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 2013年1月13日
2013年中國的首場風波,起於我曾工作過的《南方周末》,我不曾想到。一個多月前,我在香港大學演講《十八大與中國政改前瞻》,希望政改從善待媒體、善待百姓起步,答問時有朋友認為過於軟弱。未幾,這「軟弱」訴求便遭遇強悍對手。
這場風波被稱「南周新年獻詞事件」,其導火線,是《南方周末》2013年新年特刊在製作時遭廣東省委宣傳部粗暴干預。各界抗議聲中,新聞審查成眾矢之的。
要讀懂本次事件,兩篇文章可供參考。一篇是著名媒體人程益中先生的《中共鉗制媒體揭秘》,一篇是曾禮先生的《究竟誰刪改了南方周末新年獻詞》──曾先生是派駐《南方周末》的審讀員,他在事件中發博客反戈一擊,提供了關於新聞審查的確鑿證據。
中宣部「閱評」與「禁令」
確切說,內地並沒有國民黨時期那種成文的新聞審查制度。毛澤東時代,輿論一律,自不必論。鄧時代,新聞改革曾被提起,中宣部一位副部長曾提出「報紙登什麼不登什麼應當由報社自己決定」,但六四後媒體回到嚴控狀態。江時代,對媒體的日常管制主要通過「事前禁令」與「事後追懲」。
我在1998年到2001年期間擔任《南方周末》常務副主編,見證了諸多「禁令」與「追懲」。禁令是在出版前規行矩步,追懲則是通過宣傳部閱評組對媒體實施監控,發現「問題」則下令懲處。那時《南方周末》平均每年收到十多件中宣部「閱評」,上級(《南方日報》)領導每每心驚肉跳,接到閱評即招我等談話,商量檢討或處分事宜。我就是在這種「閱評」累積到一定數量時,因一文惹禍而中箭落馬。
廣東省委對《南方周末》有過保護。我當值那些年,環境逐漸惡化。但那時,尚沒有來自編輯部之外的事前審查。我在《南方周末》期間,參與過三期新年特刊策劃製作。這三個特刊,是編輯部自主製作的。
程益中說,江時代後期,宣傳部門的「禁令」已轉入地下,不形諸文字。2005年後,控制加緊。中宣部繼閱評制度後,又創立審讀制度,向各重要媒體派出審讀員,對媒體的內容實行刊前審查。同時,一批忠實的宣傳官員被任命為報紙總編,嚴防死守。已經如此草木皆兵,對一些視為異己的媒體仍不放心。宣傳部乾脆跳到台前,對《南周》這樣的報紙發威。
審讀員曾禮先生披露,自從2012年5月新任廣東省委宣傳部長庹震到位後,對報紙的管制和監控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南方周末》每期選題都要上報省宣,批准後才能採寫;重要報道和社評,都要報省宣審閱後才能出。有一次報紙已開印才通知撤稿,結果印了十幾萬份報紙作廢(另據南周朋友告之,2012年發生過4次報紙開印後停機銷事件)。
2013年南周新年特刊的製作過程,實屬當今內地新聞審查的活標本。這次風波中,《南方周末》新聞職業倫理委員會發布了新年特刊出刊過程,所列事實,班班可考,活畫出新聞審查之蠻橫粗暴。
我數次經歷南周特刊操作,知道特刊是《南周》知名品牌,為讀者關注,策劃過程十分艱辛,在動輒得咎的輿論環境下尤其不易。本次特刊在2012年12月初開始策劃,初步決定主題為「過河」。編輯部的方案報給總編輯黃燦後,一直沒有回音,直到中旬,黃燦提議,以「中國夢」為關鍵詞,明顯是要迎上所好。
《南方周末》如何連捱五刀
12月23日,編輯部拿出策劃文案,24日,黃燦將策劃案送省宣審查。這是新年特刊製作中的第一次事前審查,這種審查還將反覆多次,《南方周末》為此身捱五刀:
第一刀:多個選題被否。26日,傳來省宣第一次意見,意見似集中於「人物」。多篇人物報道被令撤除。
第二刀:新年獻詞兩度送審。《南周》的獻詞原稿題為「中國夢,憲政夢」,黃燦不滿意,修改,送審;奉命再改,再送審。31日的送審稿減至1000字,標題為「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夢想」。
