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2月31日星期一

蔡英文: 寫給2013的台灣




2012年的最後一天,許多民眾在等著今晚的倒數計時。回顧這一年,世界末日當然沒有來,但是台灣每下愈況的諸多困境,人民面對未來的徬徨和焦慮,卻是一波一波接踵而來。新年將始,我的心情跟很多人一樣,內心思索的是,如果政府難以仰賴與期待,如何靠自己、靠人民的力量,讓生活度過難關,讓台灣走出困局。
卸下政治的職務後,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和不同的視野,來感受、領會人民與土地的聲音,思考台灣社會所追求的核心價值。我認為,人民、土地與我們共同追求的核心價值,這是一切政治的基礎,如果脫離了這些,政治只會是令人厭倦的權力競逐。

台灣這一塊土地上的人民原本充滿韌性,不畏艱難,樂觀、勇敢、堅強,相信憑著自己的雙手就能打造未來。世世代代以來,我們是不曾被逆境打倒的福爾摩沙之子。父祖的世代靠著這股衝勁,創造了經濟奇蹟;接下來的世代,靠著這種毅力,找到了民主的出路和歸屬於台灣的自我認同。如今,我們下一個世代所面對的,卻是一個不敢有夢想的未來。

靠教育,他們無法獲得更好的生活。靠工作,他們連安身立命的房子也買不起。靠民主,他們卻找不出一個好的政府來幫他們解決問題。焦慮與不安正在這個國家蔓延,面面相覷的年輕人內心懷疑著:是時代變了?還是自己不夠努力?這個國家中最不該認命的世代已經被環境壓得不得不低頭。2012這一年,台灣流失的不只是幾個世代累積下來的樂觀希望,我們失去的還有隱藏在每個台灣人血液裡頭的從容、自信、與光榮。

過去有人說,政黨的對立讓台灣無法前進。如今,一黨完全執政的結果,卻演變成為政府與人民的對立,因為,執政者完全聽不見人民的聲音。不久前「全國產業發產會議」中發生的場景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民間社團受邀參加,意見卻沒有獲得重視,政府也無法理解和溝通,總結報告時,部長在一片抗議聲中,完全不知如何反應,只能照本宣科尷尬的繼續唸著稿子。這幅景象就是當前台灣的寫照。執政者不理會人民的聲音,不知如何跟社會溝通,只是一意孤行、閉門造車,把脫離人民感受的施政自稱為「改革」,這正是台灣困頓不前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相對於一個沒感覺、沒反應、沒動能的政府,近來公民社會的力量正在重新崛起。從大埔農田、國光石化、文林苑、到反媒體壟斷,每一波公民運動的興起都讓台灣社會更加成熟,更有思考力和行動力。越來越多的年輕學生、文化工作者、以及沒有政治屬性的民眾挺身而出,不再對公共議題保持沉默或置身事外。我們會對怪手入侵農田義憤填膺,我們會對建商強拆民宅無法坐視,我們也會對公共媒體被資本家把持而憂心忡忡,最重要的是,我們會付諸行動。「公平正義」不只是政治的口號,而是你我都可以親身投入、攜手捍衛的價值。

這是台灣社會共同參與、表達意見的新模式,也是凝聚公民力量推動改革的新契機。重大的政治與社會改革,不僅需要朝野政黨坐下來談,更重要的,是要援引公民社會的力量,才能協助並且督促政府落實,「國是會議」即是過去成功的方式。如果政府一直不願意採納一個共同參與的機制,讓大家坐下來一起為台灣想一條出路,那麼,政府與公民社會的距離將會越來越大。

面對即將到來的2013年,除了靠自己的力量謀求溫飽,除了繼續忍受一個無感、無力、跟人民有著遙遠距離的政府,除了向執政者嗆聲之外,我們要底還能為台灣、為下一代追求什麼?這個問題,可能存在許多人心中。

不久之前,我參加「紙風車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的啟動儀式,在那個場合,我看到了企業界、藝文界、社會團體,以及不同政黨的人齊聚一堂,出錢出力,為的是要帶給各地的小朋友一個燦爛的笑容,一個晚上的感動。他們曾經用六年的時間,走完台灣每一個鄉鎮,沒有跟政府要過一毛錢,完全靠著民間匯聚的力量。這證明了台灣豐沛的社會力,也證明了,還是有一些事情、有一些方法可以讓不同立場的人凝聚在一起。

所以,如果有人問我,2013年除了為自己打拼,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我想我會說:如果孩子的笑容可以讓台灣凝聚在一起,那麼,一定有更多的事情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新的一年,讓我們一起投入,把這些事情找出來,從關心周遭的社區開始,到更多的公共議題,每一個人的行動參與,匯聚的力量就可能改變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