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梁振英將於本月16日發表他的首份施政報告,社會各界均認為這份施政報告是考驗梁的一個重要關口,將成為他挽回一直低沉民望並向近日「倒梁」行動反擊的重要手段。
自7月上任後,梁振英及特區政府的民望一直受其部分管治班子才德未孚眾望、反國教處理方法欠妥,以至大宅僭建愈描愈黑等負面因素所影響,雖則額外印花稅及長者生活津貼有助於穩定其低落的民望,但梁的個人誠信問題及各項政策的社會爭議──包括新界東北發展、長者生活津貼等,又再對梁及其政府造成更大傷害。
上星期的元旦遊行,更將「倒梁」(要求梁振英下台)的聲音推至高峰。社會各界均認為,若梁的首份施政報告未能充分回應社會上各項訴求,處理深層次矛盾,梁及其政府的往後施政將更為艱巨,甚至吃力不討好。
發表疑似「管理期望」講話
在公布首份施政報告前夕,雖然梁及其官員積極主動地展開公眾諮詢,舉行連場的諮詢會及接見不同界別人士,藉以收集各方對施政報告的意見,但他近日卻發表疑似「管理期望」的講話,表示不希望市民抱太大的期望以致失望。
另一邊廂,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的民調顯示【註】,儘管有超過三成(33.8%)香港市民表示對梁的首份施政報告並無期望,但亦有五成(50.7%)市民表示「有點期望」,而有超過一成(13.5%)則抱着很大的期望【圖一】。
若將此數據與對曾蔭權在2011年10月發表其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的期望作比較,則不難發現,當時只有約半成(6.4%)市民對曾的施政報告表示有很大期望,而表示「有點期望」與「沒有期望」的分別為42.0%和50.1%。
換句話說,雖然受到各種管治、施政,以及個人誠信問題所影響,香港市民對這個自喻為「變革者」的現任特首,顯然抱着相對較高的期望,希望他為香港處理甚至解決過去十多年來積壓的「深層次矛盾」。
若再比較香港市民在這兩個施政報告中所期望的最優先處理範疇,我們發現無論在2011年抑或2013年,市民對各個政策範疇處理的優次緩急均是一致的。最多市民選了「房屋及規劃」(2011-12年及2013年的數字為28.9%及26.8%),其次是「民生及福利」(27.9%及20.8%)【圖二】。
這個結果可說是意料中事,在嚴重貧富懸殊、樓價高企、租金攀升的社會環境下,大多數市民均認為這兩個範疇要優先處理。因此,不少評論認為房屋與福利政策是梁振英首個施政報告的「重中之重」,顯示梁若能在這兩方面對症下藥,應可成為挽回民望、令公眾信服之關鍵。
房屋及福利範疇最受關注
更有評論員指出,若梁未能做好這些民生與福利的政策,所謂「雙低一高」(即低學歷、低收入及年長人士)的梁振英基本支持者將會流失,令其民望進一步下滑。這或許反映了溫家寶於上月在梁到北京述職時的「囑咐」,溫希望梁要關注就業、物價、住房、貧困、環境及老齡化等六個與「雙低一高」群體民生息息相關的範疇。
對於這種說法,我們有一點保留。基於市民對各項政策範疇的期望作更深入的分析顯示,無論是房屋抑或福利政策,都是各個年齡組別、教育程度以至主觀社會階層的受訪者所重視的。在「房屋及規劃」政策方面,較多年輕(34.1%)及高學歷(29.5%)的受訪者期望本月出籠的施政報告優先處理此範疇【表】。
同樣地,大約四分之一來自不同主觀社會階層的受訪者期望「房屋及規劃」的政策得到優先處理。在「民生及福利」方面,較多中學程度的受訪者(23.7%)期望施政報告能優先處理這個範疇。同樣有兩成的不同年齡組別及來自不同主觀社會階層的受訪者,傾向期望「民生及福利」的政策獲得優先處理。
因此,我們相信若梁未能在房屋及福利兩大範疇提出具體及有效的政策,他將令這些群體失望,令其民望進一步下降,而其能力及「變革者」的形象亦會備受質疑。
樂觀一點去看,若他能將市民的具體訴求(包括在各施政報告諮詢會及元旦遊行所提出的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增加土地供應、穩定樓價、改善長者貧窮情況等)納入施政報告,並提出清晰方向,梁不但能鞏固其所謂「雙低一高」支持者的支持,而且可以取悅「中間派」人士(包括那些由從前耐心等待政策改變到現時耐性已差不多耗盡的市民),從而逐步建立其管治權威,達致有效施政。
註:對「2011-12施政報告期望」的調查於2011年9月20至22日晚進行,共訪問885位18歲或以上市民,成功回應率為46.8%。以成功樣本數推算,百分比抽樣誤差約在正負3.29%內(可信度設於95%);對「2013施政報告期望」的調查於2012年12月18至22日晚進行,共訪問758位18歲或以上市民,成功回應率為45.1%。以成功樣本數推算,百分比抽樣誤差約在正負3.56%內(可信度設於95%)。
二之一.明天續
葉仲茵為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鄭宏泰為香港亞太研究所社會及政治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妙清是香港亞太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