第三刀:大砍版面。31日晚,流程已到最後階段,黃燦傳達省宣意見,年度新聞事件盤點整個板塊被刪除。稍後又有指令,再有兩篇文章被撤。編輯不得不對花近兩小時重新調版。
第四刀:欲顛覆頭版。在編輯做版期間,黃燦用手機拍攝頭版版樣,發給省宣審查。2013年1月1日零點前後,黃燦突然轉達省宣最新意見:第一,頭版大禹治水圖格調偏暗,且易被外界做歪曲解讀,要求換成一張航母的圖片;第二,不能用「中國夢夢之難」這六個字作為特刊標題。聽到這種意見,編輯的情緒幾乎崩潰。預訂簽版定樣時間早已超過,大改幾無可能。最後經爭取,大圖保留,頭版標題改成「家國夢」。
第五刀:最蠻橫的一刀,發生在報紙編輯流程已結束後。1月1日凌晨3時,完工,特刊諸責任編輯集體署名簽版、常務副總編最後簽字出片,責任編輯們關閉手機休假。然而,天亮後,省委宣傳部卻召見總編副總編,責令改版,焦點是頭版和獻詞。省宣提出在封面大圖上增加一段導言,此事後來在網絡上被傳為系部長庹震親自撰寫。目前可知的情形是,導言由副部長口述、南周副總記錄、手機短信發回送審,省宣改定發回見報(這段發生低級錯誤的文字,究竟經誰審定,仍不詳)。另外,責令已定稿的獻詞第三度送審。審後的獻詞被刪幾十字、加入一百餘字。惟一一處「憲政」字樣被徹底消滅,加入的百餘字包括「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等十八大報告用語(何人所加,亦不詳)。1日晚,省宣再發指令,將封面標題改為「追夢」。在責任編輯、校對均休假不在班的情況下,南周總編、副總編二人只好親自到出版室操作,落實省宣審查意見。
閱讀本文的讀者中,相信有許多傳媒朋友。請問諸君,見過這樣的出報流程嗎?對內地的新聞控制,我不能說不熟悉,可是眼前的事實仍令我震驚!還有什麼不在巨細無遺的管控之下?策劃案、選題、題目、文稿、圖片……一切一切,都必須唯「萱萱」之命是從,而報紙的記者、編輯、總編,都淪為被驅使的家丁。《南周》的員工,常連續數日不眠不休,不是為了提高報紙水準,僅僅是為了應付審查官的折騰。這樣的折騰,一而再,再而三,經年累月,無休無止,一如噩夢。
《南方周末》是一件產品,一件商品,當然是特殊的商品;它是一家市場化運作的企業,當然,老闆是黨。可是,今天中國總算已有「現代企業制度」,試看今日之國企,還剩幾家,上級黨組織可以視管理層為無物,到企業指手畫腳,恣意妄為?中國計劃經濟的痼疾,那些最陳舊最醜陋的東西,如今竟頑強存活在宣傳管理系統中。
第一聲「不」
南周事件的最大意義是揭開了黑幕。在此之前的許多年裏,新聞審查變本加厲,事前審查肆意橫行,然而一切皆在黑箱之中。這些年,《南方周末》的忠實讀者發出愈來愈多的嘆息──
報紙批評和監督的鋒芒削弱了,許多重大事件的報道,南周缺席,版面上多了莫名其妙的官話套話。原南周記者李海鵬在微博寫道:「我02年到《南方周末》,09年離開,親眼見證它無一日不在嚴苛管制之下。一棵樹,今日斷其一枝,明日斷其一根……」讀者未必知道,正是那些事前審查的手,抹去了幾多真相,禁錮了幾多真言,掐滅了星星點點的思想火花。《南方周末》的員工們打落牙齒帶血吞,啞忍已久,這一次終於走到極限。
他們的訴求有限,只是廢除事前審查(出版前預審),要求編輯自主。 經此一役,宣傳部應有所忌憚,但任命聽話的總編、禁令、追懲,這些手段將延續。兌現憲法第35條,給人民言論出版自由,路還長。
然而畢竟開始了。體制內第一聲「不」喊出來了,規模空前的博弈發生了。相信領導人會明白,何為利,何為弊,誰是給他們減分添亂的惡吏,誰是新政正渴求的呼應者支持者。真的,請從善待媒體、善待百姓開始,政改,不能再拖延了。
標題為編輯所擬,原題「《南方周末》與新聞審查」
錢鋼(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中國傳媒研究計劃主任,前《南方周末》常務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