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新京報》力抗中共宣傳部門,把中共新聞審查的醜態赤裸裸地向全世界展現,在內地所引發的民眾聲援從網絡發展到街頭,一度大有星火燎原之態。但隨着兩份報章如常出版,隨着《南周》再度公開認可「黨管媒體」原則,當局的釜底抽薪已見成效,民間爭取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的吶喊還能持續嗎?
海內外輿論多把《南周》員工抗議新年獻辭被強姦事件,視為習近平、李克強等中共新領導層是否真心推動政治改革的試金石。但是,《南周》員工的抗爭從一開始就與外界的期待有落差,在其連串聲明中都恪守體制內抗爭的立場,甚至出現「充份尊重黨管媒體的原則」的字眼。顯然,《南周》的抗爭屬於「只反貪官(廣東省委宣傳部)、不反皇帝(中共)」,為自己預留了被招安的後路。這不只是中國的政治現實所然,也是媒體員工在市場中求生存的現實需要所然。
《南周》、《新京報》的如常出版,實際上是對新聞審查制度的屈服,捍衞新聞工作者尊嚴的行動終究是功虧一簣。不過,外界不應苛求《南周》、《新京報》的採編人員,都像《新京報》社長戴自更那樣,有辭職對抗審查的勇氣。而且,在中共現時的政治制度、新聞制度下,戴自更的請辭也未能阻止《新京報》轉載《環球時報》社評。
雖然《南周》、《新京報》的維權行動未盡如人意,但至少具雙重意義。一是以血淋淋的事實揭露中共新聞審查制度的嚴苛,令宣稱「中國不存在所謂新聞審查制度,中國政府依法保護新聞自由」的中國外交部貽笑世界,令廣東省當局對新聞的事前審查有所放寬,這是體制內抗爭的成效。
二是彰顯推動中國新聞自由的真正力量不在新聞界、不在中共高層,而是在民間。社會知名人士聲援《南周》、《新京報》,一開始就着眼於新聞自由、言論自由,並不認同「黨管媒體」原則,而是要求習、李履行實施憲法的諾言,切實保障公民的權利。
外界如今把中國走向民主的希望寄託於習李身上,這是中國政治現實下的無奈選擇,是減少社會動盪成本的選擇,但並不是賴以成功的選擇。內地大批公共知識分子聯名上書呼籲習李推動政治改革,海內外輿論關注習李會出台甚麼樣的改革措施,但是,改革的真正力量不在習李,而是在中國民間。
中共元老鄧小平推動中國改革開放,其功不可沒,但真正的力量是來自民間,來自1976年「四五」天安門運動、安徽鳳陽農民包產到戶等力量的積蓄。收容制度、勞教制度的廢除,不是胡溫新政、習李新政的功績,而是孫志剛等無數受害者付出生命的代價、在民間力量推動下才得以實現。同樣,中國要實現新聞自由,無論是要求中共保障憲法規定的出版自由、言論自由,結束新聞審查制度、結束「黨管媒體」體制,還是要求解除報禁、立法保障新聞自由,不只需要新聞界人士付出一定的代價,更需要民間力量、社會力量的推動。
可喜的是,民間爭取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的聲浪,不會因《南周》、《新京報》的如常出版而絕迹,不會因廣州、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公安的打壓、拘捕行動而絕迹。相反,當局日後任何一次報章、網絡整肅行動,都會激化民間抗議、集會,都會推動民間力量的凝聚。
張華: 市場化造就《南周》事件
廣東省委宣傳部長庹震強行刪改《南方周末》新年獻詞,演變成一場遍地開花的極具中國特色全民抗爭運動。為甚麼事情會鬧大?《南周》記者編輯為何敢硬碰宣傳部?
跟工人追討欠薪、居民反對興建PX化工廠、農民抗議賣地貪腐等街頭運動不同,今次《南周》事件的抗爭活動很隱蔽、很文明,外界只看到數千廣州市民手持鮮花標語到《南周》總部聲援,但抗爭主體,即逾百名聲明罷工的員工,隱而不見,外界甚至不知道他們這幾天的行蹤。
聲援《南周》最力的首推各大學新聞系師生,跟網民一樣,他們透過網絡發表聲明、自拍照等支持《南周》。可以說,今次抗爭運動的主戰場是互聯網,論壇、微博、留言版等烽煙四起,網民與網警、網管之間,激烈交手:你留言,我刪;你貼相,我除。總之,這場無煙戰爭持續多天。
更甚者,很多傳媒機構的員工用盡各種暗示、隱喻方式去挺《南周》。數十個新聞網站將數條新聞的第一個字,精心設計成藏頭詩,從上到下就可讀成「南周加油」或「南方周末加油」。而中宣部強令全國報章轉載《環球時報》攻擊《南周》的評論文章,也受到極大抵制,其中北京《新京報》更傳出社長不惜辭職去抗命,報社女員工哭成淚人的悲壯消息。
這是中共宣傳系統多年來遭遇的最激烈、最大規模不合作/抵抗運動!
《南周》員工罷工,實乃忍無可忍之舉。大家都明白中宣部的「看門狗」角色,對於他們審稿、刪稿等也無可奈何。但○八年起,省委宣傳部對南方報業集團的干預越來越過份,去年中庹震到任後,審稿、干預的力度達到記者的容忍極限,到新年獻詞大樣簽妥、準備付印前,被他迫令修改、刪減致面目全非,由原來的「追求憲政夢」,變成歌頌中共的民族復興。傳聞指此乃庹震及宣傳官員踢開《南周》員工,親自操刀寫成,突破了你審我寫的界限,而文章又以《南周》名義發表卻錯漏百出、水平低劣,記者編輯怎可再忍?長此下去,宣傳部自審自採自寫自編即可,還要記者編輯幹嘛?
這是雙方攤牌的導火線。員工們罷工、抗命,最嚴重的後果不過是「被炒」。過去幾年,傳媒市場化改革步伐甚大,全國各地的機構都對人才渴求甚殷,員工們即使被炒,也不會像過去那樣頓失生活依靠,連生存也成問題。今天,他們反抗、堅持理想的機會成本降低,敢於反抗的人也就增加了,以致反抗力度遠較過去的大。傳媒市場化改革是必由之路,也造就了傳媒人更有力的反抗!
撐《南周》,撐新聞自由!