖誕大餐。
大餅時代:縮小了
一蚊雞由紙幣變大餅,始於1960年。其時香港工業起飛,普羅市民月入上百元,一蚊變得「濕濕碎」。政府便推出較為耐用的一元硬幣,一蚊雞由硬嘢變軟嘢,再次變回硬嘢。
一蚊雞由紙幣變大餅,始於1960年。其時香港工業起飛,普羅市民月入上百元,一蚊變得「濕濕碎」。政府便推出較為耐用的一元硬幣,一蚊雞由硬嘢變軟嘢,再次變回硬嘢。
國際金融市場雛形
香港開埠早期坊間常見來自西班牙的一蚊銀幣,這些銀幣一般於南美國家如秘魯、墨西哥等鑄造,如圖中LM(紅圈)代表秘魯首都利馬,貨幣圖案包括西班牙皇冠,以及圍繞着飄帶的柱體象徵金錢。
香港開埠早期坊間常見來自西班牙的一蚊銀幣,這些銀幣一般於南美國家如秘魯、墨西哥等鑄造,如圖中LM(紅圈)代表秘魯首都利馬,貨幣圖案包括西班牙皇冠,以及圍繞着飄帶的柱體象徵金錢。
一蚊買起銀行
我 們今日會隆而重之的把「女皇頭」硬幣留起不用,但在香港開埠頭100年,錢只是拿來花的、不是拿來儲或收藏的。香港人的儲蓄概念,大概到1950年代才開 始形成,當時工業起飛,工資在十年間翻了幾番,普羅市民口袋有餘錢,也才有了「儲蓄」的本錢。當時幾間銀行為吸納存款,推出紀念品鼓勵市民開戶。龍頭滙豐 銀行就以當時的總行大樓做了一批膠錢罌,以一蚊開戶,多付一蚊就可把膠版滙豐帶回家,多付四蚊還可得到音樂盒版。儲蓄成潮流,當時香港家庭幾乎都有一兩座 類似的膠銀行看門口,想像一蚊大餅儲儲吓儲出一間銀行,是日常生活的一項小盼望、小樂趣。
我 們今日會隆而重之的把「女皇頭」硬幣留起不用,但在香港開埠頭100年,錢只是拿來花的、不是拿來儲或收藏的。香港人的儲蓄概念,大概到1950年代才開 始形成,當時工業起飛,工資在十年間翻了幾番,普羅市民口袋有餘錢,也才有了「儲蓄」的本錢。當時幾間銀行為吸納存款,推出紀念品鼓勵市民開戶。龍頭滙豐 銀行就以當時的總行大樓做了一批膠錢罌,以一蚊開戶,多付一蚊就可把膠版滙豐帶回家,多付四蚊還可得到音樂盒版。儲蓄成潮流,當時香港家庭幾乎都有一兩座 類似的膠銀行看門口,想像一蚊大餅儲儲吓儲出一間銀行,是日常生活的一項小盼望、小